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1大雨和小雨——小学一年级唱歌课(解决时间矛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北京市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思路,即“有效解决教学内容与唱歌教学时间矛盾的观点”为指导思想,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紧密围绕聆听、模仿、对比等音乐活动感受节奏、节拍、和音乐中的强弱变化,由浅入深地学会歌曲,进而唱好歌曲,最终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二)理论依据本课依据“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的理论设计教学。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音乐并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要通过聆听、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大雨和小雨学科音乐学段:低年级年级一年级相关内容核心内容:歌曲《大雨和小雨》的演唱相关内容:歌曲《大雨和小雨》的识读乐谱、综合性艺术表演、感受与欣赏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音乐第1册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7月是否已实施已实施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2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1.作品分析:《大雨和小雨》是一首五声宫调式,2/4拍的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歌曲节奏以四分、八分音符为主,简单、易学,适合一年级开展节奏与节拍的训练。歌曲有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中采用了模进的方式,旋律下行,进行大雨与小雨的对比。第二个乐句延续了第一乐句的音乐素材,其中的“哗啦啦”和“淅沥沥”在演唱中要通过有弹性的演唱表现雨滴的特点。整首歌曲以三度、二度为主,只有在第一、二小节中间出现了四度音程,在两个乐句间出现了五度大跳音程。歌曲通过力度的变化表现自然界中的大雨和小雨。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中认识声音的强弱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2.音响分析:本课的配套音响中,范唱中力度的对比不够明显,为了教学需要,重新录制范唱,并转成D调。在歌谱中仍然采用C调记谱,便于学唱。3.时间矛盾分析:歌曲《大雨和小雨》共有2个乐句、8小节。歌词只有一段,均为一字一音,学唱容易,因此学会此歌曲所需时间较短,课时时间为40分钟,这样学会歌曲所需时间与课时时间存在矛盾。(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资源: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3本课教学对象为刚刚入学不到一个学期的一年级学生,本校一年级共有四个教学班,本班是一(3)班,该班有26个学生,男、女生比例比较均衡。通过调查了解到,本班有6人学习声乐,12人学习各种乐器,3人学习舞蹈。通过前一阶段的音乐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调查结果如图所示:0246810121416一3班一1班一2班一4班学习乐器学习舞蹈学习声乐无知识储备:1.在本课前,部分学生对五线谱有一定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了3、5、6三个音,能够基本唱准其中的二度、三度音程。四度音程在演唱中还有一些困难。2.学习了包含四分、八分音符的简单节奏,通过歌曲《粉刷匠》、《其多列》的学习,简单了解2/4拍。进行过节奏与节拍结合的音乐技能训练。学生优势:1.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掌握较好。能够对照谱例,准确识读由上述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2.通过调查,本校学生有较强的识谱视唱能力,能够自主视唱结构短小、节奏简单的乐谱。所以在本节课中,老师的一些要求不存在学习上的障碍。存在问题:1.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完全是感性的认知,容易对生动的音乐形象所吸引。在演唱时缺乏对声音的控制,容易喊唱。本课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为出发点。2.通过以往的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节拍与简单节奏之间的关系,能够用走步的方式表现节拍,能够边拍击节奏边走节拍,但是在拍、走结合的过程中还不够准确、协调。3.在演唱中,知道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但还不能及时的控制自己的声音,调整发音的状态,仍需要在老师细致的指导下准确歌唱。本课中的强弱对比,是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4(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教学方式:1.歌曲的节奏教学以学生模仿为主,旋律通过模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式。2.歌曲力度的变化通过对比、模仿开展教学活动。3.表现音乐通过律动及音乐游戏的方式加强学生实践体验能力的训练。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比聆听感受力度的不同,结合律动和演唱活动,能够表现出力度的变化。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力度变化的印象。(四)技术准备录制D调的歌曲范唱,制作结合歌词内容的图片,板书歌曲的旋律,通过音乐软件为歌曲伴奏降速。(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前期教学状况:本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在演唱时,能控制自己的声音演唱,基本没有喊唱现象。问题:1.一年级学生的音准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出现跑调的现象。2.节奏、与节拍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怎样开展有效、生动的节奏与节拍的训练。如何开展有效的音乐要素“强”、“弱”的教学。对策:1.结合歌曲教学开展读谱的训练,结合柯尔文手势和和声的感受,建立音高概念。2.在教学中通过节奏与节拍的对比练习,利用身体的多种感知活动建立节拍感和节奏感。在演唱歌曲时能够在感受的基础上,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表现“雨”的形象。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喜欢歌曲《大雨和小雨》,乐于感受、体验、表现歌曲,乐于参与教学中的各种学习活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拍击节奏→对比大雨和小雨的强弱变化→演唱歌曲→表演音乐短剧等形式感受歌曲,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表现。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5(三)“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感受歌曲中的强弱变化。技能目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控制演唱的力度进而生动的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感受并表现歌曲中的强弱对比。(二)教学难点初步感受二声部和声效果,能够踏着节拍,拍击歌曲的节奏。五、教学过程(一)节奏模仿,探究声音力度变化阶段目标....:通过节奏模仿活动,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以及节奏素材的重复,并归纳生活中声音的强弱。设计说明....:在聆听模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善于聆听,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力度的变化,为后面歌曲学习做下铺垫。活动1.1——教师拍击节奏,学生模仿1.教师拍击节奏,同时引导学生说出“老师拍击的节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活动:前两个小节击掌,力度强;后两个小节拍腿,力度弱。学生活动:模仿教师拍击节奏2.师生总结归纳出:节奏的重复,以及拍击方法和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学生不能说出强弱的不同,而是用生活中的语言大、小来表述,教师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语言“强”、“弱”来描述声音的性质。3.学生拍击节奏。在准确拍击节奏的同时,准确表现声音的强弱对比。活动1.2----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师活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声音是强的,哪些是弱的。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61.学生更多举出“强”的例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哪些声音是弱的。2.在学生的举例中,学生还是用“大”、“小”来描述声音,要帮助学生用音乐的语言描述声音的性质。(二)聆听歌曲,感知歌曲力度和节奏阶段目标....:学会听辨歌曲中的强弱变化,感受节拍与节奏间的关系,并拍击歌曲的节奏。设计说明....:聆听歌曲,重点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及节奏特点,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表现。活动2.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中强弱的变化。1.聆听歌曲范唱。(播放《大雨和小雨》)教师活动:说一说歌曲中什么声音是强的,什么是弱的。学生活动:大雨的声音“哗啦啦”是强的,小雨的声音“淅沥沥”是弱的。2.教师揭示课题——《大雨和小雨》。活动2.2——复听歌曲,拍出歌曲的节奏。1.教师分句范唱歌曲,学生在聆听后分句拍击出歌曲的节奏。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在歌曲结尾的二分音符,学生容易拍击成一拍,重点强调二分音符的拍击方法。2.复听歌曲范唱,在强的地方拍手,弱的地方拍腿,完整拍击出歌曲的节奏。3.老师带领学生脚走节拍,手拍节奏,口读歌词。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歌曲结尾的二分音符是两拍,要走两步,学生的手、脚配合有困难,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4.学生脚走节拍,手拍节奏。(默读歌词)(三)歌曲学唱,体验歌曲情境阶段目标....:简单学唱歌曲旋律,培养读谱能力从而喜欢这首歌曲。能够在演唱的同时拍击节奏,感受节拍进而唱会歌曲。设计说明....:采用听唱法及先谱后词的学唱顺序,指导学生力求用最短的时间唱会歌曲。活动3.1——视唱大雨和小雨的旋律,体会音高的变化1.大雨是怎么唱的?小雨是怎么唱的?听一听,除了强弱不同,还有什么不同?教师活动:出示歌谱,结合柯尔文手势范唱歌谱。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7学生活动:感受音高的不同,边做柯尔文手势,边视唱歌谱。2.跟琴唱词,模仿雨点的音响,注意声音的弹性。3.师生接龙唱。(唱词)教师活动:带唱“大雨”、“小雨”、“大雨、小雨”。学生活动:分成“大雨”、“小雨”两组,分别演唱“哗啦啦”、“淅沥沥”。4.“大雨”、“小雨”一起唱,初步感受和声的效果。教师活动:教师带唱“大雨小雨”。学生活动:两个声部同时演唱“哗啦啦”、“淅沥沥”,初步感受和声的效果。活动3.2---学唱第二乐句,完整演唱歌曲。1.视唱旋律,结合不同颜色的谱例感受旋律要素的重复。2.用声音和表情表现小草雨后的喜悦。3.跟着钢琴伴奏,演唱歌曲。教师活动:钢琴伴奏。学生活动:集体齐唱歌曲,请同学从节奏、音准等方面评价刚才的演唱。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8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在前奏结束后,学生不能及时接唱;在演唱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力度,没有准确表现歌曲中力度的变化;歌曲中演唱的声音缺少弹性。5.加入击拍动作,演唱。(跟伴奏)6.脚走节拍,手拍节奏演唱歌曲。(跟伴奏)(四)表现歌曲,音乐游戏《下雨了》阶段目标....:结合音乐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进一步表现下雨时声音的变化,加深对力度的印象,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设计说明....:通过音乐情景的创设,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力度的变化。在低年级识谱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和声的效果,有助于学生音准的提高。活动4.1---创设情景,用声音表现下雨的场景。1.小雨由小变大,我们怎样表现?演唱旋律:“淅沥沥”。人数由少到多,声音由弱到强。2.大雨由大到小,我们怎样表现?演唱旋律:“哗啦啦”。人数由多到少,声音由强到弱。3.在雨中的风声和雷声,找同学来辅助表演。风声:呼呼雷声:轰隆隆活动4.2---在背景音乐中,表演音乐短剧《下雨了》。教师活动:使用双响筒击打节拍。学生活动:分别演唱“淅沥沥”、“哗啦啦”表现雨由小变大。(加入风声和雷声)集体演唱歌曲。用声音表现由大变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知道,声音由弱慢慢变强,叫做渐强,由强慢慢变弱,叫做渐弱。活动4.3---演唱歌曲,走出教室。1.小雨给小草带来了欢乐,同学们快乐的歌声也能够传递这些快乐,让我们唱着这首歌曲,把欢乐带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之中吧。2.跟伴奏演唱歌曲,走出教室。六、学习评价方式评价方式: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9本课的学习评价方式主要采用教师即时评价的方式,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在学唱及演唱歌曲过程中,及时评价学生的演唱,并通过学生自评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歌曲表现的认识和理解,以达到较理想的演唱效果,注重表现环节中的评价,通过学生单独的表演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各环节预设目标的达成。评价量规:评价层面目标评定等级感知层面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及音高的变化。很好理解层面能准确拍击歌曲节奏,唱出歌曲旋律。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