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学习目标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潜伏期的定义及流行病学意义;疫源地熟悉:各种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了解:传染过程及感染谱;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计划免疫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概述二、传染过程三、传染病流行过程四、预防策略与措施五、计划免疫及其评价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概述•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4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5天花病人鼠疫流行霍乱弧菌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FlemingChainFlorey6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疾病死亡人数(万)构成比(%)恶性肿瘤217.726.1脑血管病186.922.4心脏病160.619.2呼吸系统疾病110.613.2损伤和中毒60.17.2传染病与寄生虫病9.51.1……合计835.110072009年中国居民死因构成2010中国统计年鉴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8海地霍乱暴发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9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0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1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2H5N1禽流感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3截止2013.5.29,全国共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31人,其中死亡37人H7N9禽流感疫情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4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5甲型H1N1流感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Thesinglebiggestthreattoman'scontinueddominanceonthisplanetisthevirus.16JoshuaLederburg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二、传染过程•传染过程(infectiousprocess):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传染病的发生、传播是病原体、宿主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7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病原体•传染力(infectivity):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可用续发率评价。•致病力: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毒力: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抗原性(antigenicity)18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宿主•防御机制•遗传易感性19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隐性感染轻型感染重症感染死亡无症状与体征有症状与体征的疾病感染谱(spectrumofinfection)感染谱:宿主对病原体传染过程反应的轻重程度。20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100.20.40.60.811.2隐性感染轻型病例中型病例重型病例死亡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冰山”现象(icebergphenomenon):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只有一小部分感染者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同冰山外露于海平面上的尖顶部分,而绝大部分感染者在临床上无法观察到,如同隐于海平面之下的庞大的山体。22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300.20.40.60.811.2隐性感染轻型病例中型病例重型病例死亡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三、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过程(epidemicprocess):是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传播的过程,包括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的整个过程。24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5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被感染的人成为新的传染源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三、传染病流行过程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一)传染源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26受感染的人受感染的动物病人病原携带者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人27•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临床症状期(clinicalstage)•恢复期(convalescentperiod)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潜伏期长短与侵入机体的病原体数量、繁殖力、侵入门户及机体状态等有关。28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期长短影响流行特征29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某单位某月21日暴发某病,26日达高峰,29日暴发平息,已知该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约为17天,计算暴露时间。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期长短影响流行特征31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临床症状期•指传染病病人出现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期•传染性最强32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恢复期•病人临床症状已消失,机体所遭受的损伤处于逐渐恢复的时期。•临床症状消失后,病原携带时间在三个月以内者,称暂时性病原携带者;超过三个月者,称慢性病原携带者。33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传染期(communicableperiod):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与其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活动范围等有关。34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病原携带者(carrier)•病原携带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包括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无任何症状、体征和病史,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其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及携带者的职业、卫生习惯、生活环境、社会活动范围和防疫措施等35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伤寒玛丽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受感染的动物•有些疾病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并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称人兽共患病(zoonosis)。37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主要在动物间传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传给人,又称自然疫源性疾病。•以人为主的人兽共患病:疾病一般在人群中传播,偶然感染动物。•人、畜并重的人兽共患病:人、畜均可作为传染源,病原体在人间和畜间都可独立的世代延续。•真正的人兽共患病:人和动物分别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38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受感染的动物•取决于人与动物接触的机会和密切程度,也与动物的种类和密度、环境条件等有关。•多具季节性、地区和职业分布特征39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或生物媒介,这些物质或生物媒介称为传播媒介或传播因素。40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二)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41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经空气传播(air-bornetransmission)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经飞沫传播•经飞沫核传播•经尘埃传播42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经空气传播(air-bornetransmission)流行特征:•传播广泛,发病率高•冬春季节高发•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43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经水传播(water-bornetransmission)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经疫水传播两种方式,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44沙门氏菌污染饮用水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差异•若水源经常受污染,病例长期不断•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经饮用水传播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经疫水传播血吸虫的生活史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接触疫水史•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经疫水传播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经食物传播(food-bornetransmission)48•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食物受到病原体污染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流行特征:•病人有食用相同食物的历史,不进食者不发病•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患者潜伏期短,流行持续时间一般短•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493.经食物传播(food-bornetransmission)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直接接触传播:没有外界因素参与,易感者与传染源直接接触。4.经接触传播(contacttransmission)50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直接接触传播:没有外界因素参与,易感者与传染源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传播: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用品所造成的传播,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红眼病”“脚气”4.经接触传播(contacttransmission)51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流行特征:•多以散发为主,但可形成家庭及同住者间的传播•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多524.经接触传播(contacttransmission)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机械携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通过接触、反吐或粪便将病原体排出•生物性传播: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感染者,病原体进入体内经过发育、繁殖后,感染易感者疟原虫生活史5.经节肢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transmission)53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流行特征:•季节性•地区性•职业特征5.经节肢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transmission)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6.经土壤传播(soil-bornetransmission)•易感人群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55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7.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transmission)56•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7.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transmission)57•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出院以后才发病者。•外源性感染:患者遭受来自身体以外的个体或环境中的病原体侵袭•内源性感染: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8.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58•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传播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多途径传播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herdsusceptibility):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取决于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群体免疫力:人群对于传染病病原体的侵入和传播的抵抗力。61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62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63第6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