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化研究》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化研究》申请报告报告内容一、课题提出及选题意义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四、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五、课题的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和实施步骤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一、课题提出及选题意义基础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其所折射的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在当前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措施中,除了加强各地各校硬件的标准化建设外,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资均衡发展当属根本之策。而现阶段,区域内校际师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校际间师资一、课题提出及选题意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校际间师资力量发展到严重失衡的状态,直接影响了基础教育全面、健康、均衡的发展,危及教育公平,带来一系列诸如择校、教育乱收费、教育机会不均等甚至腐败等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区域内校际师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和紧迫。而在解决区域内校际师资一、课题提出及选题意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的过程中,县域校际师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首当其冲。尽管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国家就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和地区之间的交流的政策,不少地方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对促进县域校际师资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这些政策措施大多属于宣传鼓励性质,还远未制度一、课题提出及选题意义化,操作性不强也导致实施困难重重,远未能普遍化。在今天城乡差距依旧较大的情况下,现有的政策措施还不足以改变现实。因此,必须将其制度化,建立稳定的教师双向流动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县域校际师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显然,本课题的研究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而对促进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促一、课题提出及选题意义进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促进整个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的研究还有助于拓展并丰富我国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学等学科的内容,对建立有中国特色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本课题中所指的“教师流动”,是指教师在教育系统内部的流动,根据流动的空间不同,分为区域流动、城乡流动和校际流动,根据流动的性质不同,分为合理流动和不合理流动,根据流动的形式不同,分为市场流动与行政流动。“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是指在县区范围内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城乡流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流动和校际流动,特别是城乡流动。“教师流动制度化”是指使教师流动模式化、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是对教师不合理流动加以引导和规范的过程,表现为教师流动制度从不健全到健全的发展过程。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一)研究目标建构基于教师个性化和学校多样化需求之上的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重点示范学校和普通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教师双向合理流动制度及其支持系统,以实现县域范围内校际师资均衡发展进而实现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二)研究内容1、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2、我国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建设的现状调查研究与效果评估研究;3、国外中小学教师流动制度建设的比较研究;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4、我国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的设计研究,包括制度的内在构成(如,城市学校、重点示范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制度;农村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到城市学校、重点示范学校学习进修制度;农村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流失补偿制度等)、组成要素(如,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4、我国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的设计研究,包括制度的内在构成(如,城市学校、重点示范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制度;农村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到城市学校、重点示范学校学习进修制度;农村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流失补偿制度等)、组成要素(如,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流动对象、流动期限、流动原则、流动去向等)与运作模式(如,国家、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各自的职责、权力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研究;5、我国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的支持系统研究(如,各类学校教师“同工同酬”政策,实行教师全员合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同聘任制和无校籍管理制度,流动教师在工资、福利、住房、社保、晋级、晋升诸方面的倾斜政策等);6、建立县域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双向合理流动制度,实现县域范围内校际师资均衡发展的公共政策建议。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三)研究假设1、在当前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措施中,除了加强各地各校硬件的标准化建设外,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资均衡发展当属根本之策;2、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是促进师资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3、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的政策措施必须制度化,建立稳定的教师双向合理流动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和规范教师的不合理流动,从而实现师资均衡发展;4、建立稳定的县域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双向合理流动制度是实现县域范围内校际师资均衡发展,进而实现整个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四)拟创新点根据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力图在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本身的设计上和该制度的支持系统的建构上有新的突破。四、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小范围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教育调查、个案研究、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把握我国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建设的现状、效果、问题、原因和影响因素等。其次,运用比较法,比较研究中外四、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小学教师流动制度,寻求必要的启示。第三,在调研和比较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学、制度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文献法、历史法、经验总结法和理论分析法等,对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本身作出科学的设计。最后,建构该制度的支持系统,进行对策研究,提出公共政策建议。四、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二)技术路线本课题采取文献分析-现状调查-比较分析-理论建构-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五、课题的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和实施步骤(一)预期成果与组织分工成立以×××为主持人的课题组。具体分工如下:1、系列论文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我国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五、课题的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和实施步骤的现状调查研究与效果评估研究,×××;国外中小学教师流动制度建设的比较研究,×××;我国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的设计研究,×××;五、课题的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和实施步骤我国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的支持系统研究,×××;建立县域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双向合理流动制度,实现县域范围内校际师资均衡发展的公共政策建议研究,×××。2、研究报告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化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五、课题的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和实施步骤(二)经费分配和实施步骤本课题经费分配如下:①调研差旅费×××元;②资料费×××元;③专家咨询费等×××元;④会议费×××元。以上合计×××元。五、课题的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和实施步骤本课题实施步骤如下:第一阶段:2009年3月至2009年10月,为课题申报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作好本课题的申报工作,若申报成功,做好本课题开题工作,制定好本课题的实施方案。第二阶段: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主要工作五、课题的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和实施步骤是做好本课题上述六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三阶段: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为课题的总结推介阶段。主要工作是撰写研究报告,申请课题结题,组织专家鉴定,推介研究成果。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①本课题主持人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师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教育评论》等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篇。其中,论文分别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新华文摘》转载,其它论文被引频次达××次。②主持的相关教研成果《××××》,获湖××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的相关教改成果《××》,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制订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被××省教委采纳,在全省实施。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课题组××位成员所从事的专业大多为教育学专业,都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其中有教授××人,博士4人,平均年龄40岁。他们大多都主持并完成过省部级科研课题,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经验,取得了可观的相关研究成果,完全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主持人及成员对本课题进行了较长时期的相关研究,占有了较全面的研究资料。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师范大学,建立了功能强大和资源丰富的电子图书馆,具备网上文献资料查询和下载的设备与应用能力。学校设有重庆市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等机构,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对教育科研高度重视。如果本课题获准立项,学校将在经费、设备、资料、时间安排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所有这些都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和预期成果的取得提供必备的条件和最切实的保证。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