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江苏省南京市钟英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语文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6页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3.答案一律用钢笔或黑色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一(29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①晨兴理荒秽,▲。(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②▲,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③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④▲,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⑤霜落熊升树,▲。(梅尧臣《鲁山山行》)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⑦▲,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⑦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⑧《登岳阳楼(其一)》中分别从空间、时间跨度上来写北宋灭亡后逃难生活的两句诗是:▲,▲。2.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piān)(▲)然追(sù)(▲)殷.(▲)红伧.(▲)俗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即使文字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B.为了防止“雾霾”不再爆发,南京市将对企业排放、工地控尘等展开检查。C.“嫦娥三号”成功落月,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D.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师出了上联“石头城下物华天宝”,她立马对出了巧妙绝伦....的下联“曾公祠里人杰地灵”。B.书画家陈庆樵潜心钻研,制作了一幅《富春山居全图》,特别是原图中被火烧毁的部分再现图中,可谓一气呵成,天衣无缝....。C.我的同桌在每次考试之前总是信誓旦旦,但考试结束后,却不得不哀叹自己又一次日.薄西山...了。D.他平时对人比较冷酷,我们一直以为他对别人的苦恼无动于...衷.,却没想到他从没停止暗中帮助别人。5.名著阅读(3分)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剖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第2页共6页“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他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因▲而在12岁的时候就被迫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做起了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别人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所选文段是写主人公因伤病接受手术的情景,体现了他▲的性格。文中“一条道路”具体指的是▲。6.欣赏王羲之的书帖《兰亭集序》(局部),请把书帖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八个字用正楷抄写在下面的米字格中。(3分)▲7.初二(1)班举行了一次辩论会,同学们展开激烈讨论。小明说:作文离不开积累,所谓积累就是在平日阅读的优秀书籍中摘录好词好句,让它们服务于笔下的文字。让人有真情实感的事件不一定每天都发生,有时候我们作文中记录的只是一些令人愉悦的词句。小红反驳道:真实的情感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真实”,再华丽的文字也如同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作文需要真诚的态度,只有实实在在的体会才可有感而发,这样的文章才真正朴实而深邃。他们辩论的焦点是▲(1分)你的看法▲(2分)二(41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8~13题。(15分)【古诗阅读】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8.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的感情。(1分)9.请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字好在哪里。(2分)▲【古文阅读】[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自张岱《陶庵梦忆》)第3页共6页[乙]是夕,天宇开霁①,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②策杖并湖③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⑤,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⑥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⑦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①霁:雨过天晴。②参廖:与下文的“辨才”都是人名。③并湖:沿湖。④雷峰:与下文的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⑤惠因涧:山涧名。⑥普宁:与下文的寿圣院都是寺名。⑦殆:大概。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1)是.日更定矣(▲)(2)上下一.白(▲)(3)濯.足于惠因涧(▲)(4)谒.辨才于朝音堂(▲)11.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余.住西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与.云与山与水/选贤与.能C.湖中人鸟声俱绝./夜久语声绝.D.酌泉据石而.饮之/而.旗尾略不沾湿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13.依据甲乙两文的文意,完成下列填空(3分)从时间角度看,甲乙两文可以共用一个标题:▲游西湖。从内容看,甲文重在描写雪景,乙文重在记叙▲,从“人鸟声俱绝”“流水激激悲鸣”可以看出两文中的西湖环境都显得非常▲。(二)阅读下面的两则语段,完成14~17题。(14分)【材料一】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④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第4页共6页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叶圣陶《苏州园林》【材料二】假山实在算不得一件好看的东西。乱石块堆叠起来,高高低低,凹凹凸凸,且不说天下决没有这样的山,单说阳光照在上面,明一块,暗一块,支离破碎,看去总觉得不顺眼。石块与石块的胶粘处不能不显出一些痕迹,旧了的还好,新修的用了水门汀〔英语“cement”(水泥)的旧译〕,一道道僵白色真令人难受。玄墓山下有一景,叫做“真假山”,是山脚露出一些石块,有洞穴,有皱襞〔襞(bì)衣服上的皱褶〕,宛如用湖石堆成的一般。胶粘的痕迹自然没有,走近去看还可以鉴赏山石的“皴法”。然而合着玄墓山一起看,这反而成为一个破绽,跟一山的调子不协调。可观的“真假山”,依我的浅见,要算太湖中洞庭西山的石公山了。那里全山是湖石,洞穴和皱襞俯拾即是,可是浑然一气。又有几十丈高的幛壁,比虎丘“千人石”大得多的石滩,真当得上“雄奇”二字。看了石公山再来看花园里的假山,只觉得是不知哪一个石匠把他的石料寄存在这里罢了。假山上大都种树木,盖亭子。往往整个假山都在树木的荫蔽之下,而株数并不多,少的简直只有一株。亭子里总得摆一张石桌,可以围坐几个人,一座亭子镇压..着整个所谓“山峰”也是常有的事。这就显得非常不相称。你着眼在山一方面,树木和亭子未免太大了,如果着眼在树木和亭子一方面,山又未免小得可笑了。假山上长着大树,盖着亭子,不相称的东西硬凑在一起,只使人觉得是大树长在乱石堆上,亭子盖在乱石堆上而已。据说假山在花园中起障蔽的作用。如果全园的景物一目了然,东边望得到西边,南边望得到北边,那就太不曲折,太没有深致了。有假山障蔽着,峰回路转,又是一番景象,这才引人入胜。这个话当然可以承认,而且有一些具体的例子证明这个作用的价值。顾家的怡园,靠西一带假山把全园的景物遮掩了,你走到假山的西边去,回廊和旱船显得异常幽静,假山下的一弯水好像是从远处的泉源通过来的(其实就是荷花池中的水),引起你的遐想。还有,拙政园的进园处类似从前衙署中的二门,如果门内留着空旷处所,从园中望出来就非常难看。当初设计的人为弥补这个缺陷,在门内堆了一座假山,使你身在园中简直看不见那一道门。可见假山的障蔽作用确有它的价值。然而障蔽不一定要用假山。在园林建筑上,花墙极受重视,也为它的障蔽作用。墙上砌成各式各样的镂空图案,透着光,约略看得见隔墙的景物。这种“隔而不隔”的手法,假若使用得适当,比较堆假山作障蔽更有意思。此外,丛树也可以作障蔽之用。修剪得法,一丛树木还可以当一幅画看。用假山,固在使花园增加了曲折和深致,但是也引起了一堆乱石之感。利弊相较,孰轻孰重,正难断言。——《假山》叶圣陶(节选)14.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穷的景致。请结合【材料一】内容说说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4分)▲15.【材料二】第一段中写到太湖洞庭西山的石公山,有什么作用?(2分)▲第5页共6页16.结合括号中的问题,对文中加点词语作出合理的解说。(4分)(1)【材料一】第②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有什么表达效果?)▲(2)【材料二】第②节“一座亭子镇压..着整个所谓‘山峰’也是常有的事。”(“镇压”一词的使用是否恰当?)▲17.叶圣陶在《苏州园林》提到“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在《假山》一文中他对园林中的假山持什么态度?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进行说明。(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2分)好为人徒的金庸川泽央①我自幼喜读金庸小说,成年后每逢看到和他有关的文字,就很留意上心。年中时北大的一个同学晒出了手机拍的照片,赫然是查良镛(金庸原名)的博士毕业证书。原来金庸相当低调地又去北大读博了。这事惹得议论纷纷,因为北大的同学没怎么发现金庸来上课,这学位,岂不是给得太随便了。②北大校方只得向社会通报,金庸的确是在中文系读博,师从袁行霈。不过呢,因为金庸年事已高,身体趋弱,导致他未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今年将无法拿到博士文凭。至于那张被拍到的学位证,只是按惯例预先准备好的。③说到金庸的好学之路,更加好玩。我看聂卫平的回忆文章,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庸突然托人转告他,要在从化拜他为师。聂卫平还以为金庸不过是想和他学学棋,而且他也想认识金庸,于是就赶到从化。④结果一见面,金庸就要像在他小说里描写的那样给聂卫平行大礼,三叩九拜,举行拜师仪式。当时的金庸比聂卫平大二十多岁,聂卫平大为吃惊,推辞说:“这怎么受得了,我立刻阻止了他;我说拜我为师可以,但不要磕头了。就这样我成了金庸的老师,以后金庸一见到我就以师父相称。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⑤《孟子》里有句话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金庸却恰恰相反,应该算是“好为人徒”,像极了他笔下的韦小宝,遇到个高手就不放过,定要拜师学艺,杂学旁收。⑥据说金庸在浙江大学当人文学院院长时,就有人讥讽他学问不够,他也低头纳言,“别人指责,我不能反驳,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学问。”他少年时代因为国内战乱,学业屡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