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的美》教学课时:2课时设计者:桃源小学董慧教材分析:此课程是为使学生学习和体会不对称的美感而设置的。在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虽然有时常常见到对称形式的事物和图形,但是见得更多的是不对称形式的图形和事物,在这些形式中同样存在着美感。如教材中提供的参考作品那样,它们各自呈现出自己的美。在这些作品中,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视觉上、心理上都能达到平衡。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它们都给人以既有对比,同时又很调和统一的美感。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如何组织一个既有对比同时又调和统一的,具有美感的画面。教材安排的练习是设计一个挂盘,要求用不对称的形式设计。在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大与小,多与少,深与浅,轻与重等等,通过不同组织设计,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不对称的美并能学会运用大与小、多与少、深与浅、轻与重恰当地加以表现,设计挂盘。2.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审美认识和创作的积极性。3.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多种不同的构思、设计、绘制。教学重点:完成非对称挂盘的设计、绘制。教学难点:多种不同的构思,创作多种挂盘的图案设计。本课的教学评价:1.能否快乐、积极地参与本次学习活动。2.能否很好的完成非对称挂盘的设计、绘制。3.能否欣赏和表现不对称的美。学生用具准备:挂盘、颜色、毛笔、资料。教师用具准备:挂盘样品3~5件、绘画材料、有关资料。教学注意事项:1.调动和激发学生发现、欣赏、表现生活中不对称美的兴趣。2.及时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意构思。教学程序:一.启发、思考、发表1.复习:什么是适合纹样?2.展示适合纹样学生问题作业。3.对称的概念?——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圆形完全相同。4.举例(生活中不对称的如:窗台上的花、柜上的水壶等)导入新课——《不对称的美》。二.观察、分析、体验、感受1.什么是不对称?(1)展示两张范画。学生总结什么是不对称。(2)种类(两种)第一种:轴左右形大小一样,形状稍有不同。这种不对称好理解,也好表现。第二种:轴左右两侧大小、多少差别很大,理解表现比前者更难,但变化更丰富、活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不对称的美的表现规律。2.几种不对称美的构成形式。(1)大小。两幅水果画哪一幅看起来更舒服、更美。为什么?(2)多少。(小组讨论)花朵的摆放哪个更美。(3)动势变化方向不同。(看书20页左上图)(4)空间分割。三瓶花的摆放方法有什么不同?小结:我们可以使假想轴两侧形的大小、多少不同动势、空间富于变化,就可以表现不对称的美。3.注意保持均衡。——不均衡。向右侧沉下,就如同人一条腿瘸了一样,加点什么使它更有情趣、更富变化?总结:所以表现第二种形式的不对称,前提必须是平衡的。三.欣赏、思考、探索、创作1.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多幅美术作品的不对称美。《人物》——侧坐的人物姿态优美、形象舒展大方。陶器《兽形壶》《孟特芳丹的回忆》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画家柯锣的作品。2.谁来分析作者的表现方法?(左大树,右小树。画面中晨雾笼罩,树影婆娑、宁静和谐。)3.与整齐、稳定的对称相比,不对称跟你什么美感?——无论是色彩还是构图更富于变化,生动、活泼,我们今天要用不对称的美的形式装饰圆盘就象老师这样,它美不美?想画吗?4.提出作业要求:四.1.用不对称图形完成挂盘设计、边稍加装饰即可.2.内容不限,动、植、人、景、几何形均可.3.步骤:(1)在草纸上设计草图。(2)用铅笔照草图画到盘子上。(3)涂色(深衬浅、浅衬深、色块比线条更适合装饰)(4)做盘子五.展示、评价、延伸1.各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2.思考总结:(1)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什么问题?(2)不对称的都是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