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继续学习写人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揣摩人物的特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复习引入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少年朋友,让我们一起喊出他的名字——闰土。2、回忆:闰土讲的哪些事让“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呢?生汇报,师板书。3、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生:月夜刺猹。谁愿意上台背一背,可以加表演。生上台表演,师适时点评。5、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不错。下面请同学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小黑板出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闰土的性格、品质。(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变化。(3)学习写人的基本方法。二、重点研读,随机点拨1、下面请同学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你最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边读边批注,有感情地朗读,也可小组内交流,一会汇报,完成目标1。2、个人汇报或小组汇报。教师着重点拨:(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①从“扫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秕谷、一拉”等词语中可以看出闰土经验丰富。②这些鸟你见过哪几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理解省略号所表示的意思。)③朗读指导:读出趣味来,表现闰土的自豪感。(想像:闰土在讲这件事时带着怎样的神情?)【点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有的学习小组创造性地运用实验法研究闰土捕鸟的步骤与方法;有的小组在感情朗读中领悟闰土的“见多识广”;有的小组研究动词的使用和标点符号的妙用,体会鲁迅先生在用词用句方面的精当。】(2)闰土很勇敢。“猹咬得西瓜啦啦地响”,闰土“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体会、感受紧张、惊险、刺激的情境。)a.闰土在什么时候“看瓜刺猹”?b.结合个人的想像,描述闰土“看瓜刺猹”的场景。c.各小组赛读:选出2人朗读人物的对话,大家共同讨论、研究,该怎么读?【点评:以读代讲,体会人物形象,扩大自主学习的选择余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4)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我听了闰土这些话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完成目标2,生读16自然段。(5)重点理解:“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2a.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b.这段话你能读懂哪些内容?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c.前后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相互解答。d.有意识地引导理解:“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点评: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说出独立的见解和感受,促使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3、由于环境不同,闰土和“我”对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齐读最后一自然段。4、那么我对闰土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我由最初对闰土的(),到相识后的(),当闰土讲那些稀奇事的时候我(),到最后离别时的()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闰土虽然走了,但这位与众不同的朋友和“我”讲的那些稀奇事,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齐背第一自然段。2、这样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定格了三十年。我和闰土分别三十年后,终于再一次相见。见面时,闰土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生猜。不对。是老爷。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课后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谢。四、学习写法,练笔实践。作者在描写闰土时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写作方法,突出人物特点。今天,请同学抓住你最熟悉的一位同学的特征,用几句话写下来,完成目标3。一会儿,读给大家听听,让大家猜猜你写得是谁?如果能猜出来,就说明你写得像,奖励一面旗。开始。生展示,师生共评。五、板书设计:17、少年闰土雪地捕鸟动作夏日拾贝语言看瓜刺猹外貌潮汛看鱼盼望——喜欢——羡慕——不舍教学反思这堂课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1、重视研读,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这节课,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放课堂,还课堂给学生,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灵活处理汇报方式。3教学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教学预设1.感受“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个小故事,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整合文本,在反复的感悟和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教学主线跨越时空整合文本,将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经删改的语句融合对照参读,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巴金的泪”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点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不是机械的语言训练,也不是单纯的读法操作。这篇课文是对逝去的伯父的回忆,处处饱含深情,以“爱”和“泪”为情感主线,让学生在多读中逐步感悟,辅以相关材料的阅读,可以全面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个设计思路有较高的起点,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升了课的文化品位。教学过程一、回想画面,呈现主旨,一锤定音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已经初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进鲁迅先生,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初读课文,鲁迅“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他给我留下了和蔼可亲和幽默的印象。师:很好。还有什么印象?你说。生2: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师:那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读懂了,你留意了,真好。生3:先生的善良、助人为乐。师:是啊,先生的善良,先生的助人为乐,先生的“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都是来自他内心那颗博大的爱心。(板书:爱)师:就是这样一位鲁迅先生离我们而去了,特别是周晔再也不能和伯父“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了,她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挚爱关怀了,这让她怎能不万分悲痛呢?谁来读读周晔的感受?来,你来。(多媒体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落下来。)(指名学生读这一段文字)师:孩子,我在感受着你的朗读,我发现当你读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的时候,你读得很轻,语速变得很慢,你是在表达周晔失去伯父的那份悲伤之情吧,是吗?(板书:周晔)生:是的。师:读得多好呀,是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小周晔木然发呆,不知所措,来,“我呆呆地望来来往往吊唁的人,……”齐——(学生齐读这一段文字)师:就在此刻,小周晔的思绪飘回到往日和伯父在一起的那点点温馨,“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滚落下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再读——(板书:泪)4(学生再次齐读这一段文字)师:就在此刻,就站在伯父的灵柩面前,小周晔的思绪飘啊飘啊,飘到了往日和伯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可能会想起些什么?生1:她会想起和伯父“趣谈《水浒》”的事情。师:那是多么惬意的一段茶余饭后的时光。她还会想起什么?你说。生2:她还会想起和伯父“笑谈‘碰壁’”的事。师:(师自然而然,入境而笑)“哈哈,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伯父多么幽默风趣呀。生3:小周晔还可能会想起伯父生前送给她的一些书,比方说《小约翰》、《表》等。师:我告诉大家,《表》是前苏联作家写的儿童小说,《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这两本书以及其它许多的儿童故事,都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的。他时刻想着“救救孩子,帮帮孩子”,当你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你想说些什么?生:鲁迅先生十分关心孩子,十分伟大。师:是啊,得到先生的爱抚的,仅仅是他的小侄女——周晔一人吗?生:不是。师:他把他的爱给予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板书:孩子)师:孩子们知道如今失去了一位关爱他们的友人,怎能不伤心落泪呢?当时,有一位青年,名叫巴金,他为我们记下了一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多媒体出示: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师:这句话没有看到过,拿起来就读,谁来?(一生动情地读,在“低下头来”处读破句了)师:孩子,这么长的一句话,你除了有个地方稍微疙瘩了一下之外,其它地方都读得非常通顺,而且字正腔圆,可见你平时的语文基本功是多么扎实。更为可贵的是,我发现你努力地把周晔的心情和巴金的心情糅合在一起,真好。巴金是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幕,我们一起来读,预备,齐。(学生齐读上句)点评:课的伊始,由回顾内容而迅速呈现课的主旨,开门见山,提纲挈领,蓄势待发,整堂课的基调一锤定音。且教师发掘了与课文内容、情感相关的大作家的作品让学生参读,对于形成与课文特定情境相一致的氛围,激发师生的感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救护车夫,重锤敲击,酣畅淋漓师: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先生的这份爱。快速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那就是“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来,放开声音,自由地,快速地读。读着读着,把最能够拨动你心弦的句子,也就是读到这儿你的心会轻轻一颤,你的心波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像这样的句子,用浪线把它划出来,好吗?(学生投入地自由读课文)师:划好的同学给我一个眼神。好,同学们,你们都在认真地十分投入地读课文,我看见有的同学划了一条波浪线,线特别粗,有的同学划了两处,有的同学划了三处,真好。不管划了几处,总有一处是最让你怦然心动的,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好吗?生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师:说说你的体会。生:这说明爸爸和伯父和关心那个车夫。因为那个时代的车夫受人歧视,而爸爸和伯父5却是那么的关心他。师:你的心是多么得细腻。这段话是直接描写爸爸和伯父救护车夫的,值得我们好好地品味。跟他一样的,也划下这段文字的同学,请把你的手举起来。(大部分学生举手了)师:好,你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把手放下来,没有划的,老师建议你们用浪线把它划下来。好了吗?来,拿起书本来,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来读一遍。(学生齐读上句话)师:这段话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请你再细细地读读,一边读,一边看看课文的插图。如果请你把目光聚焦在鲁迅先生身上,先生的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生:半跪着。(有孩子情自禁地说出来)师:哪个动作?生1:半跪着。师:你是——生2:半跪着。师:你是——生3:半跪着。师:你——生:半跪着。师:什么样的跪才叫“半跪”?你说。生1:双膝盖快接近地面了。师:是吗?生2:一个脚接触地面,一个脚在站着。师:孩子,你能试一试吗?(生2上台来演示“半跪着”的动作)师:你这样半跪着,你有什么感觉?生2:身体变得很低了且比较难受。师:谢谢你,请回到座位上。同学们,请看,(示意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课件)透过文字的背后,那隐隐约约半跪着的正是鲁迅先生。请把眼睛闭起来。(学生闭起眼睛,静静地等待着)画面突然间在你的眼前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只见,伯父小心翼翼地夹着,轻轻巧巧地敷着,一点一点地洗着,一圈一圈的扎着,我们分分明明地感觉到就在这凄风冷雨中,先生就这样半跪着好长一段时间。睁开眼睛,你感觉到吗?生:感受到了。师:感受到了,就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哪些文字,能够证明先生就这样半跪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