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河北省内丘县平安小学秦冬芬一、课题概述:《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因此《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二、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的认识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自主学习圆规画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五、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河北省内丘县平安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2、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生活中有许多圆形的物体,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3、他们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乐意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中学习,能积极动手参与。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课本、课件,圆规、纸片及剪刀一把。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3、说到圆,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圆形?1、口答学过的平面图形。2、观察它们的异同点。车轮上有、碗口是圆的、扣子是圆的、硬币也是圆复习旧的知识,引出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认识到圆应用的广泛性,同时2看来大家平时非常留心观察,现在请拿出你们的画圆工具,试着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的、手表面也是圆的……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二、动手实践,探究发现(一)、自学画圆研究圆的画法1、刚才已经认识了圆,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呢?2、用哪一种方法画圆既正确又方便呢?3、说说怎样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的各部分)。4、师生共同板演。提问:用圆规画圆应注意哪些问题?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5、请同学们拿起你的圆,看一看,摸一摸,同桌互相说一说圆是什么样子的?板书: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你们知道吗?就是这种曲线图形,里面还藏着许多秘密呢!(二)、探讨圆心。圆有哪些特征呢?1、下面请同学们把你的圆形纸折一折,等会儿你一定会有许多发现。2、现在请把你的圆形纸打开,认真观察这些圆内的折痕,看看你有什么发现?3、没错!这一点是圆中心,我们把它叫做圆心,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板书:O1、四人小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用手画、沿圆形物体画一圈、用圆规画。)2、分别展示自己画的圆。3、回答:用圆规画圆。4、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并剪圆。5、学生观察并小声地相互交流(圆是平面图形。圆的边很光滑,而且还是弯曲的。)1、学生自己折纸.。2、我发现圆形纸片里有许多折痕。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3、标上圆心。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3(三)、探讨直径。刚才同学们说圆内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也有一个名称,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圆的直径,1、师画出一条直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板书:d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直径?3、用尺子沿着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4、圆里除了圆心、直径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名称,叫半径,现在老师画出一条半径,请注意观察。5、我们知道了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板书:d=2r,r=1/2d(在同圆或等圆)讨论:圆的半径和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板书:定位定大小1、生看师画。2、小组相互补充交流: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3、动手操作。画直径。(直径有无数条。)4、学生观察。5、自己动手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小组合作讨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深刻、准确地理解有关圆的数学名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及时的练习有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三、应用概念,解决问题。1、判断,并说明理由。①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直线叫半径。()②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③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④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2、用圆规画半径是2厘米的圆。直径是3厘米的圆。3、在一张长方形纸上设计一个最大的圆。1、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2、先相互说说,再动手画画。练习设计由易到难,题量虽然不多,但涵盖了今天所有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弹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内化了新知。4四、课堂总结,扩展思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有哪些遗憾的地方?说说自己今天的收获或困惑的地方。通过让学生总结既可以达到对新知识的回顾,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评价。五、板书设计圆的认识圆心(O)——定位置半径(r)——定大小——无数条——相等直径(d)——无数条——相等d=2rr=d÷2(同圆或等圆中)八、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我采用5分制进行自评、互评、师评三种方式来进行评价。自评与互评主要是针对在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小组交流这三方面进行评价;师评有交流时的随机评价和针对性评价,主要针对回答问题、操作过程、课堂练习及在某方面的独到见解上来进行的评价。像画圆,有的学生用手中带绳的饭卡和铅笔来解决,师评上就有创意分。九、教学反思《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我在设计时想到的是:不仅仅让学生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去认识圆,让他们不仅要动脑想,动口说,还要动手折、画、量,使他们在活动中生成知识,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学之前学生对它已有初步的直观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已有经验,该学生充足的时间,足够的空间,让他们通过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他们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形成表象,掌握圆的特征,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体现了“再发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