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评优课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共5页◆第1页2013-11-13一项高中地理优质课设计: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史其辉张俊生(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甘肃民乐734500)内容摘要: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地理事物的宏观运动及规律,内容比较抽象、空洞,远离学生生活。高中课程标准将洋流教学内容进行简化,不探讨密度流、补偿流的成因,重点介绍风海流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在教学方法上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运用地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课改理念。科学的教学设计是实现上述双重教学效果的必要保障。本文以高中地理教材中“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内容为例,按照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设计要求进行了一项教学设计,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获得市级评优课一等奖,效果良好。关键词:高中地理优质课设计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标分析】本节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本节内容的学习应落实到地图上,应充分利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并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在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基础上,再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不要求学生记住各洋流的名称,但需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为后面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世界海洋表层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与旧教材相比,删减了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形成的部分内容,总体要求相对降低,但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却相对提高。教材先给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盛行风。接着给出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最后,结合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归纳、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教材的编排顺序、课标要求与学生认知规律存在一定“矛盾”,可重组教学的顺序——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绘制洋流的分布图并归纳规律,即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步步启发和引导下逐步分析、推理、判断,得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循序渐进。【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初中地理没有涉及洋流的知识,洋流知识离学生生活遥远,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共5页◆第2页2013-11-13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并具有风吹水流动的生活常识,由此,本节内容主要利用大气运动规律推理、归纳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障碍: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不知该如何下手、如何表述,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生成,在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生成。如本课的重点内容在洋流的分布图让学生自己画出,而不是直接看教材上已有的图,避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初步分析说明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理解其形成因素;2.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模式图;2.根据导学案中给出的学法指导,分析、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2.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难点:利用“全球风带与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教学方法】运用探究式导学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读图、绘图能力训练贯穿始终。【教学过程】导入:观看世界洋流模拟演示动画,引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的学习。【活动一】洋流分布规律的基本探究1.引导学生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联系地转偏向力推断风海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图练习。活动一:洋流分布规律的基础探究1.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盛行风影响下的洋流流向。北半球风向北半球风向南半球风向南半球风向共5页◆第3页2013-11-132.假设地球表面全是海洋的理想状况下,联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推断全球洋流理想模式,并在导学案上画图,理解风海流的形成与分布。假设地球表面全部为海洋,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盛行风影响下的洋流分布。在2的基础上加入陆地,观察保留下来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对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分布特征形成初步认识。3.在实际海陆分布图上用箭头画出洋流的分布。4.观察洋流分布图,发现洋流有特殊分布的海区——北印度洋海区60°°30°°0°30°°60°°90°°90°°60°°30°°0°30°°60°°共5页◆第4页2013-11-13在实际海陆分布图中探究洋流的形成和分布,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困难通过模拟演示实验加以引导,引出补偿流的形成,使学生理解海陆分布是洋流形成和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4.教师展示洋流分布图,学生对照修改、完善,并观察洋流分布图,概括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学生口头表述,教师引导、纠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语言、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能力。5.观察洋流分布图,区别寒流和暖流。引导学生比较大洋东、西岸的洋流在流向和水温变化方面的差异,学会寒、暖流的判断方法。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发现南北半球西风漂流性质的差异,尝试探究原因。6.列表小结洋流分布规律,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到此完成本节课最低层次教学要求。7.继续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发现上述规律没有包含的海区。探究洋流的特殊分布区——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联系南亚季风环流图,教师引导讲解,学生观察总结出北印度洋“夏顺冬逆”的洋流规律。并补充填写洋流分布规律表格。此内容为本节难点知识,属较高层次的要求。8.结合地图引导学生认识主要的洋流,了解各洋流的名称。到此,比较完整的归纳出了基本覆盖世界大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北冰洋除外,两极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少,在中学阶段不做讨论)。根据对课标要求的进一步解读,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的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设计教材中没有明确要求的探究活动,将课堂学习向纵深方向推进。【活动二】洋流分布规律的拓展探究1.关注洋流的个性差异仔细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比较下列洋流势力的强弱,尝试分析其影响因素。①“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暖流”与“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和陆地轮廓,中美地峡对赤道暖流的阻挡作用强于马来群岛,南美大陆轮廓将南赤道暖流分为两支,其中一支导向北半球,增强了墨西哥湾流的势力。欧洲西部的陆地轮廓将北大西洋暖流导向高纬度,而阿拉斯加地区的陆地轮廓阻挡了北太平洋暖流的北上。②“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与“本格拉寒流”南美大陆南段纬度较高,对西风漂流阻挡较多,导向低纬度增加了秘鲁寒流的势力,使其强于西澳大利亚寒流和本格拉寒流。2.表层洋流与大洋深处洋流的合作运用示意图说明垂直补偿流的形成,展示上升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总结分布规律,尝试分析成因。共5页◆第5页2013-11-13在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大洋东岸)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离岸风的影响下形成离岸流,除水平方向的海水补偿外,还有明显的垂直上升海水补偿,深处海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海水为冷海水,表现出寒流的性质。【课堂小结】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见下页)【能力训练】见“导学案”练习题。【本节小结思维导图设计】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