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1届高三政治三轮总复习专题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重点突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专题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0·广东省深圳市第一次调研)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经过不懈研究和攻关,于2009年底首次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概念。专家指出,这一研究树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是中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贡献。材料说明()A.直接经验是可靠的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D.真理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旨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经过不懈研究和攻关,首次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概念,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选B。A、C与题意无关;D表述错误,实践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答案:B2.(2010·四川省内江、广安高三第二次模拟联考)2009年12月8日,由中央电视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摄制,为“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而特别制作的纪录片《澳门十年》在京举行了首映式。该片用大量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澳门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好、建设好澳门,伟大的祖国始终是澳门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从哲学上看,这段话体现了()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部分影响整体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②未区分“进步理论”与“反动理论”,④与题意无关。答案:A3.(2010·广东省广州四十二中高三12月月考)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①每一次认识的实现都是有限的,但人类认识前进的趋势是无限的②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2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②忽视了认识的反复曲折性。答案:C4.(2010·天津市宝坻一中高三高考冲刺试卷)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意思是“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这句话说明了()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C5.(2010·浙江省学军中学第四次月考)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①中“无条件”说法错误,③说法属于不可知论。答案:D(2010·江苏省泰州、盐城联考学情调研)1999年,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决策,从此,占中国陆地面积71%左右的西部地区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据统计,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10年。据此回答第6题。6.实践证明,10年之前,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10年之后,中国政府再次吹响开发西部的号角。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3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B.价值观对人生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答案:D7.(2010·湖南省宁乡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前进和发展是与不断变革创新分不开的,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以此举办“新中国成立60年成就展”,你认为最符合展览要求的哲学主题是()A.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B.思想引领实践,创新促进发展C.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D.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答案:B8.(2010·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检测)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4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部分,他的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这表明()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答案:A9.(2010·湖南省师大附中第五次月考)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好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这体现了()①矛盾的对立统一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①③与题意无关。答案:D10.(2010·天津市宝坻一中高三高考冲刺试卷)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①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②认识具有反复性③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④认识具有无限性A.①④B.①③C.②④D.①②答案:A11.(2010·上海市十校高三下学期联考)现在,要求通过手机阅读新闻、了解资讯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手机报”应运而生。下图是一幅“手机报”广告,设计这一广告运用了()A.矛盾分析的方法B.归纳和演绎的方法C.分析和综合的方法D.合理想象与创造思维答案:D12.(2010·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5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10·湖南省师大附中第五次月考)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做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的。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纲领和理论指南。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1)请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因。(12分)(2)有人认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试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答案:(1)①物质与意识存在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理论只有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指导作用。(3分)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破除思想僵化,进行创造性思维,使理论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创新。(3分)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必须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创新。(3分)④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更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3分)(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每小点3分,得满12分为止。)(2)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如果认识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认识就会失去实际意义。(3分)②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3分)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并不断向前发展的,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④总之,认识的最终目的不是追求真理,终极真理也是不存在的,题中观点错误。(1分)14.(2010·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检测)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6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工作,是根据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菌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目前许多抗生素通过阻滞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而治愈多种疾病,但出现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进一步了解核糖体,有助于研制出疗效更好的抗生素。3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和科学实验,使用了X射线结晶学的方法得到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在原子水平上分析了由几十万个原子构成的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扫清了目前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并弄清了一些细菌的抗药机制。如今已被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了挽救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也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三位科学家的科学实验过程。(14分)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科学实验,获得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3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针对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在原子水平上了解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扫清了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5分)(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通过科学实验,开发出新的抗生素,帮助挽救了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3分)(4)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研究成果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3分)15.(2010·湖南省宁乡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举行期间,某中学时事学习课题组就“全球共同应对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展开了探究性学习。探究: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6分)答案:(1)对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现象的认识由科学家讨论到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有关共识,这是人类对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