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王乙贵(陇东学院政法经管系2002届政史三班甘肃庆阳745000)内容摘要:《周易》里面64卦开始是乾卦和坤卦。如果问《周易》是怎么形成的,以下这个说法大家似乎可以接受:最早中国发展了占卜,因为要对占卜作系统性了解就发展了卦符,所有64卦都有卦符。乾就是六个连线,坤是六个断线。有了符以后还得有名与字。卦名有音,有音还不够,就有一个字。这前后发展的次序我不是研究考古学的,不过我想这个次序很可能多少是对的。可是我们知道孕育《周易》的年代也正是汉语汉字开始形成的年代,是中华文化孕生的年代。这些卦是“象”,这是周易里面自己讲的,是浓缩了的观念,以卦符卦名将天、地、人的变迁分类为“象”。上面这几句话可以说是用今天的语言来描述到底《周易》的精神是什么: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是《周易》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我认为贯穿到了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化里面每一个角落。第一、《周易》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第二、《周易》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第三、《周易》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周易》大家知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个文献,据说是夏朝已经有了最早的《周易》叫连山,商朝有了比较晚一点的归藏,都失传了。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周易》是西周时候的周易。所以《周易》的孕育前后至少经过一千多年,这个结论我想是大家可以同意的。关键词:孕育浓缩思维方式影响发展第一:《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原理。它早于老子、孔子而成书,成为老子、孔子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一、《周易》包含着“道非常道,有无相生”的宇宙观“道非常道,有无相生”是中国道德哲学对自然界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总结。不仅包含着西方现代哲学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更重要的是创立了西方哲学一直未重视的终始观。《周易》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然界这些发展变化规律渗透到自己的预测理论体系之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置于正确的、科学的宇宙观指导之下,为其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追溯《周易》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对《周易》的理解,准确的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有助于我们驳开《周易》的神秘面纱,纠正唯心主义的不全面、不客观认识。《周易》通过卦名、爻名立论,通过卦辞、爻辞论述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断辞指导人们吉凶趋僻。哲学原理就包含在卦序、爻序、卦名、爻名、卦变、爻变之中。(一)《周易》中包含终始观终始观是中国道德哲学对哲学原理的巨大贡献,其深刻程度、影响广度和对立统一一样可以称之为规律。自然界的万物从那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生以后,无一不是无条件的走向死亡,西方哲学偏重于论述从生到死的过程,没有注意从死到生的过程。因此没有产生有无相生的终始观。《周易》的终始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利用卦序编排集中体现终始观,上经始于天(乾)地(坤),终于月(坎)、日(离)。下经以人为喻,起于咸(少男少女相合)、恒(夫妻持之以恒)、终于既济(中男中女婚事以定),未济(中男中女正在追求)。始于结合,终于求合,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二是利用卦的组合体现终始观。六十四卦,两两相偶,非复既错,组成三十二个完整的终始循环。三是利用爻变体现终始观。即:乾、女后、遁、否、观、剥、坤、复、临、泰、大壮、决、至乾。终始观和发展观相比较终始观居于其上,终始是发展的终始,发展是在终始的总原则下的发展。(二)《周易》中包含唯物观世界是物质的,这是西方哲学唯物论的最基本观点。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道生成的、组成的,二者同质而异名。《周易》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方法独特而且实用,全面而且深刻。《周易》六十四挂是由八个单卦两两组合而成的,这八个单卦全部以自然界八种物质或物质现象命名。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离代表太阳和火,坎代表月亮和水,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其它五十六卦各有其名,其卦名的字义虽然不完全显示具体物质,但其所代表的内容离不开物质现象。另外,中国的文字属象形组合文字,每一字都是由代表不同的物质的笔划或部首组成,所以每一卦都带有物质的烙印。如乾有日,坤有土、解有刀、困有木、等等,六十四卦全部立足于唯物论。唯物论的观点不仅在卦名中得以体现,在爻辞中也有体现。六十四卦随便拉出一卦,分析其六个爻辞,也有物质在其中。如否卦,初六:拔茅茹以其汇。有手有草。六二:包承,有用于包裹的布之类的物质。六三:包羞,同上。九四,有命无咎,有生物在其中。九五:休否,有人,有木在其中。上九:倾否、有人、有家具(贝)在其中。有人怀疑,文字本身就是物质及其现象的代名词,这样分析还有什么价值,其实这正说明《周易》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是立足于唯物论的。(三)《周易》包含发展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遵循“道非常道”的发展观。《周易》对物质的发展变化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就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如上经三十卦,始于天(乾)地(坤),终于日(离)月(坎)。把事物的变化寓于其中,屯代表初生,蒙代表幼稚,需代表饮食、讼代表争执,师代表示抢夺,比代表和平,小畜代表积蓄力量,履代表从前慎后……剥代表消落,复代表回归,颐代表舒坦……大过代表过分强大,其本未己弱,“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己”《道德经》。其距离灭亡的终点也就不远了,上经三十卦其实质代表事物由诞生、发展、状大直至消亡的全过程,完完全全的体现了发展论的观点,下经三十二卦以人相喻,始于咸(少男少女相合),恒(夫妻持之以恒),终于既济(完成),未济(未完成),中间二十八卦组成十四对矛盾运动,一动一静,一分一合,体现了人生的进退、得失、生养等发展变化历程。八个单卦始于乾,终于艮,六十四卦始于乾终于未济,艮和未济都有前事之终,后事之始,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意思。六十四卦卦名完全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周易》中不仅卦名包含着“道非常道”的发展观,每一卦中从初爻至上爻也体现着这种思想,最直观的例子莫过于乾卦和坤卦的爻辞。乾卦六爻、爻辞分别为: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九四:或跃在渊。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反映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走向衰落,灭亡即从有到无的发展变化过程。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无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从人的品德修养和能力方面,反映从无到有的发展变化过程。玄黄的意思是雄龙(阳)和雌龙(阴)相配,诞生了新的生命,进入新的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循环。其它各卦,从初爻至上爻都能找到这样的思想包含在其中。(四)《周易》中包含联系观《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论从那一卦那一爻开始变起,都可变出所有六十四卦。通过这种联系,把本爻所代表的事物,和天(乾)地(坤)日(离)月(坎)、山(艮)泽(兑)、风(巽)、雷(震),及其它各卦爻所代表的事物普遍联系在一起。《周易》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自然界普遍联系的观点。二、《周易》中包含着“遵道重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源自于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具体体现为终始观、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就要求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和原理去办事,这就是中国道德哲学的遵道重德观念。宇宙观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人生观则揭示人与人关系的本质,实质是遵道重德。人与人的关系不分民族、国家,不分历史朝代,自始至终表现为君臣(上下)关系,父子(先后)关系,夫妻、兄弟、朋友(左右平等关系)儒学称为“五典”关系。上下、先后、左右类似于宇宙空间,因而人生观也类似于宇宙观。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的品德,坚持用正确的人生观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道德哲学称为以德治国,以德治人,根本在于明“五典”,五典之要在于君臣有仁忠,父子有慈孝,夫妇分主次,兄弟分长幼,朋友讲诚信。此品德集于一人之身具体表现为知、仁、勇“三达德”,欲求“三达德”贵在好学,力行,知耻,此谓修德三要,修德之门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自我为原点、履盖全人类的科学的人生观(类似于宇宙观,宇宙观是以观测者为原点的时空无限,天地四方之谓宇、往古来今之谓宙)。《周易》遵道重德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卦名、卦义体现重德的思想重德的思想在于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五典关系,《周易》以乾卦喻父,以坤卦喻母,震为长子、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当这些单卦两两相重时,因其上下位置正确与否,便决定了这一卦的卦名及卦义,如履卦,上为父,下为少女,少女跟在父后,依礼而行,是正确的,履者礼也。又如“大壮”卦长男居于父前,一方面代表长子己成人,父亲己衰老。另一方面又说明子居父上是有伤礼义的。壮者伤也。其它如大过、少女居长女之上。虽能力居上,但亦构成过错,无妄长子居父之下,不应妄言妄动。咸卦少女居少男之上,其义在男女相悦。恒卦,长女居长男之下,其义在恒久。蹇卦中男在上、少男在下,踏着兄长的足迹前行。既济卦中男在上,中女在下,男女相悦事成矣。未济卦中女在上,中男在下,正在追求之中。等等。除了八个经卦以外,其余五十六卦也有类似的思想。(二)用爻序、爻义体现重德的思想《周易》中不仅用卦名、卦义体现重德思想,在每一卦中六爻的位置,及意义也反映重德思想,初爻为小,二爻为母,三四爻皆为子女、五爻为父,上爻为祖,阳爻为男、阴爻为女,阳爻居初位处下则合礼,(《周易》认为当位)。阴爻居二位视为当位。三爻为阳爻时,冲挡在前,视为当位,四爻为阴爻,居父后视为当位,五爻为阳爻乃一家之主,视为当位,上爻阴居、乃祖母之位,视为当位,虽贵但己不主事。这样定格各爻的关系,体现了重德的思想。如谦卦。初六阴爻当位,“谦谦”。六二阴爻当位居中“鸣谦”、鸣者阴阳唱和。九三阳爻,“劳谦”,当位失中,担负主要劳动任务而又谦逊守礼。六四阴爻当位“挥谦”虽失中,但知书达礼,掬手示谦。六五阴爻失位却执中,“不富以其邻”女性仁慈,自己虽然不富,仍关心邻居,是大谦。上六阴当位失中,“鸣谦”,对六五之大谦表示赞同,附和。其余各卦,虽爻义不同、卦义不同,但这种思想仍在其中。《周易》中重德的人生观被孔子以及学派后人充分认识和重视、《周易》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主要是对重德的人生观进行阐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以载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等警句名言都是深刻的写照。由此可见,《周易》是一本教人进德修业,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书,不明确这一点专求卜筮,其预测水平永远也提不高。三、《周易》中包含“对立统一,负阴抱阳”的辨证法对立统一和负阴抱阳,是中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不同表述,其实质相同。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的基本表述是对立双方,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前提。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既分阴阳说明二者不同是对立,既负又抱说明阴阳不可分离是统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冲气以为和则进一步解释,为什么既对立却同居一体,既同居一体却为何对立。原因是阴阳双方在消耗自身的同时,既增长了自身的势力,又抑制了对立面的消耗和势力增长。双方就是在这样的消长运动中达到平衡,从而使负阴抱阳的平衡体,能持续一定的时间而存在。当这个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就是事物灭亡的时候,构成了万物皆有生命(持续时间)的从有到无的过程。中国人应用对立统一负阴抱阴的规律,表现为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这也是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有独特的逻辑思维方法之所在。中国人对这一规律的应用可以说与生俱来,得心应手。西方人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应用方面,自始至终显得生硬,不切合具体事物。《周易》中对一分为二,合而为一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卦体上体现《周易》以阴阳为基础立说,研究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基础是一分为二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