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础写作》教案绪论一、学习写作课的意义、目的(一)意义写作是人类社会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自古以来,人们为把自己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认知成果用于当时,传之久远,坚持不懈地探索着写作文章的理论,同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极为丰硕的文章遗产。可以这样说,没有写作,便没有历史,没有文章,便没有今日的文明世界。(二)目的写作课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并通过多种严格训练,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阅读、欣赏的能力和分析文章的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能独立写出观点正确、中心突出、感情健康、结构合理、语言畅达的文章,能适应中学教学或从事其他社会工作的需要。二、写作课的内容、要求(一)写作课的教学内容写作课是一门基础课,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写作基础理论这一部分主要讲一般文章的写作规律,即“写作过程论”,包括材料的积累与选择、主题的确立与提炼、结构的安排、表达技巧的选用、语言文风、起草修改等。2常用文体写作主要讲述具体文章写作的特殊规律,包括:新闻写作、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小说、以及文学论文的写作。3写作训练和文章赏析写作训练设计包括思考、辩难、改错、论述、读写练习等。既巩固了写作理论知识,又可让学生得到多项思维的训练。文章赏析,目的是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消化写作理论,促进理论向能力的转化。4作文修改和評讲(二)写作课的要求总的要求是突出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强调突出实践性。坚持“理论--作品--理论”的反复印证“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体验。通过多次写作的实际操作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作用于三、写作课的学习方法(一)认真听课,重视理论学习(二)重视写作准备,善于观察,勤于观察(三)博览、精读、勤记(四)加强实践,多写多练第一章写作概说第一节写作及规律一、写作与文章写作是一种借助于书面语言抒情言志纪事明理,进行信息传递的动态的行为过程。也就是用语言符号创造精神产品(文章的思维活动过程)。写作分广义、狭义两种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为媒介,或表情达意,或宣事明理,或传播知识的有篇章组织的传递信息的载体。二、写作的规律:写作规律——是构成写作活动的诸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写作的根本规律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律:指任何一篇文章或作品的诞生都需要经由“物”到“意”再由“意”到“文”的双重转化。从“物”到“意”的转化为第一重转化,从“意”到“文”的转化为第二重转化。这条写作的规律的关键所在,就在于“转化”。三、写作的基本特点1、个体性。2.创造性。3.综合性。4.实践性。物(第一自然)大脑意物象文(第二自然)双重交换分析提炼反作用“物”选材剪裁定体谋篇选技用词四.写作的源泉所以社会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五.写作在现代社会的作用:1.写作是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的手段,2.写作是宣传教育的工具,3.写作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措施,4.写作是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5,写作——生存,谋取的一个重要手段。6.写作——教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必备技能。作业:1自学教材,完成文后练习。2读后感(写好后,分小组讨论。择优班上发言)第二章储材与选材第一节材料的意义和种类一、什么是材料、素材和题材?材料,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他是作者为了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写入文章的一系列事实和理论。素材:又称原始材料,原型材料,指作者从现实(包括历史的,现在的,未来的现实)生活中观察积累到的,还未加工处理,未写进文章的原始(或原型)材料,它是有原始感性的、零乱无章的特点。题材: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是指将各艺术门类作品所描写(反映)的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狭义的题材,是指构成一篇或一部、一幅艺术作品的真实地生活现象。题材具有典型性、概括性、艺术性的特点。素材和题材的概念,一般在艺术创作范畴内使用,尤其用于文学艺术写作居多,而在其他,如公务文书写作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反面的实用文体的写作活动时一般不使用素材、题材的概念。资料:一般指理论研究、应用写作所用的材料,当然,有的文学作品的材料也选用资料来写作。二材料的意义(作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材料是文章的物质基础。1、材料与主题的关系2、材料与文章形式的关系三.材料的种类材料的种类很多,其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对材料进行分类,可以分出多种不同类别。根据材料的来源划分:可分为直接材料、间接材料、发展材料。根据材料的特点划分可分为:事实材料、观念材料。根据材料存在的时间划分可分为:历史材料,现实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质划分:正面材料、反面材料。根据材料获得的情况划分:第一手材料、转手材料。第二节储材的途径与方式储材,即储存材料,亦即积累材料,是指在生活中广泛搜集,占有材料的过程。写文章是一个信息的输出,如果没有输入、储存。就没有条件输出,而储材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输入和信息的贮存一.储材的途径:(一)深入生活:深入生活,是获取直接材料的主要途径:1、观察(1)观察的界定:观察是对特殊事物的特殊知觉,使一种动用五种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感变。(2)写作观察和一般观察的区别(3)观察的意义A、观察是认识的基础B.观察是作者搜集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C、观察能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4)观察的要求A、准确,B、全面C、精细⑤.常见的观察法A、点面结合法:B、由表及里法C细致入微法D比较差异法E、方位程序法F、开放五官法2、感受:①什么是感受感受是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人们通过眼耳、鼻、舌、声等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触、认识和接受。②感受的作用A、引发写作B.产生写作情感C.启动写作思维③艺术感受的种类:从感受器来看有: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嗅觉感受、味觉感受、触觉感受。从感受的方式来分,有直接感受、间接感受。④.写作时感受的基本要求:A感受要独特:B感受要深刻C感受要细腻3.调查①什么是调查调查是收集素材的一个主要手段。是对客观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研究而获取材料的方法。②.调查的方法A、充分准备:准备工作还包括确定调查重点、选取角度、制定调查计划。拟调查计划、拟调查提纲等。B、选取适当的方式:个别调查开调查会蹲点调查问卷调查现场察访查阅资料抽样调查-4.采访:采访就是采集访问,适用于向别人了解情况,新闻文体的写作离不开采访。(二)广泛阅读:1.多读2.善读(三)开展多向思维开展多向思维,是获取发展材料的主要途径1.形象思维训练三.储材的方式:(一)观察记录观察记录的写法有两种1.扼要式2.素描式(二)生活札记(三)调查和采访笔记(四)读书笔记1.标记式2.评点式3.摘录式4.索引式5.心得式第三节鉴别材料的方法(自学)第四节选材的原则和要求一、选材的要求:1.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2.材料要典型、生动3.选材要新颖二、选材的原则(标准)(一)严(二)围绕主题选择材料(三)选择适合文体的材料第三章主题一、主题一词的来源及含义:主题是个外来词语,原出希腊,后传到德国,最初乃是一个音乐术语。后来这一要领的外延扩大了,被广泛地应用到文学艺术的创作之中,日本从德国翻译去,称为“主题”,我国是从日本引进的,使用至今。对主题这个词,实际上就要领的外延来讲可有这样三种理解:辩论、讨论、议论、思考、研究、作文等思想内容的中心。文艺作品中,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乐曲中的主旋律。虽然“主题”是个外来术语,但在我国古代文论中,也有类似“主题”的说法,早在《庄子》一书中就有:“语之所贵者,意也。”是说语言文学之所以可贵,在于它表达的“意”。陆机《文赋》,以及唐、宋以至清代文论中都出现了“意”旨“主意”,“主旨”、“主脑”等说法,都是指文章的主题。什么是主题呢?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有现形式所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和意向,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主题往往有“单一性主题”和“复合性主题”之分。二、主题的形式及作用:(一)主题的形式:由于作者及所反映的内容不同,主题的产生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1、产生于生尖的直接刺激和作者的深切感受。2、产生于生活的间接启发和作者的偶然顿悟。3、到第一线采集,在提炼中形成:(二)作用:1、主题是文章的灵魂2、主题能发挥社会作用3、主题决定文章的价值三、主题的提炼和开掘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一是进入文章的构思过程,作者必须对自己选用的材料进行集中,提炼和概括的工作。主题的提炼贵在发现,贵在多思,思考是提炼主题的基本思维方式。要使文章的主题深刻,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着力点和开掘方法。a.对于人物,应从心灵上开掘b.对于事件,应从意义上开掘c.对于景物应从情意上开掘d.对于道理从规律上开掘e、对于情感从感染上开掘:四、对主题的要求:(一)正确、鲜明(二集中、单纯(三)要深刻、新颖。第四章结构、思路一、结构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结构:结构是指文章内容的组织构造,是作者依据表意和审美目的对材料进行有机的组合编排。二、结构的要求和结构的几种类型(一)要求:a.严谨:b.自然:c.完整:d.统一:(二)结构的类型1、逻辑结构:。2、时空结构。3、心理结构。A、事件发展。B、方位变换式:这种结构方式以空间位置的转换来组织全篇文章,体现一种存在性,较多地出现在参观、游览或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性文章中。C、情感跳跃式:这种方式以作者的情绪走向为线索组织材料。其结构往往是起落有致,严整和谐,全文笼罩着一种抒情气氛。D、意识流动式:意识流动作为全篇的结构方式,构成一个结构系统,这在一些“意识流”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E、电影方镜头式这是借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根据主题,把不同的场景,画面巧妙而紧凑地组合在一起。这种结构方式也能使结构充分发挥功能,比单一的事件发展式、方位变换式的自由性要大些,也更严谨和谐。F、复合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索、主人公情节,故事等等组成,以产生比原材料更大的整体功能。a.并列式以两个主人公为中心的不同情节始终并列地对等地发展。b.套环式。一个故事套着一个故事,有些是连环的,有些是包孕的,构成一个完整的和谐整体。c.网状式,几个中心、几个故事交织在一起。7、论证式:这是议论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它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程序布局谋篇。8、规格式:规格式是指应用文的格局而言的。应用文中,无论“常用体式”、“规章制度”、“公文程式”或“专用文体”都有一定的结构程式。其他如实验报告等等,也都有固定的程序规格,必须依此组织编排材料。(三)结构的基本原则:1、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2、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3、适应文体的要求:(四)结构的基本内容:结构的内容(环节)大体有这样几项;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其中应以层次为主。因为文章的结构的基本关系就是层次顺序,它体现了作者思路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当然,结构的其它各项内容在文章中也各司其职,缺一不可。1、层次和段落:层次清楚,段落分明,是对一篇文章起码要求,层次和段落在文章中关系密切,但又有明显的区别。(1)层次: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表现次序的体现。即文章展开的步骤。层次与段落不同,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而段落则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几种常见文体层次划分常用方法:1、以时间的推移为序安排层次。2、以空间转换为序安排层次。3、以时间为“径”,以空间为“纬”,采用纵横交叉的办法来安排层次。4、以作者的感情、认识发展的变化为序来安排层次。这种布局要求情真意切,不可矫揉造作。议论文总分式;并列式(论证的材料是并行排列的);递进式(论证的材料各层之间是逐层刀菜,步步紧逼的)。2、段落:所谓段落,亦称自然段,它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代表作者思路发展的一个步骤,段落有明显“换行”、“空行”的标志。划分段落的目的是为了把作者的思路有步骤地表达出来,帮助读者领会各层次的意思,掌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划分段落的原则a.注意段落的单一性与完整性.b.划分段落要长短适度。c.处理好段旨。2、地渡与照应:(1)过渡:是指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转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