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获奖后怎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体》获奖后怎样?——浅谈由《三体》获奖事件引发的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几点思考近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以及其代表作品《三体》系列小说,在中国乃至世界掀起了一场科幻热潮,源于《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对于中国科幻迷而言,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时刻,也是中国科幻小说界的一大盛事,更重要的是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部作品、作家刘慈欣,以及中国的科幻文学。一、事件回放北京时间8月23日下午13时许(美国时间8月22日晚21时许),备受瞩目的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附近的斯波坎市隆重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其科幻小说《三体》摘得“最佳长篇故事奖”的桂冠。这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原因在于这是亚洲人的作品首次出现在颁奖名单上,也代表着中国科幻文学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何为“雨果奖”?或许大多数非科幻小说读者还很陌生。雨果奖,与我们印象中的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并无关系,是为纪念被誉为美国“科幻杂志之父”的雨果·根斯巴克而命名,起因是雨果于1926年创立了美国最早的科幻杂志《惊奇故事》,正式将科幻小说带入了美国公众的视野,因而被视为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雨果奖是由世界科幻协会自1953年起几乎每年一次(1954年停办)在世界科幻大会上颁发,其正式名称为“科幻成就奖”,是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毋庸置疑,作为首个获得雨果奖的亚洲人,刘慈欣及其《三体》才会在国内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尽管此次获奖很大程度上与政治因素有关,刘慈欣本人也对于获奖结果并未感到太过欣喜,但是这对于我国处在边缘化的科幻文学是一种肯定与鼓励,对我国科幻文艺创作、传播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的推动作用,也让世界科幻界看到了我国科幻小说创作的优秀作品。可即便如此,《三体》成功之后,我国科幻文学会被提升到主流文学的地位吗?我国读者对科幻的热情也会因此高涨吗?想必答案不可置否。也就是说,《三体》的成功对于改变我国科幻文学的现状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再加上从雨果奖本身在中国读者中的影响力而言,其意义更是有限,由此引发了我关于中国国科幻文学发展的几点思考。二、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状况概述在厘清我国的科幻文艺发展概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弄清“科幻文学”的定义。“科幻”一词曾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广义的定义认为,只要含有超现实因素,便可算是科幻作品。狭义的理解则是:“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影响。”《三体》就属于科幻文学范畴中的科幻小说。《辞海》中对于“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遇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孔庆东认为,科幻小说是以科学为对象和线索进行幻想并构成重要内容的一种小说。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将“科幻”理解为科学、幻想,而科幻文学则是基于科学与幻想的文学创作。科幻文学自1818年玛丽·雪莱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问世以来,从最初的小说创作,慢慢扩展延伸到诗歌、电影、电视剧以及漫画等多个领域,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与其他相似文学类型如奇幻、魔幻文学所不同的是,科幻文学有科学内容支撑,这不一定非要是科学理论,但其情节或背景必须有科学成分,但若缺乏足够的幻想成分,也只不过是科学写实故事或者等同于科普读物。中国的科幻小说萌芽于1902年,有人认为,是中日甲午战争催生了中国科幻。甲午战争后国力的衰微和动荡的时局大大解除了思想的禁锢,并孕育了我国现代科幻小说的勃兴。戊戌变法之后,梁启超受日本科学小说的影响用文言文翻译了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发表在其自创的刊物《新小说》上,随后又推出了凡尔纳的名篇《海底两万里》,也就在同一年,鲁迅先生也翻译了许多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配以诗词使其本土化,并在他的杂文中提倡发展科幻小说。而中国近代以来最早的原创科幻小说名为《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署名为“荒江钓叟”,于1904年开始在《绣像小说》连载,是近现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开端。但这部小说在清廷下诏预备立宪之后不久停刊,文章虽然对比同时期优秀小说显得文笔粗糙、有始无终,而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次认真描写地外文明并提出太阳系规模的文学作品,有首创之功,意义非凡。纵观我国悠远历史,早在我国神话怪志中就有“科幻”元素出现,例如《山海经》、《淮南子》里的一些篇目所要表现的明显超越了当时的实际生产力情况,《列子·汤问》中的“偃师造人”堪称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文中偃师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幻想制造出“歌舞机器人”,让人联想到著名的美国机器人题材电影《未来世界》,在当时,算得上高水平的科幻作品了。后面还有许多关于“机器人”的记载的书籍,例如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了自动捕鼠机器人,唐朝张鹭的《朝野佥载》描写了一个能自动行乞的木僧以及陪酒的机器人,最奇异的是鲁班制造的木鸢,可以骑上去飞往他国。这些朴素的幻想,并非妖魔鬼怪试的胡思乱想,而是基于现实提出的希望通过发明改善生活的愿望,虽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却为后来我国接受西方科幻小说并创作奠定了基础。但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缓慢,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政府对科学技术不够重视,科幻小说家的科学知识储备有限,从而被迅猛发展的西方科幻小说拉开了较大距离。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1950年代,我国科幻小说才迎来第一次创作高潮。当时中央政府的口号是“向科学进军”,整个社会上上下下都迸发出十足的科学热情和文学激情,科幻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并诞生了一批优秀作家作品,例如张然的科学童话《梦游太阳系》、郑文光的《从地球到火星》、迟叔昌的《割掉鼻子的大象》等,这一时期的科幻文学作品的特点是少儿性和科普性。文革后期,出现一位影响重大的科幻小说家:叶永烈,他先是将生物学理论运用到科幻小说中,随后又开创了将侦探推理与科学幻想相结合的侦探科幻小说形式,接着他又尝试将科幻小说与社会批判相结合,创作了大量题材新颖、风格多样、影响广泛的作品。随着大量科幻小说家涌现,我国科幻文学空前兴盛,一片欣欣向荣,到80年代,中国科幻小说由少儿化走向了成人化,题材和风格都进一步丰富、拓展。然而到了80年代中期,忽然兴起一股对科幻小说的批判狂潮,许多作品被无端指责宣扬伪科学、暴露社会阴暗面等,面对巨大压力,许多科幻小说家不得不纷纷改行。直到90年代,在大学校园里崛起了新的一代科幻文学创作者,受时代“科技兴国”精神的鼓舞,他们摆脱旧的思维模式,带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使我国科幻文学迈向新的繁荣时代。尽管如此,科幻小说作品的数量和被关注度远远不能与主流的写实主义文学相提并论,而且相比于国外的科幻小说,其总的创作水准更是相去甚远。三、我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困境谈到我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尽管有过繁荣时期,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商品经济的盲动和作家、出版界的短视,科幻文学虽然有一部分仍在继续发展,但多数门类进展缓慢,有些甚至已经消失,这种现象令人感到惊心,加之在后现代社会,受文学功利主义和文本被娱乐化的影响,中国科幻文艺依旧处于边缘化状态。其发展困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归纳:1、传统功利主义文艺观的压制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困境,首先在于功利主义文学观的压制。文学作为政治的传声筒,无论在我国还是其他国家,很早就存在了,而为教化而作的文学作品,大多数缺乏文学艺术应有的美和感染力,流于刻板与说教。清末我国科幻文学发展之初,为了救国图存而宣传介绍科学技术,就伴随着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环境倡导发展科学的情况下,科幻文学成为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的工具,因而许多科幻文学成为儿童文学的附庸,将潜在的具有审美能力的成人读者与文学隔离开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的文化艺术界缺乏幻想精神和幻想氛围,导致写实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这也就是中国科幻文学边缘化的原因。2、文学娱乐功能的冲击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困境,还体现在文学娱乐功能的冲击。尽管文学娱乐功能使传统文学所肩负的教化大众的理想被大大削弱,但它也宣告了衡量文学主流标准的颠覆,从对“道统”的继承到对普罗大众生活的关注,中国文学逐渐从精英贵族转向草根大众,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学上作者中心向读者中心的转向,也就是说,读者的喜好和对作品的看法,成为定夺文学是否是主流的标准。同时,在多媒体时代,文字不再是绝对主流的信息载体,图片、影像等视觉媒体的繁荣一方面给予大众更为多样的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另一方面使得哲思不再成为人们的主动行为,而是被动地接受铺天盖地的信息。因此,现代人阅读多半不是为了思考意义价值,“阅读”成为主流市场导向,读者退居感官娱乐领地时,文学就不得不扬弃厚重。由此一来,文学市场多充斥着为迎合读者而创作的作品,文学也逐渐流于浅俗。3、作者、读者数量以及相关出版行业规模的限制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困境,还与作者、读者的数量相对少以及相关出版行业的规模相对小有关。科幻作者、读者的数量,是和一个科技发展、国家工业化水平成正相关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科技发展步履蹒跚,那些翻译自海外的科幻作品,和国人笨拙的原创,与其说是科幻的先声,不如说是渴望依靠科技救国的外衣。在这片现实贫瘠的土壤里,不要指望能诞生多少对科幻执迷的读者,更妄论作家。在科学技术欠发达的中国,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没有足够的科学背景知识来支撑科幻文艺的创作和理解。尽管新世纪这一情况有所改善,但与美国的作家队伍和读者接受程度相较,差之甚远。读者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出版行业的规模,对此,刘慈欣则颇为感慨的说道:“国内科幻出版规模也很小,它的产出很难养活一大批的专业作家。”工业发展落后也直接造成我国早期电影行业资金不足、设备落后、科学意识欠缺等状况,而一些科幻影视发达的国家,基本上都有专门的电影特效工作室,工作室本身就有独立制作电影的能力,并且可以根据电影需求不断改进特技,而中国则在这方面明显不够专业化,这也就阻碍了科幻文学与科幻影视相结合,大大缩小了受众范围。四、我国科幻文艺发展的未来展望尽管我国科幻文艺要摆脱其小众范围以及边缘化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三体》的成功,使得公众开始关注讨论我国的科幻文艺。作为我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以及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国际上对刘慈欣以及《三体》褒奖与认可,并不意味着我国整个科幻文艺界都达到如此高度,因此我们有必要正视我国科幻文艺的发展困境,避免被获奖的暂时性喧嚣遮蔽了我们对科幻文艺的真实认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要进一步强化对科幻文学的这一文学类别独特性的认知,认识到科幻文学是关于人的文学,是关于科学技术怎样影响人类未来生活的文学。并且,用科学精神来激发人们的想象,用智慧引导人们对未来的思索,这是最重要的。其次,随着作者与读者群体科学知识储备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未来将会涌现更多高素质、文笔好的创作者以及具备足够接受能力的读者,这样一来,我国科幻文学市场也会因此被推动,并促进出版行业的改革,科幻文学的出版发行阵地不再是《少年文艺》或《儿童文学》等少儿刊物,而是能进入主流出版刊物。再者,科幻文学应当打造完备的产业链,并向多元化发展。多媒体时代,科幻文学应多与科幻影视相结合,科幻影视培养的观众,再转化成科幻文学的读者。随着纸质媒介日渐式微,科幻文艺也应适应阅读媒介的转变。而科幻文艺也将通过更多产业渠道表现,例如主题公园、游戏、动漫、城市设计等,它们相互依存,紧密联合,彼此互动,相互促进,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例如即将拍摄成电影的《三体》,以及舞台设计中的科幻效果等,可以说,科幻文学不再是曾经少儿读物中天马行空的未来幻想,也不再为只科普知识而存在,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文学类别,它拥有独立的创作与审美体系。随着观念的开放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它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或许将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我们的未来。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