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综合子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徐长发同志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于2002年7月18日开题。为开展好此项课题研究,总课题组经研究,决定设立12个综合子课题和1个分课题及4项专题研究。《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原名为《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系其中的综合子课题之一,于2002年10月30日由总课题组下文批准立项。课题研究的意义有3个层面:1、在宏观层面上,劳动技术教育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核心内容。其研究意义在总课题组长徐长发的开题报告中已有详尽阐述。有必要再强调以下3点宏观意义: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二是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三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2、在中观层面上,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研究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3、在微观层面上,劳动技术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确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指定领域,对这个指定领域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教育部已有原则的指导意见,但如何具体落实,需要依靠研究和实践去解决。特别是对“学习资源”这个概念。大家都很陌生,对它的含义是什么都不清楚,更谈不上对它的开发和利用。如果没有劳动技术教育的学习资源,则再好的课程设想也不可能实现。因此,研究这个课题是落实新课程的迫切需要。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目标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本课题的研究指导思想是从三个层面上来确定的。1、在宏观层面上,我们把此项课题研究放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大背景下予以考虑,因此,在研究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有关教劳结合的原理为指导;并注意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2、在中观层面上,我们把此项课题研究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予以考虑,因此,在研究中坚持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注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3、在微观层面上,我们把此项课题研究放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予以考虑,因此,在研究中坚持贯彻课改精神。特别注意把握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不仅要反映出它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而且要突出地方性;在整体性的把握上,坚持以劳动技术教育为平台,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其它三项指定领域—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整合起来,并注意与其他有关学科的结合。(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理论层面上研究以下4个问题:1、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概念界定。2、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载体形式。3、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作用。4、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实践层面上研究以下6个问题:1、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活动材料的主要内容。2、与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活动材料配套的教学辅导材料。3、与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活动材料配套的器材。4、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场地建设。5、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评价体系。6、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资源库建设。(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从理论上对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概念及其作用、载体形式和开发利用的途径等做出科学的阐明。2、在实践上开发出一套体现上述指导思想的多种载体的学习资源。三、课题研究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研究,表实验,边行动,边总结反思,边调整完善。采取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四、研究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一)研究工作的组织课题组由科研教研人员、行政人员和教师三结合队伍组成。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个单位、3个实验区(天津南开区、浙江余姚市、四川攀钢集团公司学校系统)参加。课题组负责人为卓晴君和郑旦华。共分以下4个研究组:理论研究。由卓晴君和郑旦华负责。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由杨松岳、王玉文等负责。资源开发的途径、方法和形式研究。由潘巨良、庞超、梅小景等负责。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由杨慧、边佳梅等负责。研究工作的实施2002年10月27-28日,在攀钢召开开题会。2002年11月16日,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下发给课题组成员。2002年12月13-15日,在余姚市召开各研究组组长会议。2002年12月13日,课题组向总课题组提交书面工作汇报(1)。2003年1月制定出当年1月5日至3月28日《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包》A版编写日程。2003年初制定出当年上半年《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包B版编写方案》。2003年3月28-30日,《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包》A版统稿、审稿会。2003年7月7日,课题组向总课题组提交书面工作汇报。2003年8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包》A版和B版上册。2003年9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包》A版和B版《教师指导用书》上册。2003年10月17-19日,召开子课题工作暨研讨会。在这次会后,我们考虑到课题研究时间有限,不可能做完小学(三到六年级)一轮实验,故将课题名称改为《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2003年11月19日,课题组向总课题组提交子课题工作暨研讨会情况综述。2004年1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包》A版和B版下册。2004年2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包》A版和B版《教师指导用书》下册。2004年6月28日,课题组向总课题组提交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报告。2004年10月起,各研究组陆续进行结题工作。2005年上半年起,课题组开始汇总研究成果。五、研究成果及其质量和效益分析(一)理论研究成果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2项:一是对“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概念提出了理论构想;二是40篇研究论文(包括实验报告、学校课题研究总结等)。第一、本课题对“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这个概念的理论构想研究,系原创性的,过去在书报杂志上均未见过。我们的观点如下:1、关于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概念界定。大家知道,对课题研究的主要概念的界定非常重要,它决定着课题研究的走向和质量。我们这个课题的主要概念是“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在这个概念中大家对“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含义十分清楚,而对于“学习资源”这个概念却很陌生,以前基本没有用过。因此首先要阐述清楚什么是“学习资源“。我们认为,学习资源是指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因素来源及为发挥因素作用所需的相关条件。根据对“学习资源”这个概念的上述界定,我们认为,“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这个概念是指:使小学生获得劳动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因素来源及为发挥因素作用所需的相关条件。2、关于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载体形式。我们认为,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载体形式主要有3种:物、场所和人。物的载体形式主要有:学习用的教材、活动材料、辅导材料、学具、挂图、电子音像制品、教师用书等。场所的载体形式主要有:教室(劳技专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电脑室、工厂、农场、校园劳动基地、校园环境布置、校外劳技中心、家庭等。人的载体主要指教师、学生、家长、工人、农民、专家学者等。上述不同载体形式的学习资源从其对学生习得的作用来看,可分为直接性学习资源和间接性学习资源两种。直接性学习资源是指,通过这种学习资源载体形式学生可以直接获得习得,如学习材料等;间接性学习资源是指,通过这种学习资源载体形式学生可以间接地获得习得,如教师用书、评价体系等。从不同载体形式的学习资源的空间分布来看,可分为校内学习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两种,校外则包括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3、关于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作用。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学习资源就没有学习可言,有学习存在就一定有学习资源作为前提。学习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学习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水平。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必须为他们开发和提供丰富的优质的学习资源。关于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的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是:(1)要反映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2)要反映课改的精神,有利于遵循劳动技术教育的规律并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落实和发展。(3)要反映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策略是:(1)以开发和利用直接性学习资源和校内学习资源为主,间接性学习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为辅。(2)突破以教材为唯一学习资源的思路,重视与之相配套的条件的开发和利用。(3)注意学习资源地区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对城市和农村适当予以区别。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是:(1)注意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从学生喜爱的有兴趣的知识内容、技能项目、活动材料和活动方式中,加以遴选、充实、扩展。(2)为学习活动提供可自主动手操作的学具。(3)开辟和建设学习活动的场地。(4)为学习活动提供反馈手段,制定评价体系。(5)建立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关系。(6)创立学习资源数据库,以沟通校内外联系,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以上关于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理论构想,一方面是我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这些理论构想是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另方面也是我们课题实践研究的指南,我们课题的实践研究成果是在这些理论构想的指导下进行并产生的,实践研究成果完全反映了理论构想的内涵。第二、课题的研究论文,内容比较广泛,从论述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意义到该项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手段、方式方法及其相关的条件的配置等方面都有涉及(详见附件)。(二)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的实践研究成果共有以下10项:1、开发出版了《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包》A版(城市版)上下8册。我们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教育目标明确。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和劳动情感,获得一定的对他们发展有益、有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培养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物、爱惜劳动成果、不怕困难、艰苦朴素等品德和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为总目标。(2)选材广泛、多样。内容不仅来源于现实生活,注意到内容的兴趣性、科学性和教育性;而且注意把劳动技术教育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适当整合起来,把劳动技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知识与其它学科的有关知识综合运用起来。(3)材料呈现形式活泼、新颖。突出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活动这个特点。在对活动的设计中,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每一个活动材料中都设有几个不同的栏目,供学生自主探索。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材料中还画有不同样式的活泼可爱的卡通。使用这项研究成果的结果,普遍反映很好。例如学生的反映:天津市五马路小学学生李守一说:“我觉得这本劳技书挺适合我们的年龄,书里有图有文,非常好看,里边的学习内容也很丰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我们大家都很感兴趣。”该校学生杨嘉猛说:“我觉得这本劳技教材编的很好。内容我们非常喜欢,有些课(程)虽然不动手,但是使我们了解了许多常识。如《认识交通标志》一课,以前我们在马路上经常见到,但不认识,课上老师把这些标志贴在黑板上,同学们可感兴趣了,现在我们不仅认识了标志,而且还使我们更加遵守交通规则了。”又如教师的反映:天津南开大学附小劳动与技术教研组反映,这套资源包有以下主要优点:(1)图文并茂。教材中图示了操作技术的过程,图旁的说明文字简练易懂,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制作的过程。(2)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内容大都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