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鉴定评审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结题•鉴定申请评审书课题类别子课题学科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名称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申请单位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一、基本情况提交鉴定的成果成果主件(形式、名称)论文集成果附件(形式、名称)1、课题工作报告2、课题研究报告3、课件、课例…………鉴定方式专家鉴定原计划起始时间2007年05月11日至2009年07月11日实际起始时间2008年04月20日至2011年04月21日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承担任务李德强黑林镇中心小学小中高参与研究,负责课题的总设计陈伟黑林镇中心小学小高参与研究,负责课题的调研与运作姜亚非黑林镇中心小学小一参与研究,负责安排课题相关教师培训董洪杰黑林镇中心小学小高参与研究,负责安排课题相关的专题活动张一强黑林镇中心小学小一参与研究,负责主持课题组学习熊纪鹏黑林镇中心小学小高参与研究,负责课题组文字材料收集整理仲崇任黑林镇中心小学小一参与研究,负责课题组活动材料收集整理柏纪荣黑林镇中心小学小高参与研究,负责课题组教师论文收集整理温世勇黑林镇中心小学小高参与研究,刘树金黑林镇中心小学小高参与研究,张宗利黑林镇中心小学小高参与研究,二、课题实施方案(可另附)《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实施方案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李德强一.实验背景21世纪的人类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作为塑造21世纪最强有力的杠杆之一,信息技术已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IT)对社会生活和教育手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几乎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教育领域里,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正改变着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组织方式、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手段、质量效益以及管理方面都有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陈至立部长说:“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意义。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曾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叙述了一个关于时光隧道的故事,之后谈到教育方式的改变时说:“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诚然,在我们的周围,不少学校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的确还停滞在以教师为中心上,即主要靠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至于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加工的能力,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条件的限制,他们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形成结论的学习环境,并且与社会上、国际上的信息资源完全隔绝,因而他们的信息能力更是难以培养。由此可见,传统单调的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引入教育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二.课题的价值课题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尽可能大的提高教学效益和努力为素质教学的实现服务。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实施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因而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课题的理论依据1.教育思想①信息时代对技术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还必须是教学信息的加工和生产者。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能主动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从而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巴班斯基说,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也就是第一个方法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任务。最优化的标准就是尽可能大的成效和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内取得这些成效。②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在该会议上做出决定:从2001年起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发展。为此,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两个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2.教育原则优化原则:实验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和主体性作用的高度结合、传统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选取单位时间效率最高的途径。系统原则:各学科的教学优化知识结构要系统,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书本到实践,应呈螺旋上升的规律。实践原则: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其它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的实践,实现动静相兼、视听结合,协调统一。全面原则:优化课堂进行的目的是提高进行效率,这里的全面,一是指面向全体学生,每位学生都是实验和考查对象;二是指每位教师都面向实验班学生以本学科为主,兼顾到其他学科。四.对于“信息技术”概念的论证:信息技术的定义:联合国救科文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定义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应用,涉及到人与计算机的相互作用,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事物。从上面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1)信息技术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2)这些技术或技术的集成能够对数量巨大的、格式变化的、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忆、处理、展示、发布和使用;(3)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同文本、图形、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格式的变换相关联。通俗地说,信息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主要包括:扩展人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器官采集信息功能的感测技术;扩展人们的神经系统和交换信息功能的通信技术;扩展人们的思维器官存储、分析、加工、处理信息功能的计算机技术;扩展人们的施效器官施用信息功能的控制技术。在本课题中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教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和各种现代化设备来优化课堂教学,以图文并茂、灵活多样、形象逼真动画效果,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五.课题的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并形成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模式;(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弄清实现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所需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的基本要求;(3)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出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学科课堂教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4)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方法;(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等。(6)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优质课选手。六.研究内容:1.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思想、理论、理念的研究;2.关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研究;3.关于实现“整合”的硬件环境建设的需求研究;4.关于实现“整合”教学的软件资源建设和需求研究;5.关于实施“整合”教学的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七.研究思路:在现代教育思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双优”进行深层次、规律性的探索研究。(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研究过程中以相关的教学系统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现代化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控制理论、班级教学新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积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优化研究工作。(2)系统性原则课题的研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作科学规划,有计划、有阶段、有次序地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并适时作有关的调整。既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更要将工作落到实处。(3)实效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教育网校为载体,开展技术、应用、效益、素质、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成功的经验,因此必须注重实效。(4)创新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意识,能创造性地开展空中课堂教学工作,因此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有关人员不仅要认真深入地进行研究工作,而且要讲究方法,做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提高研究水平。八.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1)行动研究法为了在实践工作中,探索有关优化的途径,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将理论的学习、探索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另一方面将课题的实际操作者与课题的研究者相结合,协同工作,第三是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境下的优化状况同严格条件下的研究相结合。(2)个案研究法为了能提供典型的实例,有目标地选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个体跟踪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探索网校教学的途径方法。(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主要经验有: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课题论证会等,集中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研讨会,观摩公开课,取长补短等。(4)比较研究法为了了解不同科目研究工作的进展,了解相关课题的研究进展,我们采用比较法,来分析研究不同形式,不同方法和不同途征等方面的共性与个性。九.实验的步骤本课题为成长性实验,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周期为3年,拟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5月)主要任务:学习理论,选定课题,制定方案,培训骨干。2.实验阶段(2008年6月—2009年9月)深入开展课题实验研究,规范实验操作程序,收集实验资料和数据,努力实现实验目标。3.总结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3月)全面检测,整理资料和数据,分析研究,总结规律。十.实验人员及实验学科组长:李德强,中心校长组员:董洪杰,信息技术教师姜亚非,信息技术教师张宗利,教学管理张一强,数学教师赵波,数学教师仲崇任,数学教师三、结题工作报告(1500字左右)内容:1、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2、研究计划执行情况;3、研究变更情况;4、成果的获奖、出版、发表等情况;5、成果的代表作简介。一.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一)研究主要过程1.通过教学案例,归纳总结出多种教学媒体的资源应用的方法,提炼形成系统的、实效的整合课教与学模式,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为教师开展整合提供系统有效的可操作的途径。2.建立有效整合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3.通过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4.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二)研究主要活动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开设专家讲座和技术培训,让每个老师都掌握信息技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让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得到应用。2.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探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有效整合。3.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各学科形成有效的、优质的教学方式和模式。4.立足校本教研,倡导发挥各个教师的创造性、独特性,定期教研组展开现场交流会,交流先进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