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大学语文》教案授课老师:授课班级:临时班级63、54授课时间:3月2日-5月12日授课地点:1号楼213、212室2中国文学部分第一章散文的阅读与欣赏Ⅰ.文体概述教学目的: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及种类教学重点:散文的特点及分类教学过程:一、广义的散文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狭义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相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二、文体特点(1)题材广泛,尤以写细小、片段、零散的事物见长。无所不包,无事不言。(2)散文尚真忌伪,写真人、真事、真景、真物、真情。(3)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4)写法自由,不拘一格。(5)语言精美自然,别具韵味。语言优美清新明丽,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三、散文种类1.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3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冰心的《樱花赞》。2.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3.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①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②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③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蒙田、兰姆、培根是这类散文的代表作家。4.小品文与随笔“小品”指那些篇幅短小且富有抒情意味的小散文。随笔题材可大可小,讲究即兴而生,不求自得,信手拈来,借题生发。45.杂文原属于议论文,后独立出来,具有政论的性质,是“诗”与“政论”的结合。6.传记和回忆录传记是以一种艺术手法描叙历史真实与人物性格命运的叙事性散文。《史记》堪为典范。回忆录与传记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写人,后者记事。Ⅱ.中国散文发展史略教学目的:了解中国散文的发展史教学重点:中国散文的分类及其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一、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历史散文分为记言、记事两类,记言有:《尚书》《国语》;记事有:《春秋》《左传》《战国策》。2.两汉散文主要有史传文学、政论文与赋,史传文学包括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政论文的代表有贾谊、晁错等。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赋是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是介于诗文之间专事铺陈的用韵散文。形式特点:1.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3.唐宋散文“古文运动”是唐朝韩、柳大力倡导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奠定了文以传道的散文传统。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在古文运动的5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4.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前后七子”指明朝中叶的诗文流派。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而以李、何为首,活跃于弘治、正德间。后七子指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而以李、王为首,活跃于嘉靖、隆庆间。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模拟古人。5.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安徽省桐城市人,故名。其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魁、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方苞提出“义法”主张,“义”指中心即正统的基本观点;“法”指表达中心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修辞等,即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倡语言“雅洁”,反对俚俗和繁芜,造清真雅谨朴质文体。刘大魁指出文字“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重视艺术体现。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词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使桐城派文论具有更完整的体系和周密的理论性。二、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6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Ⅲ.代表作品欣赏(一)孔子与《论语》教学目的: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思想2.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孔子思想的具体内涵教学过程:一、孔子及其儒家思想1.孔子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自幼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说“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足以概括孔子生平。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7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语录体散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2.孔子是儒家的鼻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对“仁”有许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①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方式和孔子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的道德思想。②义利观。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③尊老敬长的孝悌思想。二、《长沮、桀溺耦而耕章》讲析出自《论语微子》,原文如下: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赞扬孔子)问於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礼崩乐坏纂位者〕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改革)之?(句谓谁能改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逃避迫害之人,指孔子)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既然〕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意:既然鸟曾不可相与,非人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注:辟世之士,隐者,天下已礼崩乐坏,何不避世乐耕。孔子不过是辟人之士,难以改变天下局势。(消积遁世)孔子认为,“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无道,故游学天下,宣扬儒道。(积极入世)【对照资料】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出自《论语微子》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经过,他唱道:“凤呀!凤呀!为什么你的德行竟如此衰败?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却还来得及。算了吧!8算了吧!今天的从政人物太危险了!”孔子下车,想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使孔于没有能够和他谈。“往者不可谏”就是“遂事不谏”。意即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了吧,关键是要抓住未来。“来者犹可追”就是抓住未来。(二)孟子与《孟子》教学目的: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2.了解《孟子》的散文风格教学难点:孟子思想的具体内涵教学过程:一、孟子及其思想1.孟子生平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后世母教之典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