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第2节(第2课时)教案滕州一中西校郑伟授课日期2012年12月21日课题名称《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第2节第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模式实验探究讲练结合教学手段实验用品试剂:0.1mol·L-1CH3COONa溶液、0.1mol·L-1Na2CO3溶液、0.1mol·L-1NaCl溶液0.1mol·L-1NH4Cl溶液、Al2(SO4)3溶液、0.1mol·L-1KNO3溶液仪器:玻璃棒、表面皿、PH试纸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的实质;掌握水解的规律并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化学和离子方程式。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来学习化学。内容分析《盐类的水解》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其主要内容是盐类水解的实质和水解规律。盐类水解的实质比较抽象,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推导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的关系,再结合盐的电离和水的电离平衡,运用平衡移动原理的知识去逐步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对于盐类水解规律的教学,把规律总结为易于记忆的口诀,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根据本节内容较为抽象的特点,教学思路设计如下:“设问激疑----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理论诠释----盐类水解的实质”。从而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会写盐类水解的方程式。教学时要思路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通过分组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去探究,去感知,加深了学生对于盐的水解实质的理解,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再由学生自己归纳水解一般规律使学生学的轻松,通过醋酸和一水合氨等弱酸弱碱的电离度的比较,验证盐的水解规律,使学生记忆牢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思考1、如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盐溶液是否一定是中性的?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1、酸溶液中H+浓度大于OH—浓度显酸性;碱溶液中OH—浓度大于H+浓度显碱性。2、不一定。比如纯碱显碱性。引起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对,我们可以从碳酸钠的俗名上知道其显碱性。下面同学们利用手边的药品、仪器分组完成课本82-83页“活动探究”的实验,并完成表格。学生实验后完成表格学生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实验探究评价实验结果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CH3COONa、Na2CO3显碱性,NH4Cl、Al2(SO4)3显酸性,NaCl、KNO3显中性。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印象同时练习PH试纸的使用方法联想质疑1、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呈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呢?学生思考后回答:也许其中还有反应发生。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交流研讨1、溶液表现出酸性、碱性的实质是什么?2、CH3COONa溶液有哪些微粒?哪些微粒间能够反应导致CH3COONa溶液中[OH-][H+]?3、NH4Cl溶液有哪些微粒?哪些微粒间能够反应导致NH4Cl溶液中[OH-][H+]?4、为什么NaCl溶液呈中性?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理论依据。学生自学自学课本第83—85页,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盐类的水解反应?2.盐类的水解反应是哪一类反应的逆反应?3.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同吗?什么样的离子水解程度大?4.盐电离出来的什么样的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5.多元弱酸酸根离子的水解反应是怎样进行的?6.多元弱碱阳离子水解反应怎样进行的?学生结合实验和研讨结果看课本自学、思考形成概念。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水解的概念。学生结合实验和研讨结果看课本从而使实验和理论相结合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讲述水本身是中性的,为什么加进不同的盐之后就会显酸性、碱性或中性呢?(停顿)下面我们以CH3COONa为例,分析强碱弱酸盐显碱性的原因。动画展示CH3COONa同时进行讲述水解反应。停顿给学生思考时间学生聆听、思考(学生回忆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学生通过动画演示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练习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分析NH4Cl水解显什么性,并写出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上黑板板演作答。NH4++H2ONH3·H2O+H+帮助学生理解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讲述下面我们根据CH3COONa、NH4Cl的水解来总结盐类的水解定义:学生回顾课本板书老师讲述的同时完成板书:二、盐的水解1、盐类水解的原理(1)定义:由盐电离出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学生聆听、做好笔记。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感知概念。做盐类水解。(2)实质:盐的离子结合水电离出来的H+或OH-形成弱酸或弱碱,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的[H+]或[OH-]不再相等,而使溶液呈碱性或酸性。(3)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NH4++H2ONH3·H2O+H+交流研讨1、如何书写下列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NaF、(NH4)2SO4、CH3COONH42、仔细研究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你认为盐类水解与中和反应是什么关系?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大不大?是否会产生沉淀或气体?3、如何书写下列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Na2CO3、K3PO4、Al2(SO4)3、FeCl3多元弱酸弱碱的离子水解与一元弱酸弱碱的离子水解有什么不同?4、盐类水解对水的电离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后总结归纳板书(3)、特点①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②一元弱酸弱碱盐水解一步完成。③多元弱酸盐水解分步完成,以第一级水解为主,逐级减弱。④多元弱碱盐也是分步水解,但通常以总反应表示。⑤一般盐类水解是可逆的,且水解程度不大,无明显沉淀或气体。⑥盐类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学生做好笔记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1)NH4NO3(2)K2SO4(3)CH3COOK2、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这种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结合我们的学习同学们能找出盐溶液显酸碱性的规律吗?学生及时练习、总结巩固:CH3COOK是强碱弱酸生成的盐,它的水溶液显碱性;NH4NO3强酸弱碱生成的盐,它的水溶液显酸性;K2SO4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它的水溶液显中性及时练习巩固讲述老师讲述的同时完成板书: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中性。那么我们把它总结成口诀:(4)盐的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学生聆听、思考。记笔记帮助学生学生理解盐的水解规律质疑大家打开课本P81页根据各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度思考:CH3COONH4、NH4F、NH4CN、NH4NO2溶液的酸碱性?学生思考分析后回答讲述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度相同,二者的强度相同所以CH3COONH4呈中性。以此类推NH4F、NH4NO2酸性,NH4CN碱性。学生聆听、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巩固练习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HCOOH+H2OHCOO-+H3O+B、CO2+H2OHCO3-+H+C、CO32-+H2OHCO3-+OH-D、HS-+H2OS2-+H3O+2、在常温下,pH=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分别为a和b,则a与b的关系为A、abB、a=10-4bC、b=10-4aD、a=b3、温度相同、浓度均为0.2mol/L的①(NH4)2SO4、②NaNO3、③NH4HSO4、④NH4NO3、⑤NaCO3、⑥CH3COONa溶液,它们的pH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③①④②⑥⑤B.①③⑥④②⑤C.③②①⑥④⑤D.⑤⑥②④①③4、试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并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1)NaHS(2)FeCl3(3)Na2CO3(4)Al2(SO4)3(5)CH3COOK及时巩固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比较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深化盐的水解的原理。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先由学生进行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总结本节知识,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讲述这节课构建了盐类水解的概念,在挖掘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盐类水解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然后老师简单小结,学生倾听、回忆知识点作业布置课本89页第二题、第三题板书设计二、盐的水解1、盐类水解的原理(1)定义:由盐电离出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水解。(2)实质:盐的离子结合水电离出来的H+或OH-形成弱酸或弱碱,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的[H+]或[OH-]不再相等,而使溶液呈碱性或酸性。(3)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NH4++H2ONH3·H2O+H+(3)、特点①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②一元弱酸弱碱盐水解一步完成。③多元弱酸盐水解分步完成,以第一级水解为主,逐级减弱。④多元弱碱盐也是分步水解,但通常以总反应表示。⑤一般盐类水解是可逆的,且水解程度不大,无明显沉淀或气体。⑥盐类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4)盐的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课后反思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规律以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的实质。对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组织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对盐的组成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3、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4、以练习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5、以讨论、小结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以达到师生双向活动,起到共鸣作用,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的设置,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教学策略更利于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实验的设置能够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