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卫生学校张民生摘要:针对如何解决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行脱节”这一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难题,更加有效的开展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改变传统德育模式,进行德育理论教育、德育课堂渗透教育、德育实践教育和德育校外教育“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社会培养出“知行统一”高素质的中职毕业生,真正实现学生与社会同步、和谐、全面发展,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四位一体当前,伴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与飞速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与挑战,学生的“知行脱节”的问题成为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何才能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达到“知行统一”,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针对以上问题,我校进行了基于大德育观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即德育理论教育、德育课堂渗透教育、德育实践教育和德育校外教育紧密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力求德育理论教育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为社会培养出“知行统一”高素质的中职毕业生,真正实现学生与社会同步、和谐、全面发展,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一、中职学生“知行脱节”现象的成因(一)传统德育目标缺乏感召力以往我们提出的德育目标概括性很强,“四有新人”、“共产主义接班人”。2但操作起来却很困难。怎样培养“四有新人”,具体有哪些步骤、如何进行操作等等都是不明确的未知数。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目标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更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实际效用不大。因此德育不能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实施,目标具体化,操作性强,才能提高德育效果。(二)传统德育内容单调僵化我国实施的是“大德育”,德育内容广泛,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等诸方面原因,“爱国主义”一直是我国德育的主旋律,因此我国的德育内容更多的是共产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却很少注重个人的生活和发展。当然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分不开的,在德育界,一直是“重大家、轻个人”,从而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片面与失衡。(三)传统德育方法单一以往德育着重停留在道德认知阶段,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更强调的是道德知识的传授,在很大程度上,把德育课作为一门知识课程来传授,所采用的手段也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在这种情形下,学生都懂得了“我应该如何去做?”而事实上有没有去做,谁也不知道!知行脱节、知而不行的现象普遍存在,中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性,很大程度是由于道德教育的失败所造成的,因为这种道德教育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四)传统德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育的成功有其特定的衡量标准,如数学这门学科,只要学生通过了学期考试的最低分数线,就可以认为“该学生的数学成绩合格了”。而德育,经过一学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该如何去评判一个学生的道德水准呢?假设有两名3学生:A学生的德育书面考试是满分;B同学考试得了六十分。从分数上看,德育工作在A身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事实也许是:A学生回家后,连地都懒得扫一下;而B同学一回家就知道帮妈妈洗碗,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认为德育在A身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吗?二、“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知行脱节”的问题,就必须改革传统德育模式,对此我校提出了“四位一体”德育教育模式的架构,以提高德育的实效。其中要求德育理论教育转变思路,创新方法、提高实效,真正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德育课堂渗透教育努力做到“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德育实践教育要通过养成教育、体验教育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德育校外教育要通过家庭、数字网络与社会德育的平台真正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以此实现“四位一体”、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德育合力。(一)德育理论教育德育理论课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我校德育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始终放在转变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淡漠素质提高的教学模式为建立传授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重点、提高素质为目的的德育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充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未来职业要求,探索知识呈现与生活体验的统一、课堂价值与学生成长的统一、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的统一的教学改革,努力使学生达到“得知于课堂,践行于生活,悟道于人生”,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科学全面评价学生的德育水平。1.树立“知、行、德、能”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实践中我校德育教学始终坚持“行业引领,能力本位、情感体验,个性发展”的德育理论课教学总体思路。改变课程设置,在确保完成教育部规定的德育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人4际沟通》和《医护生职业礼仪》纳入德育课堂教学计划,并编写了具有鲜明医药卫生职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医护生职业礼仪》。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使之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实践中注意改变过去着力于知识的科学、系统、完整性而忽略知识应用的弊端,淡化知识的系统性与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在提供在学生提供走上未来岗位所必备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与人格发展。改革后的课程设置与调整后教学内容,更好的考虑到了我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今后的自我发展及将从事的岗位需求,每门课程之间呈递进关系,体现较好的衔接性。2.建立“思、动、活、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德育课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课程、年级、专业开展不同的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活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运用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表演式学习和批判型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实践调查、参观考察、情景表演中学习、体会、感悟相关理论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拓展所学知识。四是创立“教、学、做、考”相衔接的评价体系。德育课考核评价方法的特殊性是由德育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所决定的,评价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促成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践行良好道德行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结合各门德育课程的具体情况,德育课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点掌握几方面出发,形成了一套集“态度、知识、能力”为一体的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课堂评价体系,其中不同的课程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测评点,对学生进行整体综合评价。建立全面衡量学生的测评体系,旨在探索学生学习效果检验制度的改革,也期望建立一种教学绩效评价及教学质量标准的导向。当学生在学习之初便明确自己本门课程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5并根据考核范围及方法、评分标准及要求自觉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规则意识。(二)德育课堂渗透各门课程的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门课程中,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德育教师,让每门课程都成为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方式。积极开展教学中的课堂德育渗透,做到“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者”的目标,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1.教师树立“三观”是德育课堂渗透的前提一是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即要明确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职责。职业教育的目的决不是为了产生多少“高分生”,而是为服务现代化建设满足社会需要培养不同层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为此,每位教师都要明白,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决不仅仅是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和学生科老师的责任,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职责。二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教师对学生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所抱的态度和期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之间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看法、态度,都会影响学生自我观念的形成。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给予学生适度的期待,对于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和个人发展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三是树立终身的学习观。“要给学生一缕阳光,教师要先成为一个太阳”。6这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授课要求,如何在教会本门课程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政策理论、道德法规、美学心理、礼仪社交等涉及面广泛的综合知识融会贯通,不仅成为所授课程的“行家”,而且成为知晓各种德育知识的“杂家”。实现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事实上,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也是教师自身成长和学习的过程。2.无痕渗透是课堂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德育渗透,不是外加德育内容,而是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情操、治学精神、教学态度等对学生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中我校要求全体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德育渗透为手段,做到“教案中有踪迹,渗透中无痕迹”,努力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专业知识中蕴涵的德育元素,将德育渗透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一是狠抓德育渗透的备课。课堂德育渗透应该是有序、渐进、系统的德育过程。结合课程特点,按照学校德育工作整体实施方案,在统筹各年级、各专业、各门课程德育渗透的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教师制定本门课程德育渗透方案,并将其体现在教师每堂课的教案之中,用以指导教学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了德育特色教案的展评活动,在激励与交流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和技巧,使课堂德育渗透向着渗透目标具体化,渗透内容生动化,渗透方法多样化,渗透切入点自然化的目标迈进。二是努力提高教师开展课堂德育渗透的能力。做到“润物于无声”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内容,在全面把握课程主旨的前提下,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德育内核,找到理论、技能知识点与德育知识的结合点,做到将德育渗透点7和课程知识内容的有机结合、自然过渡和融会贯通,使课堂的德育渗透了无痕迹,却效果显著。学校通过举办德育渗透研讨课、公开课,发挥推动探索和示范引领的作用。通过将课堂德育渗透的实施与效果纳入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价,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重要依据之一,强有力地保障了将德育渗透落实在教师的课堂行为中。三是创造课堂德育渗透的条件。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下,努力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因素,编写了内容覆盖理想信念、自信励志、敬业乐业、爱心诚信、行为养成、沟通合作和遵纪守法多方面的《德育渗透案例集》,为教师实施课堂德育渗透提供了素材。(三)德育实践教育德育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统一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容易在主体心中产生共鸣,才能有感悟、体会、想法,感知到真善美,体会假恶丑,只有坚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才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只有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实践,去活动,到社会中去体验生活,锤炼思想,陶冶情操。中职学生的德育实践教育可以通过养成教育、体验教育两方面来进行。1.通过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一是强化行为规范。根据职业要求明确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和日常行为规范,为日后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素质打下坚实基础。实践中学校制定《学生校园一日行为规范》,从仪容仪表、一言一行到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具体环节,都做出明确要求,使学生能够学有标准,做有内容。通过反复的宣传教育、行为训练、行为矫正、检查评比和文明礼仪展示、表彰等活动,使我校学生精神面貌,文明礼仪行为均有了可喜的进步。二是自我养成教育。学校组织编写了《学会做人的阶梯——好习惯是你人8生的财富》一书,作为学生自学德育教材,要求学生要制定学习计划,并通过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行为养成意识,努力加强文明行为养成。三是德育达标考核。学校规定学生在每学年末以逐一面试、实际操作演示的形式接受文明礼仪、思想品德、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达标考核,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德育综合考评成绩。严格把关,以考核促进学生日常行为养成,以考核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确保德育达标考核工作的持续开展,学校通过德育考评师的培训和资格考试,不仅为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