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注:本文为文化部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组课题。(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所研究员张晓明)“十三五”时期,我国实际经济总量将接近乃至最终超越美国,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由此将引发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动。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性大国”,正在进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缺少文化内涵和文化发展目标,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标志和关键性支撑。中华民族应该向世界贡献一种“文明的典范”或“典范的文明”,再度成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从这一目标来看,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日益具有全面引领、境界提升的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正快速崛起为新的全球性国家,由此将在全球经济格局和政治博弈中引发一系列重要后果。中国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发达国家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所占比重日益下降,自1815年以来“西方上行,东方下行”的态势正面临历史性转折。十八大以后,中国开始走出过去20年以“韬光养晦”为基调的“对外战略模糊期”,全球战略意识日益清晰。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推出“一带一路”战略,快速有序地实现其经济政治全球战略布局,挑战“一超多极”世界格局。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转折期,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市场机遇,将在全球文化市场中产生“中国主场效应”,即我国将从“创意进口”、“成品出口”时代走向“创意出口”、“成品进口”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文化产业“全球化”进程,必会从主要“走出去”转向“走出去”和“走进来”并举,双向交流,甚至是“开发全球文化资源”、“购买全球文化产品”的新时期。全球文化发展将进入“中国主场”新时期。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九大问题急需解决根据对十三五时期国内外环境的总体分析,本文认为有九个的重大问题急需解决。1、制定“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相配套,克服我国全球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短板”中国并不是没有一个对外文化战略,本世纪初中国主动推出的“文化走出去”,就是这一战略的雏形。该战略也取得了一定业绩。但毋庸讳言,我国“文化走出去”在实施层面有个与国内文化建设类似的通病:将文化交流活动等同于“外宣”,重视政府的直接推动作用,忽视对民间-民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只关心硬件建设,忽略效应评价;只问是否走出国门,不问是否入脑入心;一句话,只关心外延性增长指标,不关心其内涵性的真实影响力。因此,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全球发展战略中的一块“短板”。文化影响力的根本特性就在于“直指人心”,“文化走出去”如果不关心入脑入心,走出去的就肯定不是文化。因此,中国对外文化战略应以赢得域外民心为旨归,简单地说就是要赢得域外民众对中国的好感。2、提出“可分享价值”,开展价值观对话,克服我国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价值缺位”如何赢得域外民心,如何赢得域外各阶层人群的好感,这是构建中国对外文化战略时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而赢得人心的根本在于价值观的认同。克服我国对外发展战略中“文化短板”的关键在于克服我国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价值缺位”。中国要想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国家或“文明型国家”,就要积极寻求与域外民众共同构建“可分享价值”(shareablevalue)。“可分享价值”可以形成最广泛的共识,为世界各国以历史资源为依托,通过渠道多样、内容广泛的国际交流而达成新的全球治理框架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这种“可分享价值”的提出可以视为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普世价值”构建,从而成为新一轮全球化主导国家的关键性举措。中国要成为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国或“文明型国家”,其区域或国际政治方面的意义就在于,要使“我的道路”成为“我们的道路”,使“我的理想”成为“我们的理想”,使“我的文化诉求”成为“我们的文化诉求”。简而言之,就是要使“我”成为“我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的全球经济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3、提出“文化治理体系”方案,开辟新的改革路径,克服文化体制改革中的“社会建设”瓶颈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作用的同时,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问题事实上已经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新途径。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呈现出了一条从“办文化”到“管文化”,又从“管文化”到“治理文化”的逻辑路径。我国传统的文化管理体制是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自己办文化的体制,2003年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启动了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但是,管理文化意味着使用一种普遍去差异化的标准、以及行政-中心化的系统来规范和管理文化领域的各种活动,显然这种做法很难有效应对文化领域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从文化管理走向文化治理应成为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和方向。从具体措施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要“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这是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我们认为,政府职能转变必须将政府职能转交作为配套政策,十三五时期应该将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交,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的突破口和主要抓手。4、以“顶层设计”推动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开放思想市场,鼓励包容创新如果说“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十三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总的指导方针的话,开放思想市场,鼓励包容创新就是落实这一指导方针的关键环节。因此,开放思想市场是十三五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思想市场”一词不应该做狭义理解,“现代文化市场”本质上是个“思想市场”,因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本质上是“精神文化产品”,内容创意是一切文化生产活动的源头和关键环节,只有思想的价值才是文化产品真正的内容。因此,思想市场实际上是文化市场的另一种表述。很显然,没有思想观念的竞争是就没有文化市场竞争,不允许思想的自由交流无异于根本不允许文化市场的存在。搞清楚了思想市场只不过是文化市场的另一种表述,就可以为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开辟出一条新路。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文化产业既有商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商业属性是普遍的,意识形态属性是特殊的,因此要将文化管理体制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去。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实际上是其文化属性的一部分,在文化产品普遍具有的“文化价值”中,只有很少的部分与“意识形态”有关,需要专门做出制度性安排加以管理。5、在统一的市场环境中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建设,特别是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全面推动创意、创新、创业从2003年开始的文化体制改革是以打造市场主体为主要任务,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改革方向,我国文化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走过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发展道路。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一个以文化市场环境建设进一步推动文化企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与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对于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前景的基本展望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首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在文化投资和文化创新领域政府审批制度的革新,文化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将有明显改善,大大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盈利性。其次,随着国有经营文化单位转制工作基本完成,在统一市场环境下的新一轮竞争必将展开,我国文化企业将出现全行业全方位的大规模兼并重组。最后,随着转企改制任务的基本完成以及相关体制机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对内容生产的扶持,我国文化企业将迎来一个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百花齐放,创意、创新、创业竞相迸发的时期。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关注以下问题:首先是如何在统一市场环境下创新梳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严格界定公共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政策。其次是如何聚焦文化内容生产活动,以鼓励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府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再次是进一步规范政府对国有文化企业的扶持。比如,要研究规范并改善对特许经营企业的政府管制;要研究规范以至于改变政府直接补贴国有文化企业的行为;运用政府采购、招标、公开资助等方式在国有文化企业提供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引进市场化机制,等等。6、鼓励“跨界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跨界融合”政策正式推出,十三五时期将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的高峰期。跨界融合首先是基于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垂直融合,文化的资源、创意、生产、技术、资本、流通、消费等环节日益扁平化。然后是技术驱动下的行业融合,如传媒产业中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新媒体业等媒体行业的融合,传媒业与歌舞演艺、艺术品业、会展业等不同文化行业的融合。接着是文化产业与外部传统行业的融合,如与零售、金融等传统产业纵深跨界融合加速,产业边界日渐模糊。最后是文化创意元素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普遍融合。7、实施“带状发展”的区域融合战略,提升文化产业空间配置效率2014年3月3日,文化部、财政部制定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8月8日,文化部和财政部又发布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趋势上出现了“空间转向”。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文化产业从地方本位和行业分立式的发展模式走向统一市场和空间分布式发展模式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将从空间整合和效益提升中获得重大发展机遇。实施“带状发展”的区域融合战略应该成为规划实施全国合理空间布局的突破口。根据目前掌握的文化产业数据,我们可以规划出4-6个文化发展带,作为地方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的指导。如长江文化发展带、珠江文化发展带、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环渤海文化发展带、东北文化发展带、西部文化发展带等。8、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随着《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和《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的出台,“科技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正式成为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战略之一。“十三五”是中国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营造更加有利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是“十三五”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十三五规划需要重视以下趋势。第一是科技在文化产业内部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其中纸媒出版首当其冲。第二是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了文化产业与许多原来与文化产业毫无关联的行业融合。比如说通过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融合,与农业融合,以及用动漫、影视技术带动传统的旅游产业,等等。第三是文化科技融合引发的创新模式——众创空间的出现并被肯定。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众创”模式的出现使得“内容为王”走向“平台为王”,出现了平台弱化内容生产的趋势,现在需要重新强调内容为王,至少应该实现内容为王和平台为王的统一。9、加强文化金融合作,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形势资金仍然是制约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的核心因素之一。所以,近年来若干文化经济政策文件中,都将文化金融合作和投融资体系建设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此外,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国进入了一个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特点的发展新阶段。因此,十三五时期文化金融合作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多方面开展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