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专题研究》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管理通论》教案班次:2011级研究生专业:经济管理授课:王克水分院:淄博1《宏观经济管理通论》教案一、目的要求宏观经济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加强经济的宏观管理是必要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学习和掌握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宏观经济管理的实践,探索宏观经济管理的规律性,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要熟练掌握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其方法,充分认识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把握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对宏观经济管理中各种问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二、学习时间在第一学期内(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共安排100学时,其中专题面授6次24学时,自学、复习、作业、考试76学时。三、教学方法采取以自学为主、自学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专题面授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四、学习书目教材:《宏观经济管理通论》,赵长茂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2年7月第1版,2007年7月第八次印刷。五、授课安排本课程分六个专题讲授第一专题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绪论【面授时数】面授一次4学时【学习内容】参阅《宏观经济管理通论》绪论、第一章有关内容。【学习重点】1.什么是宏观经济管理2.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3.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及成因4.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5.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和手段6.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作业题】1.宏观经济管理局限性的成因主要有哪些方面?2.论述宏观经济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3.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及其相互关系。4.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有何特点?【教学过程】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含义3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等手段,从系统、综合和全局的角度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总体指导和调控。宏观经济管理的界定(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1、宏观经济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经济效益,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及其运行进行决策、计划、调节、监督和服务的过程。(李兴山:《宏观经济运行与管理》,中央党校出版社)2、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实施的调节和干预。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政府,是由行政、立法、司法等系统组成的广义政府。(赵长茂主编:《宏观经济管理通论》,中央党校出版社)第二种观点:1、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国家中央政府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等手段,从系统、综合和全局的角度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总体指导和调控。宏观经济管理既不同于政府对于特殊行业和特定产品的具体管制,也不同于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行业性和地区性的经济管理,更不同于居民、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内部的经济管理,而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和部门经济、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国民经济有机系统,对其进行全盘统筹和整体协调。(曾培炎:《领导干4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人民出版社)2、宏观经济调控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面向全国统一市场,因此,全国只能有一个设在中央政府的调控中心。各级地方政府都不能充当宏观调控主体的职能。而即使是国家政府,他的管理职能也是多方面的,只有符合宏观经济调控职能要求的专门机构,才能成为宏观调控中心。(何干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2008年3月11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总体形势是好的,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很多,但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非常艰巨,宏观调控任务十分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同时,进一步减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财政部要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围绕推5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税、货币政策,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二、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三种观点)(一)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缺陷的必要补充市场存在缺陷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因:1.市场竞争导致垄断。垄断导致市场效率降低。2.市场不能自动平衡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市场机制的特点是它只针对买卖双方的供求情况即交易情况起作用。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项经济活动不但直接影响交易双方,还影响到与交易无关的第三者,使第三者意外地受惠或受损。西方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外部效应”或外部性,它的特点是:造成影响和受到影响的行为人都不对这些影响付费。因此,所谓外部效应,是指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了不能在市场价格中得到反映的间接效应。外部效应分为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3.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一6是非竞争性。即一部分人对某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二是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有公共产品存在,“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这样,私人企业如果提供公共产品,就无法收回成本。同时,由于公共产品的个人消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因此,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4.市场不能保证市场交易的信息对称。5.市场不能保证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6.仅靠市场实现社会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因此,单靠市场实现供求平衡,一方面需要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当矛盾激化时会演变成经济危机。这些缺陷的存在,使市场经济无法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加以弥补和纠正。(二)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与简单商品经济相比,其运行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l.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是“为卖而买”,实现价值增值是商品生7产者的决定性动机。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每一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可能具有不正当竞争或不择手段获取高额利润的倾向。为此,必须有一种超越个别利益之上的力量来有效规范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这就是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2.生产过程高度专业化、协作化,任何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其他企业和部门的存在与发展力前提,交换把整个经济连接成一个紧张运转的有机体。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本身客观地要求有一个控制系统,即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多重性(周为民)这种观点认为用市场失灵来解释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不合逻辑的。——既然大家都认为现代市场经济越发展,宏观调控就越重要,那么按照上面的解释逻辑,就等于是随现代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盲目,越失灵。如果真是这样,就应回到计划经济的结论上去才对。这种观点认为,实际上,之所以需要宏观调控,主要是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已越来越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不仅要经济增长,还要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促进收入均等化等等。这些不同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市场机制主要是为单一的经济效率目标服务的,它不能自动地同时实现这些往往互相矛盾的目标。但特别需要明确的是,不应将这一点看成是市场的缺陷或失灵,因为同时实现这样的多重目标本来就不是市场的任务,超出了市场机制的功能范围。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及其成因8宏观经济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上述缺陷。主要原因是:(一)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于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两个方面。一方面,任何宏观决策都必须以决策者掌握充分的信息为前提,但在实际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决策者往往难以掌握全部信息,这种信息缺口必然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会形成一些非真实信息,这种情况同样会影响决策的正确性。(二)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宏观经济管理决策采用少数人集中决策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不能不受到决策者或决策者群体偏好的影响。(三)利益集团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干扰任何一项宏观政策都不可能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完全相同的经济影响,不同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向。实际上,宏观政策的形成及其变化,一定程度上是不同利益群体政策影响力均衡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客观的,但不一定都是合理的。(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时滞”分为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前者指从出现问题到决策者制定出相关政策并付诸实施这中间的时间间隔;后者指从政策实施到政策在经济活动中发生作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这种政策时滞的存在会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五)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9市场主体对宏观政策进行的理性预期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防范措施,往往使宏观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失败。如当经济衰退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增加有效需求,抑制衰退,而微观经济主体对利润的预期不乐观,即不符合其利润最大化目标,这时,其理性反映必然是减少投资和消费,如果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都如此,则必然会加剧经济衰退。四、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一)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是市场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顺应客观规律,让市场机制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即是将宏观经济管理活动及有关主体的行为规范化,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宏观经济管理高效、有序进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三)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宏观政策目标与公众利益相一致,这是宏观政策成功的根本前提,而宏观管理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则必须考虑社会接受程度。(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宏观经济管理科学化就是遵循客观规律,对国内外形势做出符合10实际的分析和判断,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实施正确的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科学化,必须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并采用先进的决策方法和科学的决策程序。宏观经济管理民主化,主要是指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在制定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时,要增强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意见,集思广益。宏观经济管理民主化是宏观经济管理科学化的前提和保证。五、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手段(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及其相互关系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了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GDP或人均GDP的增加。G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