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语文网《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学习重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难点1.难翻译的句子2.刻画人物的手法3.对廉蔺的评价学习用时: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学法指导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2.熟读课文分三步。第一步:采用点读、齐读的形式,纠正字音、句读。第二步:听录音,结合注释,熟悉大意。第三步: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大致思路结构。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下至_______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____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以《史记》,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海潮语文网(2)《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全书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共_____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___”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____”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_____”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史记》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3)关于司马迁的名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二、字音。缪贤()舍人()汤镬()渑池()缻()睨柱()佯狂()刎颈()列观()倨()【课堂学习】一、把握内容。本文主要记述了几个故事?请用四字词语分别概括这几个故事。二、第1~2段文言知识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1)燕王私.握臣手(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三、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注意区别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以(1)以勇气闻于诸侯(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于(1)闻于诸侯(2)故燕王欲结于君之(1)欲释之(2)即患秦兵之来其(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5)其皆出于此乎?而(1)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四、请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并翻译。(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而君幸于赵王.(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4)何以知之.(5)求人可使报秦者海潮语文网(6)以勇气闻于诸侯【课堂总结及测试】略【布置预习】预习课文第3~7段三、通假字1、可予不(不:通“否”)2、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四、一词多义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2、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3、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4、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5、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6、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7、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五、词类活用1、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担负,使……承担)2、臣请完璧归赵(完:使……完好无缺)3、乃前曰(前:名作动,上前)4、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间至赵矣(间jiàn:名作状,从小路)6、卒廷见相如(廷: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礼而归之(毕、归:使……完毕、使……回去)8、左右欲刃相如(刃:名作动,杀)9、相如奉西入秦(西:名作状,向西)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11、大王必欲急臣(急: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乃使其从者衣褐(衣yì:名作动,穿上)海潮语文网、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六、古今异义的词1、请指示王古义:指给人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条约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4、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6、廉颇宣言曰古义:扬言今义:宣告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鄙卑下贱七、句式归纳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4、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5、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6、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梳理课文第3~7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法指导分小组学习。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预习检查】小组交流预习内容,讨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轮流回答预习问题,展示预习及讨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在老师点拨下解决问题。【课堂学习】一、梳理课文第3~7段文言知识,扩充预习内容翻译下面句子1、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秦王)拿城来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秦国和氏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要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海潮语文网译:秦国从缪公以来(经历了)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译:终于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接见相如,完成各项礼节让他回去。二、内容理解问题:①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明确]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课文先写赵国君臣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贪婪霸道,一难赵王。面对秦王的易成求璧,赵国君臣深感“矛”或“勿予”两难,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虎狼之秦易城求璧,城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锐,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②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明确]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城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偿,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有“辞谢”割城。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相如采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课堂总结及测试】略【布置预习】预习课文第8~10段一、一词多义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二、词类活用乃前曰(前:名作动,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刃:名作动,杀)三、古今异义的词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四、句式归纳1、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2、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海潮语文网问题:渑池之会主要讲什么内容?第三课时学习目标梳理课文第8~10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法指导分小组学习。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预习检查】小组交流预习内容,讨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轮流回答预习问题,展示预习及讨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在老师点拨下解决问题。【课堂学习】一、梳理课文第8~10段文言知识,扩充预习内容翻译下面句子二、内容理解[问题]:①.“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情况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明确]记载会场情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只待赵王一鼓瑟,秦御史立即上前大书一笔,借以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顾召”赵御史。“顾召”即回头招呼。可见,赵王君臣在秦国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一筹莫展,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在云里雾中,须待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悟。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对比:一是秦赵双方对比,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二是蔺相如与赵君臣对比,赵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拔俗;三是蔺相如与秦君臣对比,秦君臣傲慢霸道,蔺相如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②.“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明确]在记载内容上,秦御史着一“令”字,蔺相如则用一“为(wèi)”字,“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臣依靠其强力威压,逼迫赵王就范,置赵王于优伶之地,不禁沾沾自喜赵王几近优伶,顔面丢尽!“为”者,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