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百分百的错误毛泽东有一首诗词,名字叫《忆秦娥·过娄山关》,其中一句话经常被引用,叫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话不知你是怎么理解的,反正大多数(包括正规文献)都是这样翻译的:“雄伟的关隘和漫漫长路跟铁一样(硬或者坚固),而今天我们要重新开始”不知道你觉得这样解释是否别扭,如果你有这种感觉,那你的感觉就对了,说明你是喜欢动脑子的人;如果没有这点感觉,也恭喜你,你属于大多数,并且是绝大多数,几乎是百分之一百,但我敢肯定,你错了。首先,漫漫长路怎么会跟铁一样?铁的主要特点是硬,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地其实就是沼泽地,谈不上硬,可以说那是相当地软,绝对跟铁没法比,况且毛泽东写这首词时还没有走到这里,在之前也没有走过跟铁一样硬的路,即使有这么样的路又有何妨,路硬一点有什么不好呢?红军可能天天盼着走铁一样的硬路,怎么会把“真如铁”的“漫道”当作困难来渲染。再者,“越”这个字从来就没有“开始”这一层意思。根据词典,当作动词时可能有以下八个意思之一:1、经过,越过;2、超越,跃过;3、超过,超出;4、传播、宣扬,例:使越于诸侯(国语·晋语);5、失坠,坠落;6、飘散,散失;7、劫夺,抢劫,如杀人越货;8、及,到,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看到了吧,就是没有“开始”这一意思。难道是毛泽东弄出个病句?当然不会,以毛泽东的文学水平,绝对要比我老徐高出老点,我尚且没有多少病句,毛泽东当然不会犯这样低级错误。不跟你绕弯子了。其实之所以这么多人理解不了这两句诗词,主要是被“漫道”两个字给绕进去了,如果我把第一句给略微改动一下,你可能就会恍然大悟。“漫道雄关真如铁”怎么样,理解了吗?再改一下:“慢道雄关真如铁”还不理解?没治了,急死我了。其实这是一句倒装句,所谓“漫道”,不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中的漫漫长路,古代“漫”通“慢”,“道”是“说”(如“道可道,非常道”),两字连在一起,就是“慢着说”、“慢点说”,意思就是“你休要说”。两句话合在一起解释就是“(你且)不要说雄伟的娄山关像钢铁一样坚不可摧,而今天,我们却成功地从它的头顶上飞越过来了(不是绕着走的)”懂点红军长征史的人应该知道,娄山关很雄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红军为了攻克这一关卡,从红军队伍中找一个经常上山采药的少数民族战士攀援到山顶,再用绳索把一些红军战士拉上去,从山顶上对半山腰上守关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袭击,从而取得胜利。毛泽东用了14个字,想表达的意思却让绝大多数人产生误解,这一点和古人相比差远了,《木兰辞》只用了了5个字就说明了问题,而且好理解。哪5个字?就是“关山度若飞”。一“飞”一“越”,“飞”是过程,“越”是结果。想都不用想,毛泽东的这14个字是从《木兰辞》中的5个字转化而来的。类似的情况还有,毛泽东两个女儿分别叫李敏、李讷(读ne4,而不是na4),其出处肯定是“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希望子女将来都能成为正人君子。对于“木兰辞”中的这5个字,可能有人又会理解为“边关的生活如日月穿梭光阴荏苒,转眼就过了十年”,大错特错!再给你来点佐证。如果你经常阅读古文的话,就会经常看到“漫道”两字,当作“慢着说”、“不要说”解释。看看以下的例子:苏轼【江城子】“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晏几道【南乡子】“漫道行人雁后归”孙洙【菩萨蛮】“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朱赞皇《咏牡丹》云:“漫道此花真富贵,有谁来看未开时?”咏《蚊》诗:“乍停纨扇便成团,隐隐雷声夜未阑。漫道纱橱凉似水,明中易避暗中难。”楹联中也有很多例子,如:一学署楹联云:“漫道官闲,二十一史,繁难频判案;谁云署冷,三五六经,鼓吹自排衙。”庐州郡署楹联“法堂下无非士,无非农,无非商贾,敢任性纵情,漫道我惟行我法;庐州境也有山,也有水,也有田园,试探风问俗,斯来吾亦爱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