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经济区和城镇体系第四章经济区和城镇体系•基本内容:第一节经济区第二节我国经济区的组织与布局第三节城镇体系•基本要求:掌握:经济区的理论,城镇体系的形成与类型;理解:经济中心与中心城市;了解:经济区形成的理论与基本结构。所谓“经济区”是指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经济布局等诸方面的内在联系,自然形成的地域经济综合体。第一节经济区一、经济区形成的理论依据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1.1简介: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年)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成名巨著: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1.2思想产生的背景: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封建残余势力仍然保留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对外贸方面坚持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和保护关税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为了打破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束缚,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必须首先从理论上论证这一时代要求。1.3主要内容:斯密认为,如果“某一国家在某种产品或某个行业中占有那么大的自然优势,以至全世界都认为,跟这种优势作斗争是枉然的”,那么,该国就应该集中分工生产该种产品,其他国家根据自身行业具有的优势分工生产其他商品,然后各国相互交换,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各国按照自身的优势进行分工,可以使得资本和劳动力流向最有生产效率的部门和行业,加速资本积累,从而增加社会财富。斯密的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说”,也称“绝对成本论”,又称“地域分工论”。两国分工的原则是“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比自己制造有利”。1.4举例:下面,我们看一个关于绝对优势的例子。我们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两国的劳动力投入和产出情况如表1.1所示:表1.1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英国151205100美国1012010100从表1.1可以看出英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量)为8,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为20;美国生产小麦和布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2和10,英国在布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根据绝对优势理论,英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布,而美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小麦。这种国际分工将导致两国的产出发生变化,其变化情况如表1.2所示:表1.2国际分工之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从表1.2可以看出,进行国际分工之后,整个世界小麦的产出量仍是240,没有变化,但是布的产量增加到400,比分工前增加了200个单位。这说明,国际分工使两国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英国0020400美国2024000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交换的结果如表1.3所示。与没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100单位布。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从中得到了利益。表1.3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小麦消费量布消费量英国120200美国1202001.5简评理论意义①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作出了宝贵贡献。斯密注重对生产领域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观点。②绝对优势理论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的思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③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理论缺陷①它只能说明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现实中,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中都不存在比别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它们生产的所有产品效率都低,成本都高。那么,这类经济落后的国家是否应该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如果参加,它们是否能够从中获得利益?依据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对这种问题只能做出否定的回答。这就成为了绝对成本理论的最主要的缺陷。②斯密关于交换的倾向产生了分工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认为,交换是人类固有的天性,正是由于人类有了交换的倾向,才产生了社会分工。斯密在这里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逐渐有了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有了分工,才有了以专业化生产为纽带的商品交换和国际贸易。斯密受时代的局限,未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2.1生平简介及思想产生的背景: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经济思想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成名巨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2.2思想产生的背景:李嘉图生活在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命使得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工业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自由贸易的思想依据时,李嘉图适时而出。2.3比较优势理论(1)产生背景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李嘉图站在工业资本家的立场上反对《谷物法》,由此提出了比较优势思想。•(2)主要内容:•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劣势较小的产品,这样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毛呢酒葡萄牙9080英国100100(3)实例论证①理论假设:世界上只有葡萄牙和英国两个国家,两个国家都只生产毛呢和酒两种产品。两国在分工前的生产表如下表所示产品的生产成本越低,分工中越具有优势,在产品市场上越具有竞争优势。(4)结论:•①可以看出葡萄牙在毛呢和酒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但生产酒的优势更大些。而英国在毛呢和酒的生产上都出于绝对劣势,但生产毛呢的劣势更小些。•②在此情况下葡萄牙应生产最有利的酒,而英国应生产毛呢,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双方带来“双赢”的局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经说过:“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是比较优势原理”。我们之所以要对外开放,之所以要历尽千辛万苦加入WTO,这都是比较优势原理的生动体现。正是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才使贸易的发生成为可能。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可以从分工与贸易中获得好处。即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各方面的生产效率都高于另一个国家(即绝对优势),两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分工与贸易都可以增加各自的利益。•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H-O定理)•赫克歇尔和俄林•(1)认为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2)认为对比较优势的形成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3)导致国际贸易的根本因素在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要素的供求关系要素价格差异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国际贸易•4.新要素贸易学说•(1)强调人力资本要素对贸易的影响•(2)强调研究与开发要素对贸易的影响•(3)强调技术进展要素对贸易的影响•(4)强调信息要素对贸易的影响二、经济区的基本特征与功能1、经济区的基本特征(1)地域专门化(2)国民经济地域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3)地域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统一体(4)受中心城市强烈吸引的地域2、经济区的基本功能(1)促进区域专门化的不断发展(2)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3)发挥交通、信息的网络作用(4)促进区域的综合发展三、经济区的分类1.超国家的经济区超国家的经济区主要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欧洲联盟12颗星,围成了一个圆,象征欧洲的团结、统一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的联合欧洲联盟是怎样逐步形成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欧洲共同体1967欧洲联盟1993经济实体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趋势:1991《马约》◆小资料卡片:《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发展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1999年欧元问世▲2002年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欧盟总部欧共体的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成员国增至12个(1958年)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联邦德国6个成员国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达到15个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2007年,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达到27个欧盟在发展中面领着许多挑战•第一、财政困难•第二、公平与效率问题•第三、政治一体化面临困难(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过程:①1992年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加墨)②1994.1.1正式成立②对象: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特点:分15年,三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①性质: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合作范围相对较小)宗旨:背景:②直接: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提出挑战,美开始加强与加、墨的合作①根本: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推动③程度:经济合作较紧密影响:①加强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往,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②加快三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各国的国际竞争力③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发展趋势:主要问题:(整个美洲)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由于各成员国发展水平的差异,出现一些问题,尤其对欠发达的墨西哥造成民族工业受损的后果自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墨对外贸易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均有大幅度增长。1993年到2002年,墨对美国出口增长234%,达到1360亿美元;同期墨对加拿大出口增长约203%,从29亿美元增长到80亿美元。在1993年以前的10年中,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累计达266.87亿美元。而此后10年达到1212.3亿美元,增长354%。从1994年至2001年,美国共向墨投资700亿美元。协定给墨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