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建筑的特征;加强自然科学文章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字词积累】帷幕()屋脊()接榫()穹窿()埋怨()埋葬()翘起()翘首以盼()点缀()辍学()厦门()高楼大厦()角色()凤毛麟角()门槛()直栏横槛()哺育()戗兽()额枋()如翚斯飞()房檩()框架()切削()琉璃()【合作探究】中国建筑具体有哪些特征?请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特征。温馨提示:抓关键词,抓关键句。(一)个体建筑立体构成台基房屋屋顶(二)群体建筑平面布局(二)群体建筑平面布局鸟瞰故宫(三)结构方法(三)结构方法(三)结构方法•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四)斗拱(五)举折(宋)举架(清)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五)举折(宋)举架(清)古建筑坡屋顶七檀举架示意图六、屋顶的装饰作用(六)屋顶:翘起如翼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七、颜色的选择——朱红(七)着色:朱红、彩绘八、部件的装饰作用(八)装饰瓦当脊吻(九)用材装饰:琉璃砖瓦浮雕琉璃八、建筑材料的装饰彩漆木刻基本特征:立体构成平面布置结构方法斗拱举折、举架屋顶颜色的使用装饰部件用材装饰总体特征结构特征外观装饰总分主次着重介绍:中国建筑的平面布置﹑结构方法、斗拱的作用﹑屋顶的特点。作者介绍中国建筑九大特征时,着重介绍的是哪几种?为什么这么写?原因:文章在说明一件事物时,往往不会平均用笔,而是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讲究对材料的详略处理,重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难理解的详写﹑容易理解的略写,科技前沿的详写﹑大家熟知的略写等等。思考: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文章内容非常丰富,但是繁而不乱,有条不紊。那么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试结合九大特征的说明顺序来分析。采用了科学的说明顺序:事理逻辑顺序,由总到分,由主要到次要。三种常用说明顺序:一、空间顺序——按事物方位为序二、时间顺序——按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三、逻辑顺序——A、由总到分B、由主要到次要C、由现象到本质D、由原因到结果E、由一般到特殊【自主思考】文章的标题是“中国建筑的特征”,文章哪些段落具体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征呢?第3-13段那么文章其他部分谈到了与“中国建筑”相关的哪些内容?1-2: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谈中国建筑的影响。14-19: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20: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小结】全文的整体结构一、(1-2)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引论】二、(3-13)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三、(14-19)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四、(20)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结语】引子:建筑体系的分布建筑体系的历史“西、东、南、北”“至迟、3500年来”广久(空间)(时间)思考:在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之后,作者又提出了什么问题?(1)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2)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文法词汇文章大文章小品文中国建筑的法式和惯例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建筑或建筑群宫殿、庙宇等山亭、水榭、一轩、一楼等语言与文学建筑学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来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怎样理解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文法”一种比喻说法。中国建筑几千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守之则能体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创新则能建造出各具其妙的独特建筑。有“拘束性”,也有灵活性。“词汇”中国建筑中如一轩、一楼等那些相对独立的建筑个体,如同“词汇”遵循“文法”构成文章一样,它们能遵循中国建筑法式组织起来,形成建筑的整体。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可译性”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理解性。之所以需要理解,是因为各民族建筑的表现风格不一样;可理解的基础在于它们的“同一性质”。在文中,作者主要强调了各民族建筑在相同的内容中的不同形式。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强调了各民族建筑在相同的内容中的不同形式“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的个性。”——梁思成“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失的现象。”——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结语】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么?合作探究:(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2)语言简明、严密、准确课堂实践: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2、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作“抖”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斗和拱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3、在其他建筑体系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穹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打比方)(下定义)(做比较)4、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翬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5、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引资料)(在比较中举例说明)上海交大工程馆中国人大明德楼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牛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