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小荷1028研究院阅读随笔精选系列(一)前言:金秋十月,桂子飘香,小荷1028研究院特举办“阅读教育经典,畅谈教育理念”活动,这已是今年第四次小荷教研阅读活动。其间,小荷总校更多次聘请华东资深编辑、图书排版专家等,为荷人们授课解惑,使其理论水平和素质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本次阅读书籍简介】七位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相聚在古城扬州,从七个话题切入,探讨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针对“语文教育是语言教育还是文学教育?教材的选文该不该有定篇?教材如何坚持儿童本位?”等一系列展开深入讨论,言辞恳切,发人深省。◆《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朱自强等著,长春出版社出版。小荷1028研究院阅读随笔精选系列(一)文章一要做孩子的同龄人⊙坦克车老师“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身为大人的我们,在读上面这首诗的时候,大抵都能感觉它有一种美,但可能又无法说得清它美在何处,像话在唇边却说不出口。那或许是因为我们视线太高,已经不习惯弯下腰,去看看孩子的世界了。在不知不觉的生长之中,身体越来越高大,灵性却越来越少。我们已不能陪伴一只玩具狗度过一个下午,我们已不能为了一包压岁钱而期待一整个冬天。失去的看似无足轻重,但其实,那是一种快乐,一种无法复制和再次体验的快乐。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油盐酱醋的生活已经让人们焦头烂额,没有精力再去回味童年,没有兴趣再寻求童趣,更不要谈儿童文学了,我们无权指责。但我们是小荷教师,我们的身份注定我们必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我们的生命中要有一股血液,那就是儿童文学气息。三流教师教书,二流教师教文,一流教师教人。读了《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之后,我渐渐感觉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放在肩头,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作为一名小荷老师,能时时把孩子放在心头,努力想去做好,仅仅是合格小荷老师的第一步。小学生有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是另外一套思维和语言方式。就好比教新生儿说话,我们就不能用成人的语气和语调跟他对话。教小学生也是同样道理,我们不能将成人的想法和表达方式强行放在孩子身上,那样什么也教不出来。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时常弯下腰,不仅仅是弯腰说话,更要带着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做一个孩子的同龄人。怎样才叫孩子的同龄人。简而言之,学孩子说话,学着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鸟儿是会说话的,花儿是会笑的,太阳是会跳舞的。在课堂上将自己变成一个孩子,这样才能发现儿童世界的美丽,也才会让孩子们接受你,跟随你。当然,除了文学作品,生活中处处都应有孩子。我曾经带过一个班,是三四年级的特色班,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发现孩子们疯狂流行一种游戏,课前课上孩子们都在讨论这个网络游戏,有时甚至会扰乱我的课堂,让我无法将课进行下去。为了打破这种状况,回家后我开始去了解这款游戏,甚至在里面创建人物,和孩子们并肩“战斗”。再回到课堂,班里的几个孩子明显眼里开始放光,我开始参与他们的话题,开始引导他们将游戏中的世界写下来,写成万字写书,写成600秒快写,效果十分显著。从这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是一个孩子,孩子就会接纳你。当然,这只是一件小事,我觉得,要想真正做一个好的小学作文老师,就不仅仅是陪孩子玩游戏,进入他的世界了。最重要的还是要理解儿童文学,要多读儿童文学作品,要努力成为一个儿童文学家。孩子们要学作文,最大的帮手当然就是阅读,小学生最应该读的,当然就是儿童文学作品了。一个小荷老师,自己本身就该是一个儿童文学的爱好者,他自身散发出的儿童文学气质,就足够吸引孩子们去喜欢他,跟随他了。所以,做一个儿童文学的爱好者,做一个孩子的同龄人,从孩子的角度看文学,看作文,你会收获更多。我相信,小荷的教材一定是最有儿童文学气息的教材,一定是最适合孩子的作文教材。那么,拿着这套教材的我们,能做到多少呢?从明天起,拿起《草房子》,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吧!文章二我爱模式化⊙茄子老师★他山之石:教材中充斥了过多的“教材体”,过多的模式化的东西,孩子们在学习了以后,就跟反复在嚼“木材片”一样,他们的精神会越来越萎缩,语言感觉会越来越受到损伤。(徐冬梅)◆可以攀登:模式化的东西以单一的模式过多重复,确实让人觉得味同嚼蜡。但是模式化绝对是个好东西。一切作文训练都可以模式化,一切模式化的作文训练都可以趣味化。模式化的东西最能培养学员语感、形式感:如“风在风中,雨在雨中,水在水中”,这就是模式、句式,就是语感训练,顺带还有一些想象训练;如作文狗小发明模式,一种全新的说明文模式,非常有趣,将社会、商业因素引进作文,格外新鲜;小荷魔鬼作文模式;小荷荒诞写作模式;小荷广告课;小荷倒霉三字经模式。这些都是很好的模式,能打破学员的传统作文思维,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应用的、商业的,不是儿童拥有的,但确实是吸引儿童的!国外的儿童文学、动漫影视作品,充满着丰富的商业性、社会性。警察、医生、广告、魔鬼,这些都是孩子不熟悉的,未体验的,甚至是恐惧的,但就是吸引儿童!模式化的东西还可以培养学员的构思、行文能力,如小荷的描红作文;小荷命令写;小荷违抗写。学员在有趣的形式下,一步步跟着走,不知不觉,完成了一篇精彩的作文,能不激动,能不快乐,能不幸福?模式化是完全可以的,完全有必要的。唯一的问题就是,要找到行之有效、喜闻乐见的模式。★他山之石: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在把文学作品当做一篇应用文章来教。有一篇课文,叫做《钓鱼的启示》,大家应该有印象,不止一家教材收录了这篇课文。父亲带儿子去钓鱼,到了半夜12点才允许钓鲈鱼,但是儿子在10点就把它钓了上来。爸爸让儿子把鲈鱼放了,这就是一个规则。儿子很委屈:好不容易钓上来的鱼,又没有人看到。但是没有人看到也不行,规则就是应该自觉遵守。应该说,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教什么呢?应该从文学的层面入手,诉诸学生的情感,将最初的道德意识、人格、人性这些东西传递到学生的心中。可是,这篇课文后面的阅读练习,设计的是为湖边的木牌写一则“钓鱼须知”。这是什么?这就是典型的应用、实用了。文学性课文的阅读练习却变成了写一篇应用文。我对此很难理解和接受。(朱自强)◆可以攀登:语文课堂教育,就应该是情境教育。让孩子身处一种情境,扮演一种角色,遇到一些事情,遇到一些可用语文解决的问题,用语文解决之,顺利过关。孩子有所知,有所惑,有所作,这才是有所学。孩子感知的,学习的,能立马兑现,变成可操作的,能解决眼前难题的。这样的学习才有成就感,才有兴趣,才会孜孜不倦,不断提高。教育家往往比改革家要顾虑更多东西。改革家这地方打个洞,那地方树杆旗,标新立异。但教育家要考虑到体系,要有原则,要有基本目标。这也是现在语文教育的一个问题,德育教育数学课不教,英语课不教,美术课不教,体育课不教,只能语文课教。这是一个语文教育的枷锁,暂且不谈。文章三孩子喜欢的教科书⊙七喜老师想到今天的教科书,不禁令人担忧。高考学生集体撕毁教科书的事情,时有耳闻。把教育引向狭路的应试教育,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其中,语文教科书是否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今天的教科书,再过几十年,一百年,人们还会不会像对待叶圣陶、丰子恺编绘的《国语课本》(开明书店版)这样,摩挲在手、珍藏于心?语文教育改革的一大走向,就是从儿童文学中汲取资源和方法。书中所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富有代表性,值得我们思考的。其中提出的主要问题有:一、在人文性上,缺乏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较少考虑到儿童文化的人文性,因此,与小学生的心灵常常相隔膜。二、轻视小学儿童的语文学习能力。三、儿童文学经典、优秀作品的缺失。四、课文后的练习、思考题存在着教学目的不明,甚至逻辑混乱的情形。五、持着自下而上的文章观。六、课文后的练习、思考题存在着教学目的不明,甚至逻辑混乱的情形。七、山寨经典,阉割名篇;教材体泛滥,伪文章当道;渲染暴力,立意歪曲。究竟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解决的办法在于强化文学教育理念,尤其是强化儿童文学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材需要儿童文学化。所谓儿童文学化,不是指教材选入的都得是儿童文学作品,教材需要选入应用文、说明文,古代、现代的诗文,而且质量要高。儿童文学化是指小学语文文学教材的主体、核心应该是儿童文学,选文应该是自然的、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并且采用与儿童文学相契合的文学教学方法。如果导入经典、优秀的,同时具有语文教学的典型性的儿童文学,并采用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方法,上述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读完这本书后,想起小荷。河马国王常说:“我们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到了小荷之后,才开始真正对母语,对语文教学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而也正是小荷对母语的尊重和先见,通过荷人的努力,把真正的母语教学展示于大众,才使得如此多的家长与学生,喜欢小荷,信任小荷。中国母语!小荷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文章四语文是我们的母亲⊙大圣老师笑了哥哥饿了,弟弟尿了,妹妹哭了,爸爸急了。妈妈说,我来了,我来了,大家都笑了。这是一首儿童诗,是首好诗,有趣,有意蕴。断断续续看了《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这首诗的印象很深。想综合直观去了解现在的语文教材,这本书值得一读。直到现在,我还能背出许多小学课本里的文章或故事,因为背课文本来就是考核内容。对应着书中所说,倒是有些共鸣。“亲近母语”的语文课题主持人徐冬梅,和其他六位语文专家,在书中以确凿的证据,指出了当下小学语文教材的硬伤,指出有些课文不是伪文章,便是山寨经典,或者曲解历史的课文。“为小学语文排毒,是近10年儿童阅读发展的必然。”徐冬梅这样说。上一次为小学语文排毒,是1997年,《北京文学》杂志第11期刊登了邹静之、王丽、薛毅等人围绕中小学语文教育所写的一组文章,围绕这些文章的讨论后来发展成上世纪末语文教育大讨论。几位作者认为当时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然后中国小学语文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语文课本教材变成怎样了,请看下面书中总结出的几条典型病症。语文教材典型病症之一:山寨经典,阉割名篇。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经典”大都是被删节的“山寨货”,这是令众多学者反感的地方之一。被誉为“最具实验精神的语文教师”的郭初阳说,有些教材里的一些文本,初以为是原汁原味,一对照原文之后会发现其实是经过多次删节的,问题很可怕。比如《麻雀》,《麻雀》是屠格涅夫的作品,但是教材上的文章删改很多,次序也调整得很乱,精华都删没了。而朱自强指出,他多次批评过教材删改版本的《丑小鸭》,这是根据安徒生名著《丑小鸭》改编而来,从六千字被删改成五百字后,丑小鸭命运的波折完全没有了,这令人难以接受。那么,这些经典“著作”到底算不算经典阅读了呢?我觉得,还是捧起课外的原著读一读更好些,毕竟,那些文字更让我们亲近作者。语文教材典型病症之二:教材体泛滥,伪文章当道教材体,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个名词,是指教材编写者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教学目的,自己或找他人编写、改写作品从而进入教材的文章。教材体的典型特色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徐冬梅举了诗歌《老师,您好!》的例子。“……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她说,有一点点诗歌阅读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伪诗歌。不知道这样的诗歌如何进的教材。李庆明则指出了语文教材常见的一个漏洞:教材上说大兴安岭有望不尽的红松,实际上整个大兴安岭就有一棵红松。有的时候,这些知识可能就被孩子们深深记住,这是比较危险的,还是少一些这样的问题比较好。语文教材典型病症之三:渲染暴力,立意歪曲参加讨论的专家说,小学生的心灵和身体都处于极其不成熟的阶段,应该远离血腥和暴力。他们以苏教版教材课文《卢沟桥烽火》为例进行了说明。这篇课文描写战斗场面的一个段落,充满暴力:“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接下来又是一段:“到了桥头,大刀队队员们齐声大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接一个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