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6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1-1四类对象学前儿童:0-6岁儿童;学前儿童的家长: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组织管理者: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1-2四个过程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1-3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大背景客观环境因素:物质条件;各种关系;家长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政治经济地位主观环境因素:家长品德修养;养育态度和期望;家庭的心理氛围与家庭作风。2.研究方法2-1情报研究概念: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过程:专题情报的收集——专题情报的分析与研究——形成情报研究的成果2-2调查研究概念: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过程:确定课题—判断类型—设计方案(抽样、内容、手段、统计)——实施调查——统计结果——撰写报告。2-3经验总结概念: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过程:具体经验总结(家庭教育过程——教育效果——教育体会)——一般经验总结——科学经验总结2-4实验研究概念: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施加可操纵的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的变化及教育效果,以此推断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与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过程:研究设计(类型、范围、数量、控制、观测、统计)——研究实施——数据统计分析2-5质的研究概念: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并将结果予以归纳叙述的一种研究方法。过程:界定问题——选择场地——进入现场——资料搜集——撰写报告2-6行动研究概念: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第2页共16页的反思为中介的、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过程:螺旋上升式的结构;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来制订相应的行动步骤。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3-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旋律3-2依托社区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3-3创建学习型家庭拓宽了家庭教育的思路第二章家庭1.家庭的概述1-1家庭的概念: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1-1-1婚姻是家庭的起点1-1-2血缘是家庭的纽带1-1-3共同生活、有密切的经济交往是家庭成立的必要条件1-2家庭的本质和分类1-2-1两性结合,延续后代1-2-2社会发展的产物1-2-3人类生活的基本群体1-3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1-3-1血缘家庭1-3-2普那路亚家庭(群婚制家庭、团体婚姻)1-3-3对偶家庭(个体婚制)1-3-4一夫一妻制家庭1-4家庭的生命周期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孕育孩子阶段——为人父母、养育孩子阶段——孩子长大成人阶段——老年阶段2.家庭结构2-1概念: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家庭成员分类、家庭成员多少)2-2类型:2-2-1核心家庭:已婚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教育的特点:A有较强的内聚力,容易协调,有利于为子女创造和谐的氛围。B父母与子女互动频率高,有利于达成一致的教育C经济独立,有利于对孩子的物质投资D经济压力大,无暇兼顾孩子的教育E缺少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协助与补助2-2-2主干家庭: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教育的特点:A弥补双职工家庭在料理生活、抚育孩子时间、经验和精力的不足B代际差异造成家庭教育的矛盾C“隔代亲”造成对学前儿童教育的溺爱2-2-3残缺家庭:因父母离异或一方去世,与子女组成的不完整家庭特点:A丧父(母)学前儿童精神上形成创伤,产生心理偏差B新家庭中形成的负面影响2-2-4隔代家庭:(外)祖父母与孙辈组成的家庭特点:A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隔阂B老人精力不济,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C老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不利于培养孩子现代意识和现代社会适应能力2-2-5联合家庭:有一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2-3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趋势第3页共16页小型化、核心化3.家庭关系3-1家庭关系定义:所谓家庭关系,又称家庭人际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的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2家庭关系的特点:A以婚姻血缘为纽带;B最持久、稳定;C连续性和承前启后性;D受法律保护和道德监督。3-3家庭关系的类型:A夫妻关系;B亲子关系;C祖孙关系;D婆媳关系3-4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内部因素:家庭规模结构和人员素质;家庭中的代际情况;家庭传统及背景。外部因素: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法律和道德风俗;宗教4.家庭的功能4-1家庭功能的概念: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4-2家庭功能的类别:固有功能与历史功能(柏吉斯和洛克)固有功能:生育、性生活、抚养和赡养历史功能:情感交往、物质生产、教育、娱乐、宗教和政治4-3影响因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法制;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生育观念)4-4家庭功能变化:生育功能逐渐退化;生产功能从丧失到恢复;消费功能由平均到多元;教育功能的分化;赡养功能的弱化第三章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概述1-1家庭教育概念:1-1-1定义: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教育与影响过程,家庭教育的这种教育和影响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占主要地位。1-1-2性质:是一种非正规教育;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是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1-1-3特点:内容包罗万象;形式无固定模式;教育因素复杂多样1-1-4作用: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儿童社会化起着奠基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1-5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物质环境的影响;精神环境的影响。1-1-6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2-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差异2-2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2-1协调幼儿园与家庭教育A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教育工作重点,使家长了解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B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表现情况,共同处理学生发展中的问题C努力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2-2-2充分调动家长主动关心子女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发扬家庭教育的优势2-2-3指导要加强可操作性,落到实处2-2-4面向全体家长2-3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2-3-1家长应该为孩子成长创设良好的条件2-3-2在日常生活中全面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不足2-3-3热心幼儿园工作,充当幼儿园教育的参谋2-4社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区别2-5传播媒介的作用及其家庭教育第4页共16页3.学习社会中的家庭教育3-1家庭实现终身教育目标的条件A家庭成员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B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保持高涨的学习欲望和能力C塑造新的生活形态3-2学习型家庭3-2-1概念:学习型家庭是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是一种家庭文化,它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学习型家庭也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过程,尤其是家人进行共同的学习分享与活动。3-2-2表现特征:家庭成员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有自主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投入;能正确评价学习成果。第四章家长与子女1.父母职责1-1-1不可选择的家庭角色(母女、父女、兄弟姐妹);可人为选择的家庭角色(夫妻、婆媳、翁婿)1-1-2影响父母角色的因素:社会地位、教育背景、性格、成长经历。简答题:A.家长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不同导致其社会环境、价值观念的差异。B.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的知识面比较广,常用说理的方式教育儿童。C.父母性格对子女最具影响力,无形中会影响孩子的社会角色。D.父母成长经历影响儿童的社会角色。1-1-3父母的作用:健康成长(身心);第一任教师(直接模仿的对象);心理学、脑科学证明婴幼儿时代是感受母爱最关键的时期。导致落后的原因是“缺乏母爱”。简答题:为什么说父母是第一任教师?A.家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决定其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B.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父母行为在孩子眼中都是对的,因此,父母的人格、道德修养等成了孩子的认知标准。C.模仿是幼儿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D.幼儿的可塑性很大,父母对孩子的发展起导向作用1-1-4称职父母的典型特征:身体素质;道德品行、观念意识(儿童观);文化修养;人生态度1-1-5父母的角色分工及教育责任传统角色分工:父亲赚钱供养家人,母亲在家养育子女、操持家务。当代新变化:父母亲共同承担教养子女的责任父亲的教养作用:传统形象与作用:严格、权威、不苟言笑(父爱如山);为孩子制订目标,把握方向;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立足生活的本领,面对现实生活的坚强信念。现代观念:重视子女自主行为;提高子女成熟的行为;理解子女,用相应教育方式促进孩子改恶扬善,引向成功。父亲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很大作用,能培养男孩阳刚之气。父亲能给孩子带来稳定、安全的心理感受,增强孩子的兴趣与自信。母亲的教养作用:现代观念:训练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智力发展,以了解孩子为基础管教孩子。2.祖辈的职责2-1祖辈家长的定义:指比父母亲长一辈的家长,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2-2祖辈家长家庭类型:隔代家庭、主干家庭、监护人家庭、留守家庭第5页共16页隔代家庭是主干家庭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孙辈组成的一般说来,祖辈家庭类型以主干家庭、隔代家庭、留守家庭为主2-3祖辈家长的作用: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帮助子女解决后顾之忧,满足孩子对亲情的渴望(精力);弥补年轻父母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经验),将我国优秀的道德观念一代代传输下去。(精神)2-4祖辈家长的教育特点:优势:有充足的时间;有丰富的经验;有较好的继承性局限:教育条件不平衡;比较封闭成因:人生历程所致3.子女的职责3-1子女角色的地位:“高关爱,高期望”的核心地位问答题:如何理解当代子女角色处于“高关爱,高期望”的核心地位(我国当代子女角色地位的特点。)A.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子女成为全家关注的重点和家庭生活的主轴。B.家庭物质生活首先考虑子女的喜好C.精神生活方面父母给予子女很高的期望值,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子女角色的职责应该体现在对家庭、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上。3-2子女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子女的权利主要概括为:生存的权利、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受到尊重的权利、个人隐私(包括自由通信等)不受侵犯的权利。3-3子女角色在家庭中的作用:“反向社会化”:指子女对家长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4.亲子关系4-1亲子关系的概念: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以血缘关系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关系。4-2特点:一旦形成,无法改变,无法选择。《婚姻法》第29条明确规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