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梦一、教学要求1.了解明代传奇。2.分析杜丽娘的人物性格。3.体会作品表达出的以“情”抗“礼”的进步思想。二、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汤显祖,临川四梦;青春渴望及人性追求;优美精妙的唱词。2.内容提示本文选自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惊梦》是《牡丹亭》中最富有神韵与表现力的一折,主要描写主人公杜丽娘的美貌与娇羞,描写她对美与爱的发现与拥抱。《惊梦》前的一出《游园》描写大家闺秀杜丽娘在丫鬟春香的引逗下来到后花园游玩,大自然的美景引发了她对青春的觉醒,产生了追求爱情的强烈愿望。《惊梦》则写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体验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三、作者生平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又号清远道人,出身于临川(今江西抚州)城东文昌里的一户书香之家。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而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义气”之士,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高尚品格。青年时代,汤显祖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34岁,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中进士。但他仍不肯趋附新任首辅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之类的闲官。在职期间,与东林党人邹元标、顾宪成等交往甚密。建立了二百余年统治的明王朝,进入汤显祖所生活的嘉靖、万历年间,已是千疮百孔、腐朽不堪。万历十六年(1588),南京在连遭饥荒之后,又发生大疫,汤显祖目睹朝廷的救灾大员饱受地方官贿赂反而得到升迁的事实,便于万历十九年(1591)毅然上疏,抨击朝政,弹劾权臣。这个震惊朝野的《论辅臣科臣疏》,使汤显祖遭到严重的政治迫害,被谪贬广东徐闻县典史。一年后移任浙江遂昌知县。在任期间,他清廉简朴,体恤民情,下乡劝农,兴办书院,抑制豪强,平反冤狱,驱除虎患,除夕放囚徒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些局部政治改革的成功,使汤显祖相信用“瞑眩之药”是能够医治明王朝的痼疾的。然而事与愿违,他在遂昌五年,虽然政绩斐然,百姓拥戴,却受到上级官吏的倾陷和地方势力的反对。黑暗的现实既堵塞了他施展个人抱负的道路,也浇灭了他依赖明君、贤相匡正天下的政治热情。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决计向吏部告归,回到老家临川玉茗堂寓所。就在这一年,他完成了代表作《牡丹亭》,接着又完成了《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加之早期的《紫钗记》(1587),汤显祖以“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构成一幅明末社会的现实图景。既然仕途不通,政治抱负无法实现,那就把批判与理想诉诸于笔端,通过作品去反映时代,反映他全部的爱和恨。在中国文化史上,汤显祖是最富有哲学气质的文学家之—。他13岁即师事泰州学派的三传弟子罗汝芳,后来又非常敬仰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思想家李贽和名僧紫柏禅师(达观),并提出了著名的“情至说”,以此肯定“情”是生活的客观规律,与封建主义“理”的教义相对立。这种先进的哲学观点,同复杂的政治斗争历程和丰富的社会经验融会在一起,为他的创作活动奠定了雄厚的思想基础和生活基础。汤显祖和玉茗堂汤显祖不但是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故事有情趣有性格的人。说他是一流的戏曲家谁也不会否定,其实,他更是一个真情使者,他用自己的一生,为读者、观众传递着真情。玉名堂是作者放飞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地方。一、生平思想1、生平:汤显祖是一个很性情的人,是一位唯情主义者。他用自己的一生,是对情的理解、研究和实践的一生。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真情、持守真情,活的真实。其一,应试,选择真实。作为书生很执著、刚正,表明了对真情的持守。汤显祖(1550——1616),晚年自号茧翁,江西临川人。出生于读书世家,汤显祖承袭了四代习文的家风。十四岁补为诸生,二十一岁中第八名举人。那时以初露头角,为人看好。而就是这位江西才子在进士考试中屡试屡败,直到三十四岁时,才中了排位二百一十一位进士。主要原因是两次拒绝了当朝首辅张居正要其为儿子陪考的要求,自谓: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直至张居正死后,汤显祖才进士及第。其二,为官。很理想化,充满了书生的浪漫,表明了对真情的追求。他为官十五年,是追求真情的十五年。官闲志不闲,为官正直,敢弹劾权奸,经常受到排斥和压制。在任浙江遂昌县令的五年期间,颇多政绩。最为感人的真正的人文关怀。他轻政减刑,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他抑制豪强兼并土地,使老百姓安居乐业。他所治理的地方,贼盗敛迹,夜不闭户,百姓无不称道。特别是尝试以情施政,创建其“至情”理想国很有新意。在除夕、元宵时,释放囚犯回家团聚,到时全部归狱,无一逃逸。他还为老百姓办了书院,使农家子弟有读书的机会。在他辞官回家时,百姓苦苦相留,为他建立了供奉的生祠。而吏部对他的考语是“浮躁”。其三,创作。回家后,他居住在临川的玉茗堂,构想和放飞着更大的人生理想。主要从事戏曲创作,在梨园小天地实现人生大舞台无法实现的愿望。他要以戏曲救世,以至情悟人。另一个任务从情的研究和探索。四梦有三梦创作于此。在玉名堂中他生活了十九年。四、作者作品1.作品概述汤显祖除《牡丹亭》外,还写有《紫箫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后三种与《牡丹亭》,合称“临川四梦”,亦称“玉茗堂四梦”。《临川四梦》中,《牡丹亭》、《紫钗记》的主题是青年男女爱情,而《邯郸记》与《南柯记》的主题,则是宦海沉浮,人生感叹。2.重点作品《紫钗记》大约写成于万历十五年(1587),其前身是前此十年之作《紫箫记》。《紫箫记》以唐人小说《霍小玉传》为蓝本,是汤显祖与几个朋友的共同创作,但未写完就付刻了。此剧改变了《霍小玉传》的悲剧性,而主要写了霍小玉与才子李益的爱情生活。《紫钗记》虽以《紫箫记》为基础,但作了较大的改动:更加细腻地表现了霍小玉对李益的痴情。而过分突出了黄衫客的作用,这显然是不适当的。《南柯记》与《邯郸记》都是汤显祖弃官之后的作品,分别取材于唐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两剧共同的特点,一是所写皆为梦境,这个总体上的构思,反映了作者的宦海沉浮如梦的思想和消极出世的情绪;二是所写虽为梦境,却仍表现了作者的某种理想:《南柯记》中对槐安国、南柯郡的描写,就是仁政思想的流露;三是对梦境中官场的描写,具有揭露和批判明代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一般认为,《邯郸记》的成就似高于《南柯记》。卢生和淳于棼,分别是两部作品的主人公,比较起来,对卢生的刻画更具艺术的真实性。另外,两部作品都有宗教色彩,而《南柯记》则更为突出,宣扬佛教教义的情节和文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牡丹亭》的故事梗概: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丽娘,年十六岁,尚未许配。杜宝为了使女儿成为识书达理的女中楷模,为她请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陈最良。因陈上《诗经·关雎》惹动了丽娘的情思。伴读的使女春香,偶而发现了杜府后的花园,并引领丽娘偷偷游了花园。久困闺房的丽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丽娘回屋后,忽作一梦。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丽娘醒来后,恹恹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渐消瘦下去。一日照镜子,见自己一下瘦成那个样子,忙叫春香拿来丹青、素绢,自画春容,并题诗一首于上。她又把梦镜说与春香,并让春香把那画叫裱画匠裱好。杜宝夫妇听说女儿病重,忙叫陈最良用药,让石道姑来念经,但都不见效。中秋之夜,丽娘病逝。死前,嘱咐春香把春容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山石下,又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这时,投降了金国的贼王李全,领兵围淮、扬,朝廷升杜宝为淮、杨安抚使,立即动身。杜宝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丽娘神位,又嘱托石道姑和陈最良照料。杜宝即带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军事危急,半路上杜宝让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临安。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原名柳春卿,因一天梦见一花园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树下,说她与他有姻缘,才改名柳梦梅。柳梦梅去临安考试,走到南安时,柳病宿梅花庵。柳病渐好时,偶游花园,恰在太湖石边,拾到丽娘的春容匣子,回到书房,把那春容挂在床头前,夜夜烧香拜祝。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自己回家。丽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对着自己的真容拜求。丽娘大受感动,与柳生欢会,自称是西邻之女。他们两人的夜夜说笑声,惊动了石道姑。一天夜里两人正说笑,被突然来的石道姑冲散。第二天夜里,丽娘只好得向柳生说出真情,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柳生只好把实情告诉了石道姑,并求她帮助。第二天,他们挖坟开棺,使丽娘还魂。道姑怕柳生与杜丽娘事情被发觉,当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临安。陈最良发现丽娘坟被盗,忙去扬州告诉杜安抚。陈最良还没到淮安就被叛军俘获,李全听说陈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师,又得知杜宝还有夫人和春香,就听从妻子的计策,谎说已杀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后放了陈最良。陈到淮安见了杜宝,即把小姐坟被盗,老夫人、春香被杀的事禀知杜宝,杜宝听后大恸。后杜宝忍痛修书两封,让陈最良送给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许钱、招降了李全,淮安围解。丽娘他们到临安,在钱塘江边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试时,考试时间已过,多亏主考官才得以补考。这时,因淮、扬兵事,朝廷延期放榜。丽娘让柳生先去扬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后不久,来临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处恰与丽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扬州,听说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见杜宝。杜宝以为女儿已死,何以有女婿,并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临安侯审。杜宝回到临安,因军功升为宰相,陈最良升为黄门奏事官。这时,榜下,柳中了状元,可到处找柳不着。原来柳正被杜宝吊打,因为在柳身上搜出了丽娘的春容,在杜宝认为柳是盗墓贼。这时,主考官苗舜宾听说后,赶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诉杜宝,柳生已考中状元。杜正气恼时,陈最良来到,说小姐确实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认为是鬼妖之事,请奏皇上,灭除此事。陈把此事告诉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来对证。金銮殿里,众人齐到,皇上用镜子照,看有无影子、断定丽娘确实是活人。杜宝硬说丽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变的,后经皇上裁决让他们父女、夫妻相认。丽娘又劝柳生拜认了岳父杜宝,全家人大团圆。六、课文讲解1.课文朗读可布置学生分段朗读;如有条件,可以找昆曲《牡丹亭》选段放给学生听。2.课文分析①文章脉络:这天,天气晴好。早晨,阵阵莺声燕语,把杜丽娘从睡梦中唤醒:满眼是明媚的春光,即使是身在深深庭院的人,也不可抵挡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昨夜点上的沉香已经燃尽,没有做完的针线活就让它抛在一边,年轻人急切地要走到花园里去,她们只觉得今年对春光的关切之情要明显地胜似去年。这开首一支曲便写出了杜丽娘的少女情态,如茅暎所评:“娇姿弱质,百态横生。”同时寥寥数笔,写出了闺中清晨特有的环境,如三妇所评:“宿火已销,残绒未理,绝妙晓窗情景。”春香给小姐送来镜台衣服,杜丽娘梳妆打扮起来:袅袅晴丝,摇漾如线,闺中人正是从这若有若无的游丝中窥见了春的踪迹。这心细如发的观察,正体现出杜丽娘对春的敏感和热爱。她对镜梳妆,从镜中看见了自己,却觉得自己是被镜子偷看了去,陡然害羞起来,一不小心,把发髻也给弄歪了。即使在闺房里,自己的美也生怕被别人看见。这种青春少女的羞怯心理,被汤显祖那支生花妙笔表现得惟妙惟肖。看到小姐这样美,春香忍不住说了一句:“今日穿插的好。”这一下引起了杜丽娘的共鸣:“你说我裙衫真明艳,花簪这么讲究,你可知道爱美是我的本性呀?我的美,就像这大好春光一样没人看见。”面对着春香的称赞,杜丽娘充满自信。这是她对自己青春美的深情妙赏,同时也伴随着这种美不能被人发现的青春落寞。走进花园,眼前的景物一下子吸引住杜丽娘的视线,她不禁感叹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万紫千红的花儿竞相开放,到处是莺歌燕舞。亭台楼阁在云霞衬托下显得格外华丽,画船在烟波中荡漾。第一次领略到如此美好的春光,杜丽娘不禁心旌摇动,如痴如醉。她想:“我以前独守闺房,怎么忽略了这样美的春天呢!”这时,她又看到园中的断垣残壁,不由得伤感起来:“这么美丽的景致,却交付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