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教育均衡发展是依法治教的法定要求。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性质所决定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已成为我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3(一)教育均衡发展是依法治教的法定要求这项历史任务的法律化,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有了明确的规定。《义务教育法》指出:“国务院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落实这项法律规定,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必须站在依法治国的高度,自觉地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4(二)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均衡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国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只有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整个社会的协调、和谐才能实现。5(三)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性质所决定在整个基础教育中,义务教育有其特殊性。“如果大多数公民没有一个最低限度文化和知识,也不广泛地接受一些共同的价值准则,稳定而民主的社会不可能存在。教育对文化知识和价值准则这两个方面,均会做出贡献”。义务教育所要解决的正是应有“最低限度的文化和知识”的“大多数公民”。这正好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是公民素质的底线要求。同时,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它由政府免费向社会提供,政府必须遵循公平性原则,促进城乡地区、校际间的均衡发展。6综上所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已成为我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题中要义,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它代表着一种理想的发展境界,一种新型的教育发展观,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7为了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努力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大胆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如政府牵头建立一个充满活力、保持更新的管理人员储备库,改变农村学校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现象。学校之间定期举办研讨会,交流和学习各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每年互派管理人员到双方学校进行挂职锻炼,实现共同发展。同时发挥特色名校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将其优质资源向城乡、区域学校进行辐射。8同时转变办学观念,进行新课程改革,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其次,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分层次培养青年教师,形成合理的师资队伍梯队。教师的素质是教育之本,但是目前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通过政策鼓励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推进教师交流制度,派出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挂职,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传送给农村学校,开展课题示范,进行教学专题研讨,提升偏远地区农村教师滞后的教育理念,并充分利用教育网、远程教育等手段,达成教师备课、学生练习、音像资料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并且通过校际团队研课、教师上课、专家点评,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带头作用,城市优秀教师与农村学校青年教师结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应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吸收最新教育信息。而且应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放宽评聘职称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针对农村学校举办的优秀活动设立专项基金予以鼓励。9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更是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但客观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为此我们应该强化基础教育公共物品的地位,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并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重点倾斜,同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转变观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学校合理化分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