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作业1参考答案(第一~三章)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指标单位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全年粮食产量万吨462514526245711430674694748401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395704260745935536126281576190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4049593310239811669413651518232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26193689843202551187007388604(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为了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成果而设计的统计指标或经济变量。英文简称为GDP。国内生产总值所核算的最终产品,从实物构成看包括三部分:用于最终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用于总积累的生产资料,包括用于替换固定资产磨损部分的生产资料;净出口的货物及服务。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体现为所有社会最终产品的完全价值(C+V+M)之和,从价值构成看,它还体现为参加社会最终产品生产的所有单位的新创造价值和固定资本消耗费用之和,既增加值之和。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也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1.生产法。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计算是在计算出部门增加值的基础上,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得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的增加值=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中间消耗2.收入法。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项目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把所有产业部门(机构部门)的上述项目加总起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达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可用于以下方面:被国内常住单位使用,包括用于消费和投资;出口到国外。由于国内使用包括—部分产品,故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应该是出口减去进口的净值。用公式表达为: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十总投资+净出口(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答: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主要统计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和全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耗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二、计算分析题【第1题】解:企业2003年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2+4+8+21=65(亿元)【第2题】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生产法)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87=4713亿元)(收入法)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单位:亿元使用来源总产出15000总消费8110减:中间消耗4713居民消费5600增加值公共消费2510劳动者报酬5240总投资2037生产税净额595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生产税610库存增加24减:补贴15贵重物品净获得3固定资产折旧1480净出口140营业盈余2972出口1200减:进口1060国内生产总值10287国内生产总值10287【第3题】解:(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年度20002001200220032004(1)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340.998592.9107897.6121511.4142394.2(2)最终消费所占比率(%)61.159.858.255.553.0(3)资本形成所占比率(%)36.438.039.242.344.2(2)(3)各项分析如下: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本期间内,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数值逐年有所增加。本期间内,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降低,表明我国消费的相对地位有所回落。(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但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本期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提高。表明我国投资比重增大。《国民经济核算》作业2参考答案(第四章———第六章)一、简答题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2、合收入出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账户中“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之间的关系。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3.根据2003、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示的含义:指标单位200020012002200320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28068607703847294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253236624762622293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237.937.737.13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9.147.746.245.647.2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及其经济意义。答:表格中数据可以从中查找。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从形成过程上看,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从去向看,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食品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出经济意义:其数值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断呈下降趋势。这一系数的高低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富强程度的标准。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恩格尔系数60%生活绝对贫困;恩格尔系数为50%-60%为勉强度日,恩格尔系数为40%-50%为小康水平,恩格尔系数为20%-40%为富裕,恩格尔系数20%为最富裕.4.试依据资本账户的平均项(净货出或净借入)与金融账户的平均项(净金融投资或金融负债)之间的关系,说明金融账户在经济交易流量核算中所处的位置。答:资本帐户与金融帐户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资本帐户与金融帐户的联系在于后者解释了前者记录的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金融帐户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和资本帐户密切联系,解释了各机构部门在非金融交易中形成的资金盈余之去向和资金短缺之来源,是使所有经济交易帐户得以终结的帐户。(2)记录了金融资产、负债存量因经济交易而发生的变动量。(3)综合反映了一国金融市场的总体状况及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状况。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出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账户。解:(1)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86-6)=345(亿元)收入形成账户单位:亿元使用来源劳动者报酬256生产税净额79营业盈余345增加值680合计680合计680(2)原始收入=营业盈余+财产收入-财产支出=345+38-42=341(亿元)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单位:亿元使用来源财产收入42原始收入341营业盈余345财产收入38合计383合计383(3)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341+0-(7+3+43)=288(亿元)收入再分配收入账户单位:亿元使用来源经常转移支出53所得税43社会福利7其他经常转移3可支配收入288原始收入341经常转移收入0合计341合计3412.(1).根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单位:元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2)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2271.84+590.88+388.68+430.08+626.04+902.28+624.36+195.84=6029.88元消费率:消费率=人均最终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总收入=6029.88/7702.8=78.28%恩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