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14年11月中国移动4G无线网络扩容标准2目录一、前言.................................................................................................................................1二、建设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网络规划指标...................................................................................................................2四、组网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技术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建设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五、项目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1一、前言为了指导4G无线网络扩容工作,总部计划建设部会同技术部、网络部制定了《中国移动4G无线网络扩容标准》,请各省公司在工程建设中遵照执行。本标准由总部计划建设部负责解释。无线网扩容分为两个部分:本地网用户数扩容和小区载频扩容。其中,本地网用户License扩容主要基于本地网用户数需求进行扩容;小区载频扩容需综合考虑无线资源利用率、有数据传输的RRC连接用户数和小区吞吐量的情况进行扩容。二、本地网用户数扩容标准基本功能软件包按照本地网用户数需求扩容。基本功能软件包是按照忙时平均RRC连接数采购,报价单位共8档:0.1万、0.5万、1万、2万、5万、10万、20万、50万,软件许可在本地网内实现资源共享。扩容规模=档位取整(规划期末忙时平均RRC连接数-现网配置)规划期末忙时平均RRC连接数=规划期末用户数*激活因子(忙时平均RRC连接数/用户数×100%)。注:激活因子与用户业务模型、用户分布相关,各本地网情况不同取值不同,实际操作中是按照本地网由各地市公司按月统计预测取定。统计周期建议为一周,统计数据取周平均,具体方法如下:1)统计:网管统计小区RRC连接用户数平均值,统计粒度为15分钟,具体统计方法参考附录1;2)计算:计算小区忙时RRC连接用户数平均值,累加本地网所有小2区数值,并在统计周期内取平均,获得本地网忙时RRC连接用户数平均值。其中,本地网所有小区取相同忙时。三、网络规划指标四、二、小区载频扩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小区载频扩容标准包括两个原则,满足任意一个原则,则需实施小区载频扩容。1、小区载频扩容原则一和实施建议(1)小区载频扩容原则一在统计周期内,当小区忙时内有效RRC连接用户数大于设备有效承载能力的概率大于2%,通过增加载频扩容。其中,统计周期建议为一周,统计数据取周平均;有效RRC连接用户数指在采样点时刻有数据传输的RRC连接用户数;设备有效承载能力指在标准配置下,系统设备能够承载的有数据传输的最大并发RRC连接数。根据设备规范要求,4G网络一期、二期工程单载波承载能力为200,三期工程单载波承载能力为400。(2)小区载频扩容原则一实施建议建议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小区载频扩容:1)统计:网管统计小区各采样点有效RRC连接用户数最大值。目前网管统计粒度为15分钟,难以支撑扩容标准2%的忙时样本统计要求,建议推动更小粒度的统计能力。初步建议统计粒度为1分钟,具体统计方法参考附录1;2)计算:计算小区忙时内各采样点有效RRC连接用户数大于设备有3效承载能力的采样点比例(概率),并在统计周期内取平均;3)判断:判断小区忙时内有效RRC连接用户数大于设备有效承载能力的概率是否大于2%,如果是,则需扩容;4)扩容:增加小区无线载频,实施小区载频扩容。2、小区载频扩容原则二和实施建议(1)小区载频扩容原则二在统计周期内,当忙时TD-LTE网络无线资源利用率大于利用率门限,且忙时有效RRC连接用户数平均值大于用户容量门限,且小区忙时下行流量大于下行流量门限或小区忙时上行流量大于上行流量门限,通过增加载频扩容。其中,统计周期建议为一周,统计数据取周平均;TD-LTE网络无线资源利用率=MAX{忙时上行业务信道利用率;忙时下行业务信道利用率;忙时控制信道利用率};各指标定义参考附录2;利用率门限初步建议为100%,用户容量门限初步建议为30个,上行/下行流量门限初步建议为1GByte/5GByte。各门限设定原理参考附录3。(3)小区载频扩容原则二实施建议建议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小区载频扩容:1)统计:网管统计小区无线资源利用率相关指标,小区有效RRC连接用户数平均值,上行小区流量和下行小区流量,统计粒度为15分钟,具体统计方法参考附录1;目前部分厂商和省公司网优平台暂不支持无线资源利用率中“控制信道利用率”和有效RRC连接用户数平均值的统计功4能;2)计算:计算小区忙时无线资源利用率平均值,小区忙时有效RRC连接用户数平均值,小区忙时上行总流量和忙时下行总流量,并对各指标在统计周期内取平均;3)判断:判断上述各指标是否均大于所设定的门限,如果是,则需扩容;4)扩容:增加小区无线载频,实施小区载频扩容。5附录1:TD-LTE网络扩容评估各指标统计方法RRC连接用户数平均值:主设备以100ms为测量取样周期,记录取样时刻的RRC连接数,每15分钟对各取样时刻RRC连接数进行平均并通过网管系统输出。激活因子:激活因子与用户业务模型、用户分布相关,各本地网情况不同则取值不同,实际操作中是由各地市公司按周统计取定。激活因子=(忙时RRC连接用户数平均值/用户数×100%)。有效RRC连接用户数最大值:主设备以100ms为测量取样周期,记录取样时刻有数据传输的RRC连接数即有效RRC连接数,以统计周期例如1分钟取各测量点有效RRC连接数的最大值,并通过网管系统输出。有效RRC连接用户数平均值:主设备以100ms为测量取样周期,记录取样时刻有效RRC连接数,每15分钟对各测量点有效RRC连接数取平均值,并通过网管系统输出。上行小区流量:网管在15分钟内,累加小区用户面通过空口成功接收的PDCPSDU字节数,即小区用户面PDCP层从下层接收到的PDCPSDU字节数,获得小区用户面上行字节数,即为小区上行流量;下行小区流量:网管在15分钟内,累加小区用户面通过空口成功发送的PDCPSDU字节数,即小区用户面PDCP层向下层发送的SDU字节数,获得小区用户面下行字节数,即为小区下行流量。上行业务信道利用率相关统计:网管统计15分钟内上行PUSCHPRB占用平均数和上行PUSCHPRB可用平均数;6下行业务信道利用率相关统计:网管统计15分钟内下行PDSCHPRB占用平均数和下行PDSCHPRB可用平均数;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相关统计:网管统计15分钟内下行PDCCHCCE占用平均数和下行PDCCHCCE可用平均数。7附录2:TD-LTE网络无线资源利用率定义TD-LTE网络无线资源利用率通过系统忙时“上行业务信道利用率”(PUSCHPRB利用率)、“下行业务信道利用率”(PDSCHPRB利用率)和“控制信道利用率”(PDCCHCCE利用率)三者间的最大值来表征,具体公式如下:TD-LTE网络无线资源利用率=MAX{忙时上行业务信道利用率;忙时下行业务信道利用率;忙时控制信道利用率},其中:忙时上行业务信道利用率=忙时PUSCHPRB利用率=忙时上行PUSCHPRB占用平均数/(忙时上行PUSCHPRB可用平均数×K);忙时下行业务信道利用率=忙时PDSCHPRB利用率=忙时下行PDSCHPRB占用平均数/(忙时下行PDSCHPRB可用平均数×K);忙时控制信道利用率=忙时PDCCHCCE利用率=忙时下行PDCCHCCE占用平均数/(忙时下行PDCCHCCE可用平均数×K);其中,K值含义:考虑到系统内干扰水平控制、接入控制、切换预留资源等因素,系统稳定可用资源引入K值。初步建议取值为K=0.5,后续可根据现网情况进行验证和修正。8附录3:TD-LTE网络小区载频扩容门限建议小区载频扩容各门限目前建议值如下,后续需根据现网情况进行验证和修正。利用率门限:目前4G无线网络按照邻小区负荷50%进行干扰规划建设,因此当K=0.5,初步建议利用率门限为100%。用户容量门限:目前按照网络规划要求,邻区50%加扰下,小区边缘速率为1Mbps,因此单用户感知速率要求暂设定为1Mbps。根据LTE网络满负荷下的设备有效承载能力测试结果,按照1Mbps的速率要求,用户容量为30个左右,因此初步建议用户容量门限值为30个。随着网络逐步发展成熟,可基于业务类型、用户行为等细化用户感知速率门限。小区流量门限:目前按照网络规划要求,在邻区50%加扰下,小区上/下行平均吞吐量要达到2Mbps/11Mbps,因此初步建议小区忙时上/下行小区流量门限为1GByte/5GBy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