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各国正史上通常会把带有自卫性质或者民族解放性质的战争视为正义战争,把侵略战争或者为争夺霸权而战视为非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是指为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反动阶级的政治服务的,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灾难的战争。2、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3、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4、人道飞行:执行人道主义飞行任务主要是运输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例如A国和B国打仗其他国家用飞机为那些难民提供生活用品或医疗物资。5、群体盲思是指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倾向让自己的观点与团体一致,因而使整个团体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进行客观分析的决策过程。。6、公地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如草场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等。二1、越南战争为何被称为“冷战中的热战”?越南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争霸格局。美苏两国为了争霸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美苏之间的“冷战”。自1954年起,分裂的越南就成了两个制度激烈冲撞的战场。越南在冷战对峙局面下,最后发展成为一次新的局部战争,所以人们称之为冷战中的“热战”,越战中的“冷战”2、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人主要分成几个等级?各叫什么名称?等级序列名称备注特权阶层1天皇2贵族(皇室家族)3将军4大名5武士平民6农民7工匠8商人非人9贱民(秽多等)不可接触者不可当做人3、康德道义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康德认为,“人必须为尽义务而尽义务,而不能考虑任何利益、快乐、成功等外在因素”〔7〕,认为道德行为的动机是善良意志,这种善良意志不是因快乐而“善”,因幸福而“善”或因功利而“善”,而是因其自身而“善”的“道德善”。4、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了什么?成年人对于权力者有很大的服从意愿,能去做出几乎任何尺度的行为,5、简述战略欺骗对于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意义。战略欺骗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错误,导致了德军在西线的大部分兵力、兵器(共23个师)被浪费在加莱地区,而在诺曼底仅为6个师3个团,仅仅约占其总兵力的2%,因兵力单薄无法抵御盟军的登陆。盟军登陆后,并没有完成当日的任务,没有占领预定的地域,5个海滩只有两个相连。上岸的人员和装备大大低于原估计:人员少20%,车辆少50%,物资少70%。如果德军大举反攻,盟军势必陷入窘境,或许会出现更大的安齐奥,甚至重演1915年的加利波里。正是由于欺骗计划、隆美尔不在前线及希特勒把装甲部队控制在自己手里,盟军平安度过D日这个“历史上最长的一天”,在希特勒大吹大擂、隆美尔苦心经营的“大西洋堡垒”,撕开了一个80公里宽的大缺口。6、中东战争的根源是什么?英国的两份自相矛盾的文件:英国在一战时分别发表了《麦克马洪书简》(1915)和《贝尔福宣言》(1917)前者同意在中东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后者则“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三论述1、犹太人的崇智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智观有何异同?相似之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特别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崇智主义和功利思想,极类同于犹太人“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的神圣——世俗化思想。不同之处:崇智的观念和学习的思想在犹太文化中仅次于敬神的地位。在中国,崇智主义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神圣性的基石,也缺乏历时性的持续保持,并伴随着某种非智化的对立因素存在。儒家重“忠孝仁义信善礼”,“智”的位置不重要。道家则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典型的反智主义思想。老子:绝圣弃智;庄子: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同时,“智”往往成为历代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焚书坑儒”竟然在后世得到相当的推崇和模仿。学习,是犹太人的一种世界观,向一切学习,以学习得生存,以学习得发展。中国文化从未将崇智主义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学习只是一种工具。中国的“智”一开始就有极大的偏谬,局限于人文知识领域,忽略了对自然知识的关注。中国的“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智主义”的危害作用,死读书、读死书。知识分子的地位上,犹太人中,凡有知识者均得到普遍尊敬。中国知识分子地位微妙:馊先生寡大夫,甚至文革时“知识越多越反动”、“臭老九”2、戴季陶在《日本论》中说:“武士道这一种主义,要是用今天我们的思想来批评,他的最初的事实,不用说只是一种奴道。武士道的观念,就是封建制度下面的食禄报恩主义。”请谈谈你对此话的看法。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无条件、无理性的忠。两者是双向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武士道作用于军国主义的发展,无论在思想意识还是实际行动中。没有武士道的存在就不会有近代模式的军国主义。也就是说军国主义和武士道有前后继承的关系,并有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融为一体,两者犹如鱼水的关系,彼此是不能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