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评审,我行动”知识竞赛复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迎评审,我行动”知识竞赛复习题一、填空题1、此次《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评价的重点是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方面。2、对实施手术、介入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的评价。3、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平台,重点是医嘱依从性、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等。4、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规范、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5、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达到《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要求,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与负责,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诊分诊能力。6急救设备、药品达到《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标准,处于备用完好状态,急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三个阶段的ABCD四步法技能,定期评价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7、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管理,提高需要住院治疗急诊危重患者住院率,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72小时,对急诊危重患者应及时收入住院。8、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有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9、对于实施手术的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订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记录在病历中。10、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11、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的离体组织必须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12、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实施护理措施,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13、执行三级医院-科室-病区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护理人力资源逐步实行垂直管理,护理部对护理人员全院统一调配,做到责任、权力、利益明确14、医院有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的护理单元护士配置原则,根据危重患者的比重、手术量、床位使用率与及收住病种特点对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调配。15、试行病房(区)护士长领导下的责任制护理,开展整体护理,落实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_全面全程护理_的职责,为患者提供符合护理等级规范的护理服务。16、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隐瞒和漏报。17、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参与能力。18、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按规定报批。19、开展科研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20、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人力资源配置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管理的需要。21、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三基三严”是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22、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23、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规定:凡决定转诊、转科或转院的病员,住院医师必须书写较为详细的转诊、转科、转院记录,主治医师审查签字。转院记录最后由科主任审查签字。24、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应遵守国家伦理道德要求,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25、我院《医疗制度分册》关于查房部分规定,须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26、我院《医疗制度分册》规定,外出会诊必须向医务处报告,并办理有关手续。夜间及节假日急诊由行政值班人员派出并在事后办理相关手续。27、实施特殊检查或治疗前谈话,应由本院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要由患者及家属在意见书上签字,并明确是否同意相关检查或治疗。28、我院《医疗制度分册》规定,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29、我院病案质量管理中指出,按一般病例应在3日内、死亡病例应在7日内交与病案室。30、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医师处方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31、处方字迹应当清楚,不得涂改,如有修改,必须在修改处签字并注明修改日期。32、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后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33、认真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例如: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34、严格执行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重点是: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式、麻醉与输血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35、加强医疗服务安全管理,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开展医疗服务安全监督、评价、改进工作。36、对各类医疗事件或事故处理途径有三条:院内协商、医学会鉴定、法院判决。37、科室建立医疗纠纷预警通报制度,建立预警登记本,医护人员每日查房交接班时,必须将纠纷隐患情况向科主任、护士长及上级主管医师报告,以引起足够重视,避免或减轻纠纷扩大。38、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至7日。39、病历是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标、影像、切片等资料的综合,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40、抢救危重患者时,应当书写抢救记录,对收入急诊观察室的患者,应当书写留观期间的观察记录。41、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于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进行安全核查。42、凡手术留取的标本,应及时登记,查对科别、姓名、部位、标本名称。除手术过程中神志清醒的患者外,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信息依据。43、开具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等。44.《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45.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遵循有关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使用药物;对医师处方、用药医嘱的适宜性进行审核46.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47.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48.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49.医疗机构应当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50.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51.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0.5-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52.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5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54.卫生部38号文中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头孢拉定。15.围手术期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56.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可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预防用药的时间应为结扎脐带后。57.卫生部38号文规定一般骨科手术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应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58.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59.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一次给药(重症感染者例外)。60.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61.手术中在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时可追加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62.肾功能减退时应避免使用,确有指征应用者调整给药方案的抗菌药物有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注射液等。63.喹诺酮类抗菌药可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64.药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等均属此种情况。65.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66.抗菌药物方案制定除了考虑患者自身病情外,还需考虑抗菌药物的品种、给药次数、剂量、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67.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68.各临床科室要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药敏试验的送检工作,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69.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应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各种肾毒性药物合用。70.肝功能损害患者确有应用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指征时宜减量应用。71.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宜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或强利尿剂同用。与注射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合用时可能增加肾毒性。72.头孢哌酮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合用维生素K可预防出血。73.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74.吡咯类抗真菌药如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禁止与西沙必利、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和三唑仑合用,因可导致严重心律紊乱。75.败血症患者可单用抗菌药物,但在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等败血症时需联合用药。76.大环内酯类中红霉素、克拉霉素禁止与特非那丁合用,以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77.万古霉素确有用药指征时,需对肾功能不全、老年人、新生儿、早产儿或原有肾、耳疾病患者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剂量,同时监测血药浓度,疗程一般不超过14天。78.磺胺类可引起脑性核黄疸,因此禁用于新生儿及2月龄以下婴儿。79.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发现1例,及时书面通知医院感染科和医务部。80.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81.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青霉素皮肤试验。82.应用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立即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应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8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更不可作为预防用药。84.万古霉素属妊娠期用药____C____类,妊娠期患者应避免应用。确有指征应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