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表格式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科语文授课时间设计者王晓霞授课班级审核杨文军袁丹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能力目标1、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2、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情感目标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作者简介整体感知一、导入导语1: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导语2: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二、作者简介。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的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生字。肇(zhào)埋没(mò)彷徨(pánghuǎng)(2)理解词义。格物:致知:彷徨:修身:学生联想思考学生结合配套及注释了解并补充批注理解内化学生批注理解内化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整体感知清谈:诚意:正心:齐家:袖手旁观:2、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教师明确:本文论点: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论题:第二部分(2—5段):第三部分(6—12段):第四部分(第13段):四、小结。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速读课文探讨交流左边问题。学生批注理解内化作业板书设计应致(1)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论点)有知(2—5)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格精举例:王阳明物神(6—12)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举例:自己(13)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本文在论证方法上的特色---事例与理论相结合。教学感悟组长查阅学科语文授课时间设计者王喆授课班级九(1)教授者王喆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能力目标1、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2、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情感目标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一、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1、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前后座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一名代表作总结发言。全班交流。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理解内化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延伸拓展质疑问难课堂小结2、聚焦论证方法,重点学习“摆事实”“道理”相结合的说理方法。提问: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教师明确:二、延伸拓展,开阔视野;联系实际,体验反思1、提问:“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证明吗?教师明确:历史与现实证明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验。2、讨论: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教师总结: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只有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生活才是多彩的,思维才是开阔的。三、质疑问难,互动交流(结合课后练习及配套)1、教师鼓励学生质疑。2、每组将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交付教师,教师汇总归纳为1~5个探究主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解决,如有问题,可留待学生课余检索资料完成。教师示例:四、课堂小结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不只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速读课文探讨交流左边问题。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每人提交一个问题,前后座四人一组共同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各组,参与同学讨论。学生批注理解内化作业以《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板书设计应致(1)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论点)有知(2—5)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格精举例:王阳明物神(6—12)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举例:自己(13)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本文在论证方法上的特色---事例与理论相结合。教学感悟组长查阅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