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30个)1.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的人为破坏。这在哲学上启示我们()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是客观的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D.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①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③符合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④否认了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变异。从哲学上看,“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是(A.人对自然物属性认识程度B.承认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性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物5.重庆市和东南沿海省份分别发布特大干旱红色预警、台风预警,从哲学上看,这说明①正确意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行动②党和政府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③认识规律是利用规律的前提④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我们只能受自然规律的摆布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据报道,近些年来,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日本一些科学家在经历长久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日本发展“循环型经济社会”,政府、企业和科技界三方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回答6—8题。6.日本比中国资源要匮乏得多,但却以低于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创造出远远高于我国的经济总产出,这与他们全民奉行节约立国的风尚有很大关系。这表明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C.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7.与日本相比,我国在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也提出了本世纪必须实现的“零增长”目标:2030年人口数量“零增长”,2040年资源、能耗速率“零增长”,2050年生态环境退化速率“零增长”。这是因为①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②中国与日本有相同的国情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本世纪三个“零增长”;日本提出“循环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真理性认识。这说明①认识具有无限性、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②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③由于观念、能力等的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④认识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9、哲学从来都不是哲学家的专利。在商业意识无孔不入的美国,西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哲学代言人兰德的头像被印在T恤上,其哲学理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可见一斑。由此可见A.生活就是哲学B.只有哲学才能为人们带来经济效益C.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D.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需要10、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下列理解最切合题意的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11、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按图索骥③画饼充饥④削足适履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2、《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A、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C、人们不能否认或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13、一个手工者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4、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5.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3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16.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17.对于这次日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全球及我国许多的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18、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④19、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相似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20、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意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21、“你怎样看世界,你也就得到怎样的世界。”从哲学角度看,这句话合理性在于A.承认意识是物质反映B.看到意识的能动作用C.承认物质决定意识D.看到意识的决定作用22、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埋藏侧念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3、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某市准备在全市城区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对此,一些市民认为,使用电动车便捷、环保、经济,不应该禁止。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①反对一切权威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③一切从实际出发④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4、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25、“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①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时有时无②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③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④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6、甲说: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人工影响天气,将来必定能够“天随人意”。乙说:无论到什么时候也实现不了“天随人意”。两者的共同点是A、承认规律的客观性B、否定了人大主观能动性C、割裂的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D、都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据此回答27、物质的东西“移入人的头脑”的途径是()A.采用科学的方法B.科学技术的发展C.善于和勤于思考D.参加社会实践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将大量泥沙带到中、下游,使中、下游河床淤积严重。但近年来,一些根雕艺人发现,在黄河中、下游的河道中,被泥沙覆盖、浸蚀的树木,具有独特的形状,经加工,成为颇具欣赏价值的根雕作品。据此回答8—11题。28.人们利用被泥沙覆盖、浸蚀的树木,雕成具有艺术价值的根雕作品,其前提是()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B.尊重自然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C.掌握根雕的技术D.人能认识和改造自然物的变化规律29.人们能够利用被泥沙覆盖、浸蚀的树木,做成具有艺术价值的根雕作品,这说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B.意识依赖于物质C.意识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0.根雕艺人将枯树制成根雕作品,启示我们()A.应解放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B.应改变自然规律,推陈出新C.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D.只有没有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31.“山寨”一词成为时下流行语,泛指那些以低成本生产出的主流品牌的仿制品,从几年前开始的山寨手机到现在的山寨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社会公众对此看法褒贬不一。甲:“经济实惠,时尚新潮,符合普通消费者需求。”乙:“明明就是剽窃,质量不好。如果任由山寨现象泛滥,今后哪有正版?还谈何知识产权的保护?”你赞成哪种观点?并运用所学唯物论知识加以分析。(10分)32、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的第二层有一个250平方米大的荷花池,是红色和粉色系列的荷花品种,这个荷花池叫做“感悟之泉”,意喻“和谐”。我们知道,荷花都是在七月、八月的夏季才盛开,而在中国馆里的荷花,要求从4月至11月花开不断。5请用“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知识,回答怎样才能使中国馆里的荷花花开不断?(14分)33、自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便有了促进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的提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度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做法,也带来了许多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提出了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上述材料中的认识变化体现了认识论的那些道理?(16分)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CACBADCCCACABBACDABC21、B22、D23、C24、C25、B26、C27、D28、B29、C30、A31、(10分)答案:示例:赞成甲。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5分)山寨产品的流行迎合了公众追求时尚和低价的心理需求,厂家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发产品,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5分)示例:赞成乙。意识具有反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5分)山寨产品制造者只为获利,不顾产品质量,剽窃他人成果的想法及做法,任其泛滥,对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严重的危害。(5分)32、(15分)(1)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