《农村寄宿制小学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叶县教研室杨耀芝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家、社会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日益重视和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兴办,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进入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寄宿”,就是给留守儿童有家的感觉;二是“学校”,就是要让留守儿童学到东西,健康成长。它有与其它学校的共性,更有区别其它学校的个性;同样,它有与其它学校相同的公共价值,更有其区别于其它学校的核心价值。然而,当前很多农村寄宿制还停留在向学生提供住宿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语数上;有的上完课程计划安排的课后,就无所事事,安全隐患防不胜防;有的将学生堵在教室里做功课,避免安全的同时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和精神负担,抹杀了儿童天性;社会、家长对寄宿制学校怀着复杂的心态,除担忧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否得到很好的照顾外,更担心孩子的品行、个性、心理能否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等。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校的特色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教育部《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也要求学校艺术教育有特色,学生艺术学习有特长。可见,抓特色建设,创特色学校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到美的教育,使他们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他们就会逐步完善自己高尚的人格,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与美。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对美的追求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学校实施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具体体现。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其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其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充实、丰富精神生活,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健全人格,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校的特色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教育部《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也要求学校艺术教育有特色,学生艺术学习有特长。可见,抓特色建设,创特色学校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2、实践意义:(1)是学校学生发展的需要:首先,就学校而言,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本名族的艺术特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创建艺术特色学校已成为学校改革的潮流。很多学校以创建艺术特色学校为载体,深入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打造了办学品牌。就学生而言,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审美结构,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艺术教育的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能有效地调节学生心理,使之淡化厌学的情绪,激发学生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动力。其次,寄宿生在学校里生活,除了拥有较充足的学习时间外,还有更多的健康的娱乐来充实富裕的时间,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学习、交流,使寄宿生在艺术气息浓厚的氛围中“以艺育德,以艺益智,以艺健体”,规范其行为,提高其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其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充实、丰富精神生活,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健全人格,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2)是解决管理与培养的具体措施由于我县处于内陆地区,发展滞后,导致现在的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很多学生跟爷爷奶奶在家,并寄宿在了学校,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寄宿制学校,学生吃住在校。我校属于乡镇学校,地处县城中心,是一个半寄宿制学校,学校共有1300多名学生,其中一半是寄宿生,吃住在校,两星期接一次,学校领导和教师肩负着学生的管理责任,为了学生的安全,教师经常让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困在教室里,或者中午的几个小时守在寝室睡不着觉也做不成任何事情,学生生活枯燥无味,如何利用这些时间,针对学生开展一些行之有效健康向上的艺术活动,是学校急需思考解决的问题。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动策略。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与组织下有目的地获取知识的认识活动,这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者。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传统的教育中往往只偏重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忽视了个体的其他智能,不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因此,教学必须改变学习方式的单一性,适应儿童群体智能的多元倾向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开发儿童的各种潜能,并使这种潜能外化为实践能力。3、人本主义认为:“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孩子的天性好动,他们常常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与能力。一个真正的人才一定是在无意之中、在自由之中产生的。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探索农村寄宿制小学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的途径和方法;2、通过课题研究,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提高教师素质。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教师的讲课艺术和研究能力,使“教书匠”逐渐转变为“学者型”、“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4、提升学校品位。学校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寄宿制小学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并促进全县寄宿制小学的艺术教育。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农村寄宿制小学艺术教育的基本现状研究(l)农村寄宿制小学艺术教育现状的情况调查;(2)农村寄宿制小学艺术教育影响的因素分析。2、农村寄宿制小学艺术教育的特征与目标研究(1)农村寄宿制小学艺术教育的内涵与特征;(2)农村寄宿制小学艺术教育的实施目标。3、农村寄宿制小学艺术教育的操作策略研究(l)艺术类学科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的研究;(2)艺术类学科课外活动内容的研究;(3)艺术类学科在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方式方法及操作策略的研究。4、农村寄宿制小学实施艺术教育的保障机制研究(1)优化学校管理实施艺术教育;(2)提高教师素质实施艺术教育。5、农村寄宿制小学艺术教育的个案研究(1)教学个案;(2)活动个案;(3)管理个案。六、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调查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在影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寻找学校艺术教育在教育情境中的最佳位置。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艺术教育成果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把握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内涵、特质,并构建农村寄宿制小学艺术教育的目标体系。3、实验法:在我校寄宿班中每个年级开设一个艺术班作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作为对照班,通过教育实验、跟踪调查、平行对照等手段,验证课题的理论假设。4、个案研究法:对艺术班的学生加强个案研究,寻找影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相关因子,指导今后的教育行为。七、课题研究的过程(一)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周期为1年。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5月15日—2012年6月30日)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本课题由学校常识课组长杨耀芝同志主持,具体成员为音乐教师郑珂、高丽、张珊、语文教师张远鹏、蒋小华、美术教师孙巧玲组成。2、召开课题筹备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前期培训,搞好思想动员。3、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本校现状现状,撰写立项申请,进行课题申报。第二阶段:课题起始阶段(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30日)1、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相关理论,聘请专家莅临我校指导课题研究。2、课题开题。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9月1日—2013年5月1日)1、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深入研究,定期进行阶段小结,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讨,不断完善研究方案。2、积累过程性资料,逐步形成研究成果,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5月下旬)整理资料,总结成果,申报结题并接受评估验收。(二)实施措施1、以制度建设作保障,推进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管理制度:我们按照《叶县昆阳镇第一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对课题的管理流程、课题研究的规范和方法、课题的鉴定和推广等做了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2、着力与课堂课外,让艺术真正成为学校的特色课题游离于教学,是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顽结,我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着力于课堂,要让我们的研究走进课堂。为此,我们通过听课、评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授课艺术,争取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着力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上艺术课,进而喜爱艺术,并在艺术的熏陶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课题的研究,不光注重课堂,还特别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因为对于这些特殊的群体——农村寄宿的孩子,他们吃住在校,课外时间较长,生活枯燥无味,所以,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建了舞蹈队、器乐队、国画兴趣小组、剪纸兴趣小组、儿童画兴趣小组、科技小制作兴趣小组,并利用中午午饭后以班级为单位,各组小组长负责的办法进行活动,专职教师循环辅导,并定期举办班级画展,班级联欢会,重大节日比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艺术节举行全校性的大型书画比赛,节目汇演等,使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学校校园艺术氛围浓厚,学生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装扮自己、美化教室,美化环境。研究课题我们除了采用调查法,调查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在影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寻找学校艺术教育在教育情境中的最佳位置。我们还采用实验法,在我校寄宿班中每个年级开设一个艺术班作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作为对照班,通过教育实验、跟踪调查、平行对照等手段,验证课题的理论假设。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计划,逐步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过程。3、坚持问题即研究,构建以校为本的科研制度我们坚持从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原则,从小处着手,重视教师基本素养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课题组组长按照计划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讨论研究方法,不断交流,研讨,构建了一个以校为本的科研制度。八、课题研究成果(一)课题研究探索出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的途径和方法。1、以艺术课堂为载体,开展高效课堂教学。(1)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我们改变过去专门的技能技法的学习,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新课标,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2)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并扩大参与活动的教师,以讲课、评课、集体备课的形式积极开展学习交流。(3)开展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