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1410351400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医药学概论》课程考核专业药学姓名王亚端准考证号141035140051.简述你对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解。(10分)中医学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为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辩证、养生、防治等各个方面做指导。中医学整体观念是由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为主构建而成的相对完整的学术体系。中医非常重视人体的完整性,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任何其他动物都是一样的是一个有机集体,每一个器官及关节都会相互呼应,相互调节,相互制约。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中医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等外在的变化,进行了解和判断内在的病变,已作出诊断之后进行治疗。之所以说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关的原因是: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由于环境和气温的不同人体会发生相应的反应,夏季容易中暑,秋季比较干燥,冬季常发生伤寒,因此人体容易发生一些疾病。中医整体观念在中医理论构建,传承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医学区别于西医学乃至近代其他自然科学得最大特点,在于其从奠基到发展完善的过程,始终贯穿了典型的东方传统的整体认识论思想。中医整体观念强调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合性,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在中医学中的具体体现。2.谈谈你对中医辨证论治的认识。(10分)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辩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3.中医学在观察和认识人体生理、病理时采用了哪些颇具特色的思维方法?(10分)中医重视宏观观察。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及病因病机学说等的形成,莫不是注重宏观观察的结果。在对人体组织结果,生理功能盒病理变化进行力所能及的观察推测盒自身的体悟的同时,对人类的生活及周边的事物,进行广泛的观察和分析,并根据观察根系的结果与人的生理,疾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出许多科学结论。那么中立的理论体系中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及病因病机学说等的形成,莫不是注重宏观观察的结果。故中医学虽是关于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但它确实综合运用了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各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宏观的另一层含义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和人类都是由有形可见的万事万物和无形可见的“气”构成的,而有形可见的万事万物包括人类,都是从无形的“气”派生出来的。它认为无形的“气”是构成自然界的基础,而有形之物与无形之气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只不过是存在和运动的方式不同而已,即无论是肉眼可见的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肉眼不可见的“气”,都统一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么中医对于认识人体生理也有不同的见解,认为人体和疾病是整体的、动态的、宏观的和模糊的,例如“阴阳五行”和“表里虚实”等。身心是统一的一个和谐的整体,强调身体内环境的和谐平衡,种是人体的精神状态特别重视对五张六腑的调节,讲究天人合一的基础思想,了周易、道家、儒家等哲学思想,特别是“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并把它们转化为中医学理论,来阐述和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和规律,中医学以元气论为根本,强调整体的分化性和由此决定的不可分解性,人的整体性具有原发的、先天的性质,并且用这种整体性来理解人的生理病理,并由此提出了脏象、经络等理论。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很符合人体本身结构的复杂性、精密性和个体性,具有感性的特点。对于人体的病理,中医学病理是强调对整体的影响4阴阳学说中阴和阳的基本含义?(10分)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阴阳的哲学含义: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气一物两体,分为阴阳。阴阳是气本身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含有对立统一的意思,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阴和阳之间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总规律:阴阳不仅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而且与天文、历算、医学\农学等具体学科相结合,—并成为各门具体学科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各门具体学科的发展。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构成了阴阳的矛盾运动,成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与矛盾的区别:阴阳虽然含有对立统一的意思,但是它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为:阴阳范畴引入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成为基本的医学概念。。在中医学中,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标示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和性态特征的范踌,既标示两种对立特定的属性,如明与暗、表与里、寒与热等等,又标示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如动与静、上与下、内与外、迟与数等等。5.阴和阳之间的关系包括那几个方面?(10分)阴阳之间有普遍性,关联性,相对性,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转化。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阴阳的相对性: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相互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无限可分性: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不断地一分为二,以至无穷。自然界任何相互关联的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类,任何一种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事物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无穷无尽的。阴阳的关联性:阴阳的关联性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应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即相关的基础之上的6.五行的基本含义和特性是什么?(10分)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是用以识别和归纳各类事物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而“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则是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木的特性:为“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火的特性:为“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土的特性:为“稼穑”,是指土具有播种和收获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7.根据五行学说人们是如何对各种具体事物或现象进行五行归类的?(共10分)物属性的五行分类: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特性,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相类比,运用归类和推演等方法,将其最终分成五大类:类比,推衍,(平行式推衍,包含式推衍)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即凡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化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8.简述五行学说中的生克乘侮关系?(10分)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9.简述气的含义及分类。(10分)气,在古代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所以在《公羊解话》中说:“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生,造起天地。”在医学领域中则认为气既是比精更微小的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而且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人体各种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气的概念,在中医学最早的经典医籍《黄帝内经》中使用极广,有人认为它是《内经》中哲学和医学理论的基石。应该说《内经》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的精气说,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气的理论。从人体生命的产生及形体的构成、各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精神活动等等,无不用气的理论加以阐述。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日人。”《六节脏象论》说:“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灵枢·决气篇》更具体指出“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10.简述气的生理功能(10分)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六个方面。1.推动作用: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血液的循环,津液的输布,都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方能维持正常。2.温煦作用:人的体温恒定,主要靠气的温煦和调节。3.防御作用:气能卫护肌表,防御外邪之入侵。4.固摄作用:固摄,就是控制,统摄的意思。5.气化作用:“气化”,是气的功能之一,即体内各种物质的化生和相互转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化生。二是指脏腑的某种功能活动。6.营养作用:作为物质的“气”,对人体具有营养作用。它不仅能“肥腠理”,荣四末”,而且“内注五脏六腑”,营养人体内外上下。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