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案教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案教师版一、何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气”指情感、气势,“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来把握作品的精神。“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特简单,就三个字——念,背,打。念,是读书,读给自己听;背,是读书(不看着书读),读给老师听;打,是打手板,背不过课文的打手板,打完了还要念,念完了还要背,背不过还要打。虽然方法简单,但是私塾在培养人们学习古文方面的贡献那是有目共睹的。翻开《唐才子传》,王勃“六岁善辞章”,骆宾王“七岁能赋诗”,李白“七岁能文”,刘慎虚“八岁属文上书”;再翻开《现代中国文学史》,康有为“七岁赋诗”,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千言”。可见,“读熟背出”乃学好古文的关键。因声求气造就了众多的文人学士,是我国学古文的优秀传统,在当今的新课改过程中,应该让它发扬广大。二、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节奏)是怎样构成的?1、合乎规律的重复、停顿形成诗歌的节奏。诗歌按照一定的规律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愉快。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在全诗中反复了三次,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弦。诗歌节奏也体现在节拍的划分上,汉字以一个字为音节,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两组和形成停顿(音步)。四言两顿,音节是二二(《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五言一般是三顿,音节是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七言是四顿,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押韵按照规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复出现同一个韵母,就形成韵脚产生节奏。这种节奏可以把涣散的声音组织成一个整体,使人读前一句时可以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回想起前一句。押韵是同一韵母的有规律的重复,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中国诗歌的押韵是在句尾,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所以造成的节奏感就更强烈。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花样却不多。双数句尾字必入韵,只有第一句可以灵活:五言以不入韵为常,七言以入韵为常。过分强调声律的要求有时也会丧失诗意,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古今音变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不必在声律知识上讲的过精过细。《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说:“若果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3、音调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在节奏点上的字音通常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来处理。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可以创设音调的起伏、和谐。4、除平仄以外,古典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来求得音调的和谐。这些词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运用得十分广泛。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用得恰当,不但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第一课时《将进酒》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二、学习重点:理解诗人情感三、学习难点:掌握诗歌艺术手法四、自学设计1、作者于约天宝十一年(公元752),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2在嵩阳。2、《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愿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3、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将(qiāng)进酒金樽(zūn)沽(gū)取酌(zhuó)馔(zhuàn)玉恣(zì)欢谑(xuè)五、合作探究1、这首诗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风格基调是豪放,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请分析本诗的情感线索,并指出情感基调。(1)情感线索:先写悲(夸张、比兴)整句——叹时光易逝次写乐(夸张)整句——喜朋友相聚次写愤激之情(化用)整散结合(主旨句)——渲不平之气最后写狂放之情(夸张)整散结合——豪放中含悲凉意(2)情感基调:愤激2、本诗风格狂放,引人入胜,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增强表现力?(1)夸张“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如雪”——极言人生短促;“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斗酒千金”——表现酒价的昂贵;“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2)比兴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3、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比较,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2)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4、怎样评价本文中李白的形象?(1)天生我材必有用——豪放乐观、愤激不平(2)但愿长醉不复醒——怀才不遇、心中郁闷、借酒消愁六、拓展延伸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七、当堂检测1.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C]A.钟鼓馔玉zhuàn岑夫子cén奔流bēnB.扪参历井shēn噫吁嚱xi轻裘qiúC.砅岩转石páng恣欢谑xùe金樽zūnD.烹羊宰牛pēng将进酒qiāng恣睢suī2.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C]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B.将进酒,杯莫停将:请。C.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D.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3.使用了典故的两句是[BC]3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4.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八、课后作业1、必做题:背诵全诗2、选做题:思考《将进酒》中李白是如何劝酒的,为什么要劝酒。第二课时《李凭箜篌引》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2.从表达技巧.炼字方面鉴赏全诗,体会诗人描写音乐手法的妙处二、学习重点:从表达技巧.炼字方面鉴赏全诗,体会诗人描写音乐手法的妙处三、学习难点: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四、自学设计1.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2.解题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3.整体感知(1)(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2)(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3)(7—14句)描写音响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五、合作探究(1)找出诗中哪几句写乐声,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怎样的音乐的效果?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声音比拟声音,用表情形象喻声音,唤起一种形象感,各具特色“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2)一唱三叹则回肠荡气,余音袅袅而绕梁三日,音乐响起来了,李凭的音乐会开始了,李凭在哪儿,诗人为什么要把李凭放到第四句出现?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3)展开想象,描绘出李凭弹奏的箜篌曲美妙在哪儿?“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4)诗人使用什么描写方法从哪两个角度传达出了这种绝美的乐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通过正面描写、通感、比喻、想象等手法从形和声两4个角度以不可闻之声拟可闻之声,以可见之形写无形之声。写出了箜篌曲的声音像昆山玉碎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像凤凰的鸣叫那样清脆、幽怨(5)“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中的“逗”字用的极其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6)“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此两句向得古人好评,认为“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的极生动,请指出它的妙处。“老”“瘦”形象的写出了鱼和蛟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形象,现在竟然能伴随者音乐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六、拓展延伸比较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本诗在描写音乐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七、课后作业1、必做题:背诵本诗2、选做题: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昆山玉碎凤凰叫”或“芙蓉泣露香兰”两句,体现其意境美?要求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使用想象,通感等表现手法,字数100字左右。第三课时《虞美人》一、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及本词背景2、理解本词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二、学习重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三、学习难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四、自学设计1.作者简介及本词背景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