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教学设计利用故事、图形等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紧扣“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的重点,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故事、图形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有关自然的、社会的、人类自身生活的,或是物质世界,或是精神世界,能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在学生口述自己想像成果的同时,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学生写作打下一定基础。设计理念: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注重学生自我发现;2、注重教学的层次性,寻(作者观点)、理(文章思路)、辨(对话交流)、拓(思维延伸)有机结合。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探究与对话中强化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议论文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学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2.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探究、对话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作者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拘泥于固有模式,要富有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了解文体特征,初步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事实论证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论证的方法和思路,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课前板块:课前预习指导表。板块一:活字典汲取孜孜不倦根深蒂固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板块二:厉器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和论据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方法:事例论证法、引用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类比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较论证法、事理论证法、推理论证法(归纳法、演绎法、转化法),分类论证法。课前板块:课前预习指导表。板块三:与作者对话1、本文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用什么方法论证观点的?板块四:名人故事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板块五:我的搜集具有创造精神的其他的名人故事板块六:谁能帮帮我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板块一:头脑转转转。板块一:头脑转转转。大家还记得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他的老搭档范伟的一部小品《卖车》吗?其中有这么一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赵本山:“错。媳妇答。”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大家边看边想:范伟答错了吗?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美]罗迦·费·因格1、学习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2、学习并掌握举例论证方法。3、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作者介绍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字词汲取()根深蒂固()锲而不舍()孜孜不倦()不言而喻()轻而易举jídìqièzīyù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勤勉的样子。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本文主要论述一个什么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板块二:慧眼识珠。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结性的语句。板块二:慧眼识珠。1、作者在本文开头通过图形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3、朗读5、6、7段,归纳“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4、课文举了约翰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发明交互式电子游戏的事例,有什么作用?5、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6、有人认为创造力只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少数人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7、学了本文后,你觉得如何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板块二:慧眼识珠。1、作者在本文开头通过图形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进而告诉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板块二:慧眼识珠。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当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板块二:慧眼识珠。3、朗读5、6、7段,归纳“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1)有渊博的知识。(2)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板块二:慧眼识珠。4、课文举了约翰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发明交互式电子游戏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板块二:慧眼识珠。5、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板块二:慧眼识珠。6、有人认为创造力只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少数人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学了本文后,你觉得如何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板块三:画龙点睛。1、文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全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问题。文章最后一段集中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板块三:画龙点睛。2、你了解文章的结构吗?论证中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积累知识拥有创造性思维的必须要素活用知识坚信人人都有创造力持之以恒创造新人才的必备条件(层层深入)论证过程板块四:让思想放飞。1、交流课下搜集到的其他名人故事。2、把学习本文后的感受说给老师、同学听。贝多芬他幼年早慧,在年轻时就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也许是命运的捉弄,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他却失聪了。但是,在这之后的八年中,他依旧继续着音乐家的生命,大大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他是德国最伟大的乐曲家之一,创作了如:《英雄》、《命运》、《田园》等交响曲,《月光》、《热情》、《黎明》等钢琴奏鸣曲。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革命的旗手。他从小脑中就充满许多奇思妙想,例如4岁时就奇怪为什么罗盘针总是转向南方?它周围有什么东西推动它?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其余略。)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他重要的喜剧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在过去的几千年人类历史中,最独领风骚者为成吉思汗,而最具才华者是莎士比亚。”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有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中国戏剧家曹禺曾赞叹:“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板块五:创造思维大舞台。“0”的断想由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发言。板块六:牛刀小试。迁移阅读训练:阅读课外片断训练《创造性思维》给学生,检验议论文的阅读能力。创造性思维①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多少年来,这两个主人公一直被人们当作神童传颂,并且成为我国教育儿童、开发智慧的典范。可是,他们两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创造性思维,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②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虽然习惯性思维会使人得到一种前人已经作出过的合乎常理的答案,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使人囿于常理而无计可施。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③仍以上面两个典故为例。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秤,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当时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大象的体重。④同样,在儿童落入水缸之时,其他儿童想到的是怎样从水缸上面将落水者救出,这也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司马光救人成功,正是由于他突破了这一点,从而出现了破缸救人的壮举。⑤所谓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就扩散思维而言,要求人们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为事物本身的性质所束缚。比如,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按习惯性思维的逻辑,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思维,竟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就集中思维而言,要求人们通过逻辑分析,对经扩散思维而得出的设想,按照解决问题的要求去进行筛选和最优化。坚持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就有可能获得创造性的成果。⑥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教改中,我们应重新认识和评价“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重视并提倡创造性思维。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提到:“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本文第②段中也有一句话表达了与之同样的含义,请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2、本文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在结构(开头、结尾)和论证方法等方面的相似之处。3、文章第①段和第③、④段都讲了“曹冲称象”、“司马光破缸救人”这两个事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在第①段中的作用:在第③、④段中的作用: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课后板块:拓展训练:1、习作:《也谈创造性思维》。将课堂所学和课下搜集相结合,写一篇小文,观点要明确,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2、继续搜集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名人的故事。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