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练习一、诗歌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6分)1、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试简析之。(4分)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张诗后两句分别从人的触觉、听觉、视觉来写雪。白诗四句分别从人的触觉、视觉、听觉来写雪。2.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诗的相同点。(2分)都写出了诗人的孤寂无眠。(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6分)《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4.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今人分析唐诗的一段言论,完成5-6题。(6分)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深刻地反映了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降级走上破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存在。……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可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李白的天才作品确已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李泽厚《美的历程》选段)5.请根据有关唐诗知识分析判断上述一首唐诗的作者是李白还是杜甫,并简述理由。该诗作者杜甫。因其具有杜诗的沉郁顿挫,深刻悲壮、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是又是严格工整的七律。6为什么说诗圣杜甫已不是盛唐之音?请参照上文来回答。(此题实为仿写题。可根据杜甫的风格和原文的对李白的分析来写)从形式来说,杜诗李白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凝聚在一定的形式、格律中,从而不再是一种天才美、自然美,而是一种人工美、世俗美,为后世提供了可以学到的范本;从内容来说,杜诗更多地关注国远民生,且充满忧患意识,不似李白那么飘逸洒脱,也明显地蕴含了这个阶级的停滞与走下破路。因而,李白与杜甫是两种风度,两种意境,两种格调,如果说李白是盛唐之音,那么杜甫就是另一种盛唐了。(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6分)8、上片的画线句近似口语,从中可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试结合语境,作简要解释。人在何处:怀念亡夫的忧伤;春意知几许:尽管柳色加深,但心中因存春梅凋谢的哀怨笛声而不觉春意;次第岂无风雨:历经沧桑,对一切感到变幻莫测,顾虑重重,心情凄伤;谢他酒朋诗侣:谢绝游赏的邀请,心情落寞、消沉。9、下片今昔对照,反映作者晚年精神面貌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窘迫。试结合上文,简析画线句所展现的心理活动。元宵夜的热闹繁华无心游赏,却又怀念昔日盛况,躲在帘内“听人笑语”。矛盾的心理中反映出心灵的哀思,蕴涵着无限的孤寂、悲凉。(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6分)[注]:陆游四十岁来夔州任通判,途中作诗道:“四方男儿事,不敢恨飘零”。两年后到南郑的王炎幕府里赞襄军事,使他得以亲临前线,心情十分振奋。这时他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有日。可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解散。以后他播迁于西川各地,无路请缨,沉沦下僚,直到离蜀东归。10、“茅檐人静,蓬窗灯暗”一句在词中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2分)渲染了萧条寂寥忧愁的气氛。11、上面这首词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借物寓意。请结合词作及背景资料对此进行鉴赏。(4分)杜鹃的啼鸣往往给人以凄婉动人的联想。诗人的人生历程在经历了从踌躇满志到失意孤独的过程之后,杜鹃的啼鸣更能引起诗人愁苦寂寥之情。作者把自己看成一只“悲鸟”,由杜鹃起兴,借物寓意,“况半世、飘然羁旅”,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失落和对时局的忧虑.。(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3题。(6分)12、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重阳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其中“佳节”也是这个节日。(3分)13、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3分)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1分)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1分)的情怀。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1分)二字,表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1分)的渴望。(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4—15题。(6分)14、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3分)“世外桃源”(或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表示年复一年,慨叹时间流逝之快。15、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A借桃花引出隐居的处所,将隐居山间的眼前景(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B借桃花曲折地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八)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完成16—17题。(6分)16、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情达意的写法上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3分)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17、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或另有见解?请简要阐释。(3分)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极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此题为开放题型,可以不同意而肯定其他字眼,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阅卷时不能只根据参考答案来判断,要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来定夺。详见下文解说。)(九)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18—20题。(6分)18、两首诗内容相近,都描写诗人怀念朋友,孤灯独坐,夜不能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凄苦悲凉的感情。19、在写法上,白诗纯用白描手法,而元诗则富于变化,虚实结合。两诗都写了“残灯”和“风”,白诗是客观描写,而元诗只是写主观的感受。。20、两首诗的第三句同写诗人在病痛之中都是传神之笔。白诗写“眼痛灭灯犹暗坐”,写出了诗人读完元稹的诗,勾起对好友的思念与关怀,以至不能入睡的情形。而元诗写“垂死病中惊坐起”,惟妙惟肖地摹写出诗人初次听到白居易被贬谪,出乎意料陡然震神态。(十)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1—22题。(6分)2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2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二、文言文阅读(42分)(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27题。(18分)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瑀,魏国丞相的属员,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极爱喝酒,并能长啸,又很会弹琴,每当他得意时,常常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或忘记了自己的躯体)。当时人多说他是痴呆子,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称赞他有奇异的才能。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当初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联姻,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都以大醉而幸免。到文帝辅政时,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生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文帝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阮籍骑着毛驴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以便内外相望。法令明白简约,十来天便回京。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从事中郎。到了文帝司马昭辞让九锡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书,见阮籍在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便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没有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有力,被当时的人所推重。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完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了生命。裴楷前往凭吊,阮籍披头散发,两腿向前叉开坐在地上,醉眼直视(前方),裴楷吊唁完毕就(赶快)离去。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世俗之礼的人,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黑眼珠)。因此世俗礼义之士像仇人般嫉恨他,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他。2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A.坏:拆除C.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D.造:访问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而:①表承接,②表修饰;B.与:①参与,动词,②跟、和,介词;C.为:①替,介词,②做,动词;D.以:因,介词)2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B)(①是“名士少有全者”的对策;③说他酒醉忘事;④是“性至孝”,痛伤其母之逝的表现)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管…不表现在神态上”错,例“青白眼”2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阮籍)极爱喝酒,并能长啸,又很会弹琴,每当他得意时,常常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自己的躯体)(2)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文帝说:“我平生曾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28—35题。(24分)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注:①不吝情:真率自然。②晏如:安然。③来:语助词。④羲皇:古帝伏羲。⑤徽:系弦的柱。2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具”应为“具备”之意。B项的“旧”是形容词作名词用,解作“旧朋友”,C项的“束带”由“束腰系”借代作“穿官服”。29、下面名中加点词的解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