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综述)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论文编号:Z201402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公共管理论文题目: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综述学生杜赟颖专业公共管理层次高起专批次学号学习中心工作单位2014年8月19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2目录(示例)1.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问题…………………………………31.1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31.2农民急需的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41.3公共工程方面问题..………………………………………………51.4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问题..………………………………………51.5公共物品供给不平衡方面..………………………………………62.改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62.1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一体化……………62.2打破城乡分割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72.3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财政投入力度………………………………72.4因地制宜,供给结构合理化………………………………………82.5完善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融资机制………………………………82.6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9参考文献..…………………………………………………………………10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综述[摘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农民福利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仅是我国当前财政工作的重点,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日益迫切地要求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长期以来由于政府职能的缺失及生产力发展不足等原因,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陷入严重不足的困境,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因此,要尽快改革政府职能,努力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产品,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关键词: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策略乡村治理1.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问题农村公共产品是指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市场不能提供或不能完全由市场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包括有形的实物产品和无形的服务,涉及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领域。在我国,农业的弱质性以及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农民生产私人产品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强烈依赖,且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这种依赖性就越强。但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严重,必须进行深入分析。1.1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多年以来,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太少,管理机制严重落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财政支农比例呈下降趋势,财政对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远远低4于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财政对农业投入规模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吻合。虽然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资金分配政策实行了重大调整,不利于农业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观,但财政支农支出的变动趋势表明,这些年来,财政支农支出相对规模缩小,财政对农业实际支持程度下降。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观,必将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首先,生产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表现为农村交通不便,大型灌溉设施建设短缺,农村科技开发资金不足,缺少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有限,农产品市场信息预报不足。其次,是生活服务设施的短缺,如:电网亟待更新,缺医少药现象严重,文化休闲娱乐设施严重不足。最后,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村与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差距也在扩大。1.2农民急需的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医疗方面,农村医护人员短缺,人均床位占有率低,人均住院面积低,医疗器械缺乏,公共防疫设施设备缺乏,新农合医疗大病报销比例仍不高等等,农民仍是最大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民因大病致贫的现象仍然存在。教育方面,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质量不高,校舍、教学仪器等硬件设施普遍落后,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低下。交通方面,许多农村地区交通仍然不便,通达率虽高,通畅率差,道路等级不高,建设质量不高,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安保设施仍然缺乏,客货安全运输监管难度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资金短缺。许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民工就业技能5培训供应严重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机制仍未建立;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环境污染,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部分地区人畜饮水仍然困难,文化娱乐设施少,农村基层民主进程仍然缓慢,农民真实意愿仍得不到充分表达,等等。1.3.公共工程方面问题根治河流、治涝、引水、灌溉等大型水利工程,兴建大中型水利枢纽,大规模植树造林,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重点基础设施及商品粮基地建设等专案;农村环境保护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治理环境污染、农村公路等。特别是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许多县乡财政是“吃饭财政”、“要饭财政”;许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研发资金不足、成果推广力度不够,相关信息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农民需求;许多农村地区道路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阻隔。1.4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问题在中西部广大偏远落后的农村,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成为恶性循环,有些基层政府为了得到眼前些许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落后,农民对社会养老基金,大病统筹基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迫切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和城市保障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保障层次低、覆盖面窄、管理分散、社会化程度低、保6障功能差等问题比较突出。面对自然灾害反应迟钝。1.5公共物品供给不平衡方面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有很大差别,成本基本上是由农民自己负担,成本分担中存在着严重的非累进机制,比较利益越高的产业实际负担率越低,集体经济薄弱地区实际负担率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等等,完全与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理论相背离。另外,由于农村地区公共管理主体的能力存在差异,提供公共物品在量与质方面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即使在相邻的乡镇或村之间也比较明显。2.改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2.1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一体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经的阶段,然而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极大的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改革的重点,这就要求政府从根本上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与乡村相互融合的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处在50%左右时,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时机。当前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49%正是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传播,改善城乡关系的大好时机。在我国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有深刻的内涵:实现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政府财力有限,公共财政的投向必须分轻重缓急,明确投向重点。先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先保证纯公共产品供给。农民关注的问题是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公共财政必须优先解决当前农民的增收致富和社会保障问题。大7力拓宽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积极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提高支农支出比重,建立财政支农投人持续增长的新机制。各级政府要优先保障低保、养老、抚恤、救助等社会保障,支持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村村通等社会事业发展,逐步解决农村上学难、就医难、吃水难、行路难等实际问题。同时,在财政预算中列出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对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科技培训、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合作组织和示范村建设等给予大力扶持。2.2打破城乡分割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一是要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对大多数的农村公共产品来说,如大江大河的治理、水利和防洪工程的建设,由于其投资金额大,具有外部性、不可分割性,市场机制发挥不了作用;许多农村公共产品,如义务教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防洪工程设施等,其效用不仅惠及广大的农村地区,而且还可以将其效用的外溢性释放到城市去。因此,政府应承担起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二是重新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财政对农村地区提供纯公共产品,如,计划生育、国防开支、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科学研究、义务教育等全国性的农村公共产品,以及部分外部性极强、接近纯公共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地方政府由于对本地区居民的偏好更为了解,地方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职责应由地方政府来承担。2.3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农村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各级政府应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各级财政支农支出预算的增长幅度。其次,调整农村财政的投入结构,8合理配置政府用于农村的公共资源。一是要调整并压缩粮食流通领域的财政补贴,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减少交叉和中间环节,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要重新配置教育、卫生、文化、乡村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现有财政资源,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三是采取税收优惠、贴息等财政性措施鼓励社会其他力量进入农业农村社会发展领域。再次,采取区别对待的政府投入政策,加大不发达地区的农村财政投入力度。2.4因地制宜,供给结构合理化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地域广阔,地域差异较大,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很大,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核心问题是资金短缺。现阶段,我国政府所能筹集和支配的财政收入还很有限,有待支出的项目很多,对资金的需求量过大,单靠政府的供给无法满足农村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的多元化。农村纯公共物品可由政府来提供,对于农村混合物品可由政府和私人混合提供,有效的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公共物品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的多元化,利用社会财富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2.5完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融资机制将农村公共物品的非市场供给与市场供给结合起来,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资金投入机制。纯公共物品可由政府来提供,准公共物品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由政府私人混合提供给。俱乐部物品由私人提供。根据这一理论,在我国农村纯公共物品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农村准公共物品按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和受益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来9提供。小范围受益的公共物品可以把农民统一组织起来,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民自愿合作的方式解决。2.6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变由外生变量即来自社区外部的各种因素来决策公共产品的供给为由社区内部需求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使一个村或一个乡范围内多数人的需求得以体现。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村民自治。由全体农民或农民代表对本社区的公益事业项目进行投票表决,使农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渠道充分表达自己对公共产品的意见。改革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导入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为防止无效公共物品的过度供给与农民急需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应借助公共物品供给效应最大化原则,按农民的需求来供给。因此,如何完善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农民对公共物品的真实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实施自下而上的公共决策机制,并通过这一机制来满足农民的需求与偏好。其实现途径就是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充分实行村民自治,使农民的需求得到充分的反应,由多数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进行表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需要制定和完善决策机制和制度主要有: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和民主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10参考文献:张兴文、李红霞:财政与税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朱钢、贾康:中国农村财政理论与实践[M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