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2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1-《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及案例》课题报告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实验研究课题组执笔:柯小刚周清菊一、问题的提出“小班化教育”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我国于20世纪末开始在部分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进行实验和可行性研究。从已有的资料和信息可以发现:小班化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其研究主要是从缩小班级规模,如何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大众化方面,体现政府对教育的监督和管理;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和设计方面则主要体现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实践。在我国小班化教育较为发达的上海,除侧重于班级规模的缩小外,还重点研究了小班化教育中,教学流程管理、教学环境设置、兴趣爱好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问题。这些前人的研究极大的丰富了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也积累了某些方面的优秀经验。但如何在小班化教育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影响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设计对小班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有何影响等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和系统的总结。我校从1999年开始对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2002年《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及案例》被省教科所立项,旨在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小班化教育理论,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增强我校办学效益。二、研究目的《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及案例》这一研究课题的实施与开展,不仅对小班化教育理论的丰富有一定的意义,它对整个现代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和基础教育质量提高都有相当的作用。课堂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堂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把课堂教学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索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之间的本质联系,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为:1、通过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教学的前端设计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保证,是教师素质的体现。通过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可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可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前提下,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实用性与艺术性,从而体现教育的科学艺术化。浙江省2002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2、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要使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除了制度保证、教师素质外,还需要一定的外在组织形式,而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则能兼顾这一点,它将比大班(班级人数多的班)有更好的效果。3、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发展和丰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原则,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不同班级学生的学力差异、情感差异及学法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发展,最好的办法和措施就是通过小班化分层教学,而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则可较容易的对学生进行分层和分组,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还可以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并通过培优补差设计,体现因材施教和教育的公平性理念。4、小班化教育课堂设计研究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建高规格的民办教育学校品牌。在多数公立学校还没有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前提下,民办学校采取小班化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出来,而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与探索则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学校生源的稳定,为民办学校创建有特色和高规格高品质的学校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课题组开展实验研究,就是通过案例来探讨: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学生学业成绩及教师素质的影响,从而丰富小班化教育理论。三、研究方法1、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行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抽样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行为变化和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对实验假设的影响。(2)案例分析法:主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探寻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与实验假设的相关性。(3)抽样研究法:主要通过对实验班和抽样班级的对照,变量控制,说明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质量的影响。2、课题实验对象。实验主要是在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和初中开展,对象主要是小学3—6年级与初中1—3年级学生。其中:初中通过整群抽样方式确定两个实验班,其它班为对照班(在数学科中实验);初三整个年级为实验班,瓯海区其它学校作对比班;小学六年级为实验班,从其它各地进入我校的外招生为对比。3、课题实验的设计与操作。(1)对初中数学试验班,主要通过对期中期末成绩的跟踪和对比,分析小班化教育课堂浙江省2002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3-教学设计对学生思维的影响。(2)小学六年级实验班,主要是探寻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变化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影响,借助近几年,我校六年级和外校生进入初一后的摸底测试成绩进行对比而验证研究假设。(3)对初中三年级实验班,主要是探寻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变化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借助近两年我校初三中考和瓯海区其它学校成绩的对比,说明和验证研究假设。(4)通过对其它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探寻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素质、师生关系的影响,从而验证研究假设。4、课题实验的程序安排。第一阶段:1999年—2001年主要是在学校教科室指导下,各分校及教师自我探索实践阶段。初中数学实验班从此时开始,此阶段也是积累经验和课题案例形成阶段,也是教师与学生行为方式转变阶段。第二阶段:2001年9月—2003年6月,为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全面实施阶段,主要进行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立项分工、课堂实践、实验数据的搜集及其课题研究经验教训的交流总结和材料整理归档。第三阶段:2003年7月—9月,课题组成员形成课题经验总结,整理、统计、分析数据与案例材料,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四、研究与结论1、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小班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学情,全面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也就是教师的角色地位要发生变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主要起指导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的作用。从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到,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通过检查教师教案、教务巡查和大量的深入课堂听课可以发现:(1)教学目标设计时,能体现出ABCD目标编制法,体现了对学生行为的描述和效果的检测。(2)教学过程设计时,包括了教师活动内容和学生活动内容两部分,近一半的教案设计中以学生活动内容为主。(3)作业设计时,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学生动手做和开口说的开放性练习。(4)从课堂教学过程看,课堂提问次数和频度较高,学生参与程度较高,教师重视了对学法的指导。从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看:马昭文老师在对《活板》一文的课堂教学时,很有说服力。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设计的教学目标是:①借助注释让80%的学生在5分钟内翻译一段古文且80%正确。浙江省2002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4-②能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活板印刷过程,初步建立敢于创新的理念。③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区别说明文中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不同。在教学媒体及教学组织形式上,其设计是:①教具:投影仪、酒精灯、字模等。②教学组织形式:32人四人一组,无讲桌,分8小组,分组合作式。在教学活动设计时:①完成课前三件事:领读课内一段美文;依序进行2分钟演讲,背诵一句名人名言。②在预习的前提下,讨论有关活板的三个问题,然后通过师生对话,逐字逐句领会古文中的现代含义。③让学生研究课文、参照对话时留下的板书,分8组实践操作、印刷活字,看哪个小组快。要求:A生记录印刷过程,B生操作,C、D观察做助手,教师参与其中一组活动。其中:字模提前刻好,药提前拌和好,油墨用印泥代替,火源用酒精灯代替,印刷内容可印到纸上或投影片上,然后将印刷结果在投影仪上放映。④小结时讨论:本文的说明顺序怎样?雕板→活版→活版下落(时间顺序),其中第2段是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在作业设计时:①完成教师所印讲义中的一段古文翻译。②由雕版到活板仅一字之差,但效率相差甚远,说明:发明其实很容易,学生讨论后,请以“发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或以“我想发明——”为题作文两题选一题作文。从以上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可以看出: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体现了ABCD目标编制原则,这便于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教学组织形式,发挥了小班优势,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促进了生生互动;教学活动的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既有朗读、演讲、背诵,又有对话、讨论、操作、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全部感官,教学过程处于动态兴奋中。作业的设计既有针对该文的翻译,又有在讨论后对教材的升华——写一篇与发明有关的作文。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既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又发挥了小班的优势,而且整个课堂始终处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势中。2、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对师生关系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求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从教学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设计综合归纳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从教案抽查和听课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中实施分层教学设计:①根据学生基础学习调查(测试、观察反映与同龄同学对比,访问老师、同学家长等)对全班同学分层,分A(优)、B(中)、C(差)三个层次,并作好记录。②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学情、教学目标、对备课分层、对课时分层设计主要有:教学目浙江省2002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5-标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分层设计、小组讨论分层设计、作业布置分层设计。③教学活动过程分层:根据备课时的分层,结合当堂教学内容特点,在授新课设计时,以统一标准进行双边活动,以保证基础学力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练习时,分层进行,不同层级学生可选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练习;巩固时同样进行,提问时针对问题难度提问不同层级学生,使不同基础同学都能体会到成功感。在练习、巩固时,教师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鼓励优生一题多解,并帮助差生尽可能多掌握当堂内容。④作业分层设计时,将每次的作业分为必做题(ABC三档)和选做题(ABC三档)目的是:既照顾到基础又使不同层级学生都有提高。⑤课堂教学设计时多易忽视的评价分层设计,这也是分层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对不同问题和不同层级学生进行纵向分层评价(和前一阶段比较后作鼓励性或警示性评价),也要做横向分层评价(让同层级学生互相自评)。这样,通过分层教学设计,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师生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学生间展开学习竞争,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2)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的要求频率增加了,教学中生生和师生对话机会增加了。以下是教科室在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研讨课教学时,对课堂中师生对话及教师提问、学生质疑等师生交流方面作做的课堂综合统计,(以每堂课平均数为统计单位)。年级听课(节)教师提问次数学生讨论次数学生质疑次数师生对话总数五年级2534.70.81.436.1六年级3033.41.11.635初一3227.32.11.628.9初二2821.82.81.323.1注:此数据为教科室人员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两年来听课平均数。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小班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次数一般在20—40次之间,而小班平均30人左右,平均每人有近一次机会,如此无长日久,师生关系会在课堂教学中更进一步升华和发展。学生间讨论和向教师质疑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改善。(3)小班化教学设计中,学生胆子变大了,思维变得活跃了,教师的鼓励性措施和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合作学习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周清菊老师在数学活动课时,受中央电视台大型娱乐节目“幸运五十二”和“开心词典”的启发,设计了“幸运十五”大比武。其设计思路和操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