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第三次一:名词解释1、指外贸活动中出品与进口的差额,即“外汇缺口=出口—进口”。P161。2、是一个地区对外经济活动的程度大小的概念。一般都选用外贸依存度、外资总投资的比重这两个指标度量区域开放度。3、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断层。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量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企业;二是从质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企业。P185。4、是一个附着经济发展变化的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产业结构都与速度、效益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向促进速度、提高效益更高一级的产业结构推进。P190。5、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协调性,发展的公平性。P200。二:填空1、城市化。P167。2、人口规模,产业规模。P167。3、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及其基本特点,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的总水平,包括区域已有的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全国地域分工的需要。P194。4、可持续发展观。P199。5、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协调性,发展的公平性。P200。三:判断分析1、不正确。应为“聚集效应”而不是“极化效应”。详细参见P167和2、不正确。大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详见P179。3、正确。详细参见P181。4、不正确。详细参见P203。5、正确。详细参见P215。四:简答1、答题要点提示:本题目重点在于考察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的理解。第一要用有关区域经济理论说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要说明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要说明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对外开放的积极作用。2、答:二重结构,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量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企业;二是从质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企业。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断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西方来讲,从劳动力状况看,体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雇佣劳动者所占比重不到一半,体现前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占一半以上甚至更多;从劳动力市场状况看破,存在着两个平行的劳动力市场,一个是为现代化大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劳动力主要是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年,一个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主要是文化低、技术低的中老年;从企业规模构成看破,两极分化很明显,一极是雇佣几百人,上千人的大企业,一极是劳动者人数很少的小企业。(2)从中国来讲,主要是传统经济部门与现代化经济部门的并存。主要表现为两极化,一极是中央投资兴办起来的现代化的大中型企业群,一极是落后的脆弱的地方工业和乡镇工业。3、答:(1)需求收入弹性原则。即选择产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来重点发展。(2)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原则。战略产业应当是比较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可能性较大的产业。(3)防止过度密集原则。(4)丰富劳动的内容原则,其目的是力求使产业结构的演进进一步做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P192-193。4、答:(1)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2)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P195-196。5、答:(1)要研究区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又要研究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及社会结构、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2)为了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制定出一整套具有可行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规划,其中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管理机制及监测和调控机制的建立;(3)由于某种原因各个区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同,发展的水平和问题也有差异,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也要因地制宜,不同区域的发展要求和目标不可能完全一样,可以按以下考虑:第一,在贫困地区,解决吃饭是第一位的,生存是基础和前提,生存解决了,才能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第二,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应以农业系统内部来维持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稳定增产,进一步使生态良性循环;第三,在以工业为主的地区,由于某种原因工业生产必然要消耗大量资源,并往往伴随水资源、大气污染和土地减少等,要坚持兼顾工业发展与生态平衡,建立环境资源保护产业;第四,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由于资金、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而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为此要加强环境保护,同时不断改善投资和开发的软环境,建立环境资源保护产业,并发挥这一产业的作用。P205-207。五、问答答:梯度理论中,“梯度”从生产布局学中沿用下来,梯度表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把生命循环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就形成了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1.产业结构的构成、优劣决定了区域经济的盛衰。2.源于高梯度地区的创新,会随时间和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逐步向低梯度地区转移。3.梯度转移是借助于城市系统进行的。对此,梯度转移论者提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都会要求优先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先投向最有效率的区位,形成某些地区的极化效应,使区域间的经济差距拉大。而当这些区域形成的成长极或成长点,已达到经济高度发展阶段时,就会产生扩展效应,促使生产力的分布越加均衡化,导致区际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的缩小,最后达到相对平衡的发展。梯度转移理论的内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也可以自己阐述,只要合情合理即可。)1.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沿海、沿江设立经济特区、经济带,先行设立深圳特区,开发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发展。2.九十年代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3.2003年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第四次一:名词解释1、也叫“古典区位论”,产生于19世纪20-30年代,代表人物是韦伯,它研究的是各种区位因素对产业配置的吸引作用,区位选择总是趋向生产成本费用是低的地点,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揭示了工业布局中以是最小成本支出取得最大经济利益的思想。P217-218。2、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性条件。P229。3、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P334。4、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协调性,发展的公平性。P200。(同第三次作业名词解释第5题)二:填空1、部门分工,地域分工。P220。2、商品生产所费劳动的相对差异。P222。3、产业结构的变化莫测情况,产业结构的转换情况。P226。4、总量经济指标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增长率,经济结构出现高变化率。P231。5、高等教育系统,职业培训系统。P335。6、扩散。P343。三:判断分析1、不正确,详述参见P220-221。2、不正确,详述参见P221-222。3、不正确,详述参见P224-225。4、不正确,详述参见P266。5、不正确,详述参见P334。四:简答1、答:各国进入世界性的现代经济发展过程的时间有先有后。先进入这一过程的国家称为“先行国”,后进入这一过程的国家称为“后起国”。先行国和后起国之间的产业结构变动的差异表现为:(1)产业配置顺序不同。先行国的产业结构演变与消费需求一致;后起国具有超前性。(2)产业结构转换的态势不同。先行国的产业结构转换比较平衡;后起国的产业结构转换具有很大的倾斜性,前倾的结构转换态势加速了结构转换过程。(3)产业结构变动的起点不同。先行国进入现代经济成长阶段时结构起点较高;后起国产业结构变动较靠前。(4)产业结构变动的节奏不同。先行国的产业结构变化率比较平稳,后起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幅度大大超过人均产值增长的幅度。(5)产业结构变动的质量不同。先行国的产业结构变动的质量普遍优于后起国。(6)产业结构变化率的时间分布不同。先行国的产业结构变化率时间分布较均匀,而后起国的产业结构变化率时间分布不均匀,呈现阶段性特征。2、答:(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产业结构;(3)经济效益及增长能力;(4)人口质量;(5)国民生活质量。请结合实际,选择几个方面作为例子说明。详述参见P236-240。3、答:(1)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指标;(2)应考虑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作用和应用条件;(3)要考虑产出又要考虑投入;(4)目的性和可行性原则。详述参见P243-245。4、答:(1)加速技术转移的可能性;(2)加速改革带来的发慌机会;(3)对外开放的波及效果。详述参见P299。5、答:知识创新转化就是知识经济一体化,它是指知识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相互包含的过程。也就是随着知识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大,经济的知识取向也日益强烈,二者的进程也达到相当高度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作为结果,它是“经济的知识化”和“知识的经济化”这两种趋势的合流,知识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新现象、新趋势。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知识经济化;(2)经济知识化,(3)知识产业化。具体详述参见P337-338。五、问答答:1.联系: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对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发展,两种理论都认为区际贸易可以更经济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其他区域资源,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增长步伐。2.区别:在认识区域的经济性质的方法上: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视了它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益的作用。因而,区域的竞争被认为实质上是商品的竞争,必然受竞争法则的支配。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区域的竞争是在收支平衡前提下的竞争,因而受相对竞争法则的支配。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广、更深远,一直持续至今,在区域分工和贸易理论中仍然占统治地位。附:期末复习参考题说明:因重庆电大网上挂的平时作业与所发作业内容有不同,故在此补充编辑部分复习题目,请大家注意。一、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区别与联系答:经济区域是指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在理解经济区域时,首先要注意与经济区位区别开来,经济区位是指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即具体的场所,因此,根据其功能内容可分为工业区位、居住区位、城市区位、农业区位等等。其次,要把经济区域与地理学中的区域相区别,地理学上的区域主要强调自然地理的界限。而经济区域虽然也是地域单位的一种体现,但其更强调人的经济活动影响,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区域的范围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其界限是模糊的。二者的联系体现在:经济区域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产物,经济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内容。二、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答:(1)两者的关系总起一句话。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这两种趋势之间是对立统一的。(2)从对立方面阐述两者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这两种趋势之间存在着对立,其对立的根源在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经济利益的独享性和排他性。经济全球化在范围上比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广,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层次上则比经济全球化更高。这两种趋势不能互相取代。这两种倾向若不加限制,任其发展,就会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3)从统一的方面阐述两者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经济自由度的增强,意味着世界经济整体变得更为自由与开放。而且,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范围、广度上的局限性,它总是力图冲破区域的局限,向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