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主体性道德素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培养高中生主体性道德素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桂阳三中课题组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自筹经费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CJ028学科分类:德育课题主持人:朱淑军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成员:王友财王桂松邓小红李佑明朱胜明尹友强卢勇吴耀祖谭立新蒋冠春摘要:新时期的德育必须自觉、主动地适应新时势,研究新问题,采取新方法,获得新成效。本课题致力于高中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研究,用主体性道德理论指导学校德育工作,构建重实效、易操作的主体性德育模式,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关键词:道德素质主体性德育模式一、课题的提出(一)学校德育背景:当代高中学生身处迅信息猛发展的时代,生活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各种媒体传播着丰富的信息,也包括一些不良的信息。而新时期的高中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宽,求知欲强,喜欢幻想,追求个性发展,追求时尚,对各种实践活动有强烈的兴趣,但意志薄弱,纪律观念、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钻研精神,容易受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从而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而长期以来的强制式、命令式、灌输式的德育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再加上我校高中逐年扩招,学生人数剧增,以前的管理模式严重滞后,新的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寻求一条新的高中生道德培养途径,探索出新的德育模式。(二)课程改革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促使我们反思传统的学校德育观念、方法和模式,新的德育理念逐步被教师接受。因为学生主体性德育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它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精神,即把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学校通过组织活动使学生获得道德体验,把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信念,使学生达到自省、自律、自善的道德境界,培养健全的人格。(三)学校研究的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校提出并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为主阵地,以班主任为主操作”的“三为主”德育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性德育素质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校认为需要选定一个德育课题,通过研究来提高德育水平,改变德育相对滞后状况。(四)国际国内的学校德育研究现状国际教育理论界曾经提出了一些道德教育的模式,这些模式各有其优缺点。1.“美德装”模式。一般是由成人先从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中突出重要的道德规范,由成人教给学生,通过一次次循环加深,最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这种模式重视道德内容的传授与灌输,但把学生置于被动性地接受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2.“道德价值澄清”模式。这种模式认为,现代人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其价值观念陷入了混乱境地,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帮助他们澄清价值观念的混乱,使其获得明晰的价值观念。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强调道德价值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道德价值的判断和评价能力的训练,其不足之处是否认有普遍的道德内容的传授。3.“认知发展”模式。柯尔伯格指出:“这种方法之所以是认知的,是由于它认识到,道德教育尤如理智教育一样,是以刺激儿童就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从事积极的思维为基础的。它之所以是发展的,是因为它认识到,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各个阶段的发展。”这种模式是把重点放在促进道德思维能力上,忽视道德内容的传授。主体性道德素质培养模式不仅注重德育形式,而且也注重德育内容,认为内容依附于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社会里,强调一元化的价值观和共同的道德准则。借鉴“美德装”模式,“道德价值澄清”和“认知发展”模式的优点,在教育过程中,既要传授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又可以把其它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摆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最终通过主体内化达到自主道德认识素质的提高。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重视道德养成中高中生的主体性,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道德品质,正是对这种科学理论的运用。(二)主体发展性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是发展的人,是整体的人,是主体的人。教育活动中倡导主体性,首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其次,要关注受教育者个性的自由发展,再者,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素养。(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本身有一种逐渐提高需要层次,最终自我实现的本能倾向,对落后者而言,我们应当努力促使他们的需要层次逐级提高,而不是拿着社会规范去匡正他们。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主体性德育模式就是为了实行当代高中生的发展需求。(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其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三、研究的目的、内容(一)研究目的1.把提高高中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德育研究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一套提高高中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德育评价机制,提高德育的实效性。2.了解与掌握现代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我校德育成功案例,探索提高高中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德育模式。3.更新德育工作者的德育观念,坚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水平。运用主体性教育思想,培养高中生主体性道德素质,改变德育工作者的德育观念,坚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强化高中生主体意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探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率的新途径。(二)研究内容1.对德育对象的研究:开展对我校高中学生身心特点的调查研究,分析我校学生的成长历程,归纳当代高中生具有的共同特征和德育现状。2.探究提高高中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评价机制。3.高中学生自我教育及其主体性道德素质的研究探索学生自主、自理及自我教育在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中的地位与作用,包括共青团工作与学生社团运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使团委、学生会真正成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力量;结合学生社团的建设,使学生社团成为学校德育的一种载体;4.培养高中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教师德育行动研究研究总结在培养高中生主体性道德素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以及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成功经验。通过研究改变德育工作者的德育观念,坚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四、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审视和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采取了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讨论法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行动研究法。在现实基础上实施发展性研究,为了把握客观真实的材料,我们开展调查研究,为问题的发现、分析提供了全面的真实的材料,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行动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其基本步骤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行动目标——制定行动方案——行动检验——研究报告。把这种方法渗透到课题研究的各个子项的研究过程中。(二)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三)讨论研究法。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每次我们都事先将待讨论的问题通知到参会人员,使之作好充分准备;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位参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集思广益,拓展思维,能使研究意见更成熟,认识更深刻。五、研究过程(一)指导思想与思路课题研究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学校“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提高学校德育效率为目标。课题研究总体思路是:课题研究人员学习“人的主体性”相关理论,明确本课题以探索“培养高中生主体性道德素质培养模式”为主要任务;研究人员将学生思想教育、学生管理等日常工作课题化,要求在实践中研究,用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及时写出研究心得,研究人员之间经常交流,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新办法、新措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研究效果进行测试,认真分析实践成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本课题研究小组的新共识;撰写实验报告,论证其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二)本课题研究阶段研究周期为六年。整个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9─2001.12):基础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研究了:①有关德育理论、心育论、教育心理等教育资料。②调查现行德育结构中存在的问题。③做好课题的申报及论证工作。④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在这个阶段,学校组织主要研究人员及班主任系统学习了《现代哲学观念》、《当代教育理论专题》《德育的智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决定》等德育专著,主要研究人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反思学校德育问题,相互交流。学校政务处设计《桂阳三中德育道状况调查表》(辅助材料六),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行统计汇总,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后经学校同意,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立了“培养高中生主体性道德素质提高德育效率”的德育研究课题,并对课题的可行性与推广价值进行了评估,经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指导后,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向省教育科学院申请列为本省十五课题,专家研究后,省教育科学院批准了我们的课题。第二阶段(2002.1─2005.11):行动研究阶段。①课题全面启动,展开调查研究,由研究教师依据研究方案具体操作。②完成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这个阶段,由课题组牵头,采用“学习、实践、交流、提高、再实践”的方式,边研究边实践,不断积累研究成果。每期举办一次课题研究启动和总结会,进行一次课题研究论文评比,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积极主动认真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德育经验交流会”。按照课题研究理论成果,由学校政务处、团委、班主任具体实施。政务处成立了学生干部值勤岗和心理咨询服务室,团委成立了校园广播站和《鹿峰文艺》编辑部,学生会和团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道德认识、道德体验和道德培养的各个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重视在实践中尊重高中生主体性,增强道德认同、真切体验道德生活的愉悦和培养道德行为,并发展道德观念。班主任实行民主化管理,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来创建优良班级,塑造学生。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示范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监管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让学生自己来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自己来参与,让学生自己来评价。学校只是为各种有益学生健康成长�氖导疃丛焯跫Q诠芾砗褪导兄厥悠返乱蟆⑵返率栈瘛⑵返陆涣鳎选把Щ嶙鋈恕比谌氲窖木咛逍卸小?翁庾橹厥印吧钪械牡赖隆保胗泄夭棵帕担⒘嘶繁!⒕蠢稀锢У冉逃兀煅交刂腥ト鲜丁⑻逖楹褪导?翁庾檎偌芯咳嗽焙桶嘀魅胃萦判惆嗉镀姥『陀判阊姥∏榭觯影嗉豆芾碇械摹芭嘌咧猩魈逍缘赖滤刂省毖芯亢汀奥涫蹈咧猩魈逍缘赖滤刂逝嘌绷Χ鹊冉嵌冉薪涣饔胱芙幔占瞬糠职咐戳寺畚模⒒窠薄⒀趸峤涣骱头⒈怼?翁庾楦涸鹑瞬渭恿耸〗逃蒲г旱摹笆迨〖犊翁庵衅谘槭毡ǜ婊帷保芯恐械淖龇ê途榛裼牖嶙彝实暮闷馈�第三阶段(2005.11─2007.4):成果总结阶段。①对主体性德育工作效果进行评估,②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③分析有关材料,撰写结题报告。④专家论证结题。这个阶段,课题组对学生品行进行了对比性分析和学校重要荣誉的成因分析,一致认为:学校“培养高中生主体性道德素质,提高德育效率的实践与研究”不仅提高了德育水平,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提高了德育效率,为创建优良校风和推动学校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收集整理了课题研究与实践的材料,装订为结题鉴定主件材料、理论成果材料、实践成果材料和研究过程材料等四大块。召开了课题研究成果分析会,依据课题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