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被激活”的时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喻国明:“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互联网逻辑下传播生态的重构关于“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观点[1]的延伸探讨喻国明张超李珊包路冶张诗诺[2]/文摘要:互联网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介的“高维媒介”,其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以往以“机构”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的格局,取而代之的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由此形成了传播领域的种种“新常态”。本文以“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为背景,探讨了互联网逻辑下传播生态的重构。论文集中分析了个人操控社会传播资源的能力被激活、个人湮没的信息需求与偏好被激活以及个人闲置的各类微资源被激活等新的社会传播的态势,并对“个人”对媒介生态的重构及新媒介生态构建的行动路线图进行了探讨,最后重点研究了政府在这一“新常态”下社会角色从传播机构的管理者到社会传播生态的共建者的转换。关键词:互联网逻辑高维媒介个人被激活传播生态机制转换互联网作为一种革命性力量,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权力结构。迄今为止,互联网初步实现了“人人皆可进行信息表达的社会化分享与传播”的技术民主,社会议程的设置权与社会话语的表达权也进入了人人皆可为之的泛众化时代。“历史上从未有哪一个时代,如今天这样,能让普通个体拥有如此之大的话语权。”[3]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激活了以个人为其基本单位的社会的传播构造[4],重新分配了社会话语权,并因此改造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在大众获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后,精英阶层对于真相和真理的垄断被打破,互联网时代带给精英的焦虑和惶惑,如同印刷术在中世纪后期开启的知识平民化的普及时代——印刷术终结了贵族和僧侣对知识、教育的垄断,平民百姓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知识迅速普及,宗教革命、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随之发生。任何国家和社会都经历着这场革命的考验。互联网时代下,大众的话语力量日渐被激活,既往被视为理想主义的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所主张的“参与式民主”渐渐呈现出一种可能,大众成为重构社会传播生态的重要力量。媒介生态被视为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各种传播主体关系的总和。在互联网之前,这种媒介生态是以机构和组织的方式作为其基本单位构造的,它既包括媒介机构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同媒介机构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媒介机构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传统社会就是在这样一种格局下,各种传播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生态结构。但在互联网所引导的新的以个人围棋基本传播单位的媒介生态中,传统社会不对称的、单向性的、局域式的传播生态格局被打破,由大流量开放平台和个人、商业或非商业利益组织、专业新闻机构等信息节点组成并按照全新的联结方式运行的传媒生态逐渐繁荣,并以其崛起和滥觞造成了对于传统媒介生态取而代之的新的社会传播生态。一、互联网时代: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传播能量被激活1.个人操控社会传播资源的能力被激活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传播资源结构,传播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工具的普及极大地便利了大众自主接触、搜集和传播信息,社交媒介在互联网沃土上的迅速崛起进一步为重构社会资源注入了新的活力,个人作为传播的主体有机会直接成为社会资源的接触者和操控者,由此带来了个人实现表达权利的能力大大增强以及内容生产能力的普及。公民新闻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内容生产不再是少数媒体机构中记者和编辑的专利,人人都能成为传播者。2.个人湮没的信息需求与偏好被激活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掌握在有限的媒体机构手中,传统媒体充当着“守门人”的角色,通过议程设置筛选传播信息,决定着公众的社会视野并主导公众舆论。“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使得来自大众的分散的个体的声音处在被湮没和被忽略的状态。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互联网重构了媒体与大众之间的权利关系,渠道类别与层次的多样性为人们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与偏好带来了更多机会,渠道间网状的互联互通使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双向协作成为可能,传统媒体所主导的信息偏好逐渐被淡化,传播内容和要素更加丰富、多元和富有个性,内容越来越贴近大众的个人生活、个人情感和个性体验。3.个人闲置的各类微资源被激活互联网的连接性与开放性特征激发了储存在个人身上的各类微资源,原本散落在个人身上的闲置时间、闲置知识、闲置经验等各类闲置资源在互联网条件下得以被发现、被检索、被匹配,由此打破了传统的局域市场,各类资源之间的连接呈现出无所不至的可能。互联网带来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多渠道、多功能、多内容之间的重叠和覆盖,这种融合将创造出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和价值形成模式。二、“个人”对媒介生态的重构及新媒介生态构建的行动路线图互联网时代下,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传播力量被激活,“个人”成为重构媒介生态的重要力量。“媒介生态”(mediaecology)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生态学思想在传媒研究领域的运用。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中的核心概念,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保持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具有任何系统所必然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5]国内外研究者对“媒介生态”做过诸多定义,其核心认识是将媒介生态视为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各种媒介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媒介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同媒介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媒介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生态结构。伴随社会传播的技术门槛的下降,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传播力量被激活,跨越时空的社会协作成为可能,互联网引导下的媒介生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不对等的、单向性的、局域式的媒介生态被打破,依托大流量开放平台为基础系统,由个人、商业或非商业利益组织以及专业新闻机构共同组成的信息节点在平台间自由流通、平等互动、相互聚合,完成信息的生产、分享与价值创造,并在共同体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1.依托大流量开放平台为基础系统大流量开放平台为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传播力量被激活的微资源提供了互联互通、全新聚合的基础系统。互联网技术赋予平台信息传播效率高、呈现形式丰富、传播范围可宽可窄的优势,同时从根本上变革信息筛选依据,不再取决于少数人的价值取向,而是增加用户的主体性,运用大数据实现个性化、精准化定位,减少用户接触新闻信息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垄断打破和接入成本的降低,用户在大流量开放平台上得以便捷有效地分享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流量开放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构建并维系多元信息和意见自由流通的生态系统。平台打破传统媒体内部配置资源、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将信息发布和评论的权力下沉,利用开源的个体生产内容。个体将闲置的时间和知识转化为生产能力和原材料,实现社会协作。平台自身构成一个大的信息传播的共同体,每个节点的参与都会增加社会福利。如克莱·舍基所言,全世界的认知盈余太多了,多到即使微小的变化都能累积成巨大的后果。作为一个突出的例证,拥有244年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于2012年宣布不再出版纸质版,其电子版点击量排名5967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创立不到20年的社会协作产物维基百科点击量排名全球第6。[6]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平台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本近乎为零,为最大限度地取得用户、扩展组织的边界提供可能。史蒂夫·韦伯在《开源的成功》中认为,人们选择参与开源代码项目的原因是“对整个过程持有积极的规范和道德效价”。[7]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平台必须营造正向的生态,使得用户在个体自由和社会价值实现平衡。同时,平台要不断适应节点变化的需求,缩短平台升级的周期。新的媒介生态排除了人为壁垒,同一节点的现实主体可以穿梭在大流量开放平台之间,争夺流量的激励机制加速平台的竞争,“新垄断”力量则在竞争中逐渐形成。目前,谷歌等互联网公司正在大规模向未被连结的市场投放无线服务,现阶段平台的外部竞争将是流量之争。2.个人、利益组织和专业新闻机构成为联结信息的节点构建新的媒介生态至关重要的另一关键是构建新型的信息节点。互联网平台上的个体和组织都被高度节点化,节点成为信息联结的关键“接触点”,传统媒体地位下降到与个人一样,成为错综复杂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节点是互联网络中的内容主导者、分享提供者和价值创造者,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归属于任何组织的个人、商业或非商业利益组织以及专业新闻机构。平台赋予所有信息节点的技术地位是平等的,可以连接一切。各节点实际能够联结的数量、辐射的范围和发挥的作用因自身资源禀赋和竞争力差异而不同,并对他者形成影响。节点间的空间分布是流动的,不同节点因为共同关注的议题成为暂时性的集合,平台由无数个流动的小共同体组成,某些节点充当不同共同体间的信息搬运工。供求关系是信息流动、节点互动的基础。不同节点间呈现合作态势。从内容生产来看,信息供给将分化为基础和专业两大层次。基础信息供给数量和种类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移动互联时代,每一个用户都具有随时随地被激发的可能,成为优势信息生产者。所有当事利益主体、目击者“脱媒化”,主动生产内容,减少信息传播中的损耗,增加信息透明度。人人参与社会表达的新闻生产具有价值多元、去中心化的特征。信息生产和存储成本下降打破规模经济生产逻辑,使得非主流的多元信息需求得以满足,发挥长尾效益。而意见领袖、专业新闻机构将扮演降噪、过滤、优化、征信的作用。[8]这些信息节点将以开放的生产形式与他者互动,内部分工日趋细化,发挥专业化资源优势,提供高度差异化的信息,部分将实现付费的可能。更多的则以多环节的价值链条以间接和第三方的方式获取利益回报。专业化信息价值筛选不再为少数人的意志服务,而是供求双方自由选择的结果。从分享提供来看,自由分享行为创造信息节点间的联系,增加信息流通次数,扩大信息影响范围,提升平台的开放性。分享行为首先基于节点对于信息的价值判断。互联网实时性信息更新改变了大众的价值判断习惯,不再受传统媒体时代品牌价值凝结的忠诚度驱使,而是接受新闻信息处于不断完善、从不完美到完美的过程,并在分享和讨论过程中逐步还原、重塑、修正事实真相。丰富的信息表现形式、多元信息来源和专业化信息解读为分享节点提供判断依据,有助于虚拟对象之间产生信任,提升传播过程中的自净化能力。分享行为还依附于关系传播中,增加情感因素,实现中间抵达效果。所有分享节点与内容生产节点共同构成某一新闻信息传播的社会协作。从价值创造看,每个信息节点不仅仅是信息的消费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和分享者。各节点参与分享、创造的行为被赋予公共价值,因而实现从彼此的分享、创造中获益。节点的主体地位和自由权实现、业余参与的价值回报激发分享的欲望,使得大众的闲置时间、闲置知识等各类闲置资源成为全球性资源。节点间自由传播、平等对话的连接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大众认识自我、了解世界、参与社会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改变了大众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心理关系和互动性质。大流量开放平台改变了传播中信息的意义,使得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共享信息、利益、价值等的共同体,从而达到人人参与、价值多元的动态平衡状态。3.基于共同体作用下的动态平衡依托大流量开放平台为基础系统,由个人、商业或非商业利益组织以及专业新闻机构组成的信息节点在平台间自由流通、平等互动、相互聚合,完成信息的生产、分享与价值创造。从长期来看,互联网有能力创造新的媒介生态实现动态平衡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根植于共同体的形成和基于共同体作用下的结构化交往过程。20世纪末,以批判新自由主义而闻名的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社群主义批评自由主义以自我为出发,过于强调个人权利而漠视公共空间,沉迷于消费和享乐,导致了自由主义社会的空虚焦虑和认同危机。社群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应当重建认同和重返休戚相关的共同体。”[9],将个体成员的价值追求植根于集体的共同理想。但是,一味强调集体利益一定会忽视个体的需求,单单依靠社群并不能解决生活的全部问题。“集体”和“个人”应当是同时存在的,这是人性的两个向度,现代人既要自由也要安全感。在互联网逻辑下的新媒介生态中,“集体”与“个人”间的平衡成为可能。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赋予了所有信息节点技术地位的平等性和交往的自由性,各节点自由流通、平等互动、相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