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时多媒体屏幕闪现《民族大团结》邮票中的藏、维、蒙、回、朝鲜等民族。师:“请问我们班上有没有少数民族同学?”(如果有)“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民族的宗教信仰、服饰、民俗。”中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生活的怎样呢?他们相处的如何?各族人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呢?今天,我们就来瞧一瞧这个大家庭。(多媒体出示课题)——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播放和多媒体屏幕上不同民族风情图片的闪现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对中国各民族的热爱之情。同时希望马上了解各少数民族的情况,求知欲望强烈。2、讲授新课:(1)学生活动:我们首先了解大家庭的成员。现在请大家做个小比赛,看哪一组说出的少数民族名称最多?设计意图:引入竞争,气氛活跃,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2)问: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屏幕显示《中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地图)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体现了新的教学原则和理念。结合地图,加深学生印象,了解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措施。过渡:提到少数民族,同学们都会想到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独特的民俗民风、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课件显示第87页两幅图片)学生活动:(1)请同学讲述火把节、泼水节的来历,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节日?(2)除了全国性的法定节日,国家还允许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节日,为什么?(讨论回答)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从而引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示第86页图片《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少数民族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答案。)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少数民族的自治权是不是无限的呢?(讨论回答)现在我们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这一制度我国建立了多少自治区、州、县?用这种制度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有什么好处?在这一制度下,各民族相处的如何?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包括哪些内容?(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分析引导)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小结过渡:针对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相对比较落后的具体情况,国家采取了哪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呢?(学生活动完成老师提问)设计意图: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基础建设的基本史实,明确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意义。4过渡: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是一次大好的发展机遇。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情况如何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及P90史海拾贝——布朗族三代住房的变迁。)(投影展示图片)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发展情况(1949—1998)问:看后大家有何感想?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图表对比说明,是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大变化有更为直观的认识。3、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党和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所作出的努力。只有坚持国家的统一和党的正确领导,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努力,少数民族地区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人民生活才会有更大的改善。(《爱我中华》音乐响起。)结束语:我们56个民族,犹如在座的50多位同学,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兴趣、爱好,但我相信,在学校和班集体的大家庭中,我们会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政策和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引下,在社会主义温暖的大家庭中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并进,一定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让我们一起朝着这个目标进发吧!(师生同唱《爱我中华》。整堂课在歌声中结束。设计意图:一曲《爱我中华》的主旋律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观赏和探究中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强化了中华民族意识和爱国主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交流: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创设学习氛围。欣赏音乐,师生交流。课前创设历史氛围,巧妙的使学生进入角色。设计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说课稿巴中六中:罗青一、教材分析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第一课,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2、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后一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巴中六中八年级学生思想活跃,但班上没有少数民族同学,学生对少数民族了解不多,课前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上,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2、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解决策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补充大量的图文视频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情况。通过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感知少数民族地区的变化。难点:怎样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解决策略:学生通过阅读小字、讨论,材料分析,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最后通过教师讲解达成共识。五、教法学法:教法:讲解法、探究式教学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交互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学法:阅读理解、讨论合作、史料分析、查阅资料等。六、课前准备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三个小组。设历史大擂台,每回答一个问题,为小组集体得一五角星,课后总结,看哪一个大组获胜,哪一个小组最棒。2、课前收集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交通、医疗等社会生活所取得的成就。七、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品味民族风情第二环节:探究民族政策第三环节:共谋民族发展第四环节:升华民族情感第一环节:品味民族风情民族知识竞答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抽学生竞答完成。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民族知识竞答,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环节:探究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新型的民族关系,采取了一系列帮扶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1、少数民族分布的区域。用课件打出《我国的民族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看一看,找一找。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并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学生:观看投影,回答问题。(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初中地理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2、解放前我国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如何?社会地位怎么样?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观看西藏农奴的基本情况。设计意图:以西藏农奴为代表,了解我国解放前少数民族生活状况。3、出示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图片,通过两个问题引出本课的重点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问题1:今天的西藏的全称是什么?这一名称体现了我国哪项制度?用书上的语言回答这一制度在我国有怎样的地位?问题2:除西藏自治区外,我国还建立了哪些自治区?还有哪些不同级别的自治机构?问题3:此次大会体现了西藏人民拥有哪些权利?(出示民族区域自治图及让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册,完成以上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进行提问,培养学生对种类资料的使用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符合初二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4、出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并通过错误言论的辨析,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中央的统一领导→前提聚居区→基础自治权→核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辨析,进一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内涵,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热情,并籍此深入理解这一政策。)教师过渡: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新制度、新景象,开创了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崭新局面。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学后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汇报出示探究的结果。)合作探究:1、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具体表现:文化上: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习俗上: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经济上:安排建设项目,扶植民族经济。3、想一想:新型民族关系中的“新”在哪里?旧的民族关系臣服战争和亲新的民族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环节:共谋民族发展1、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前让同学们收集少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交通、医疗等社会生活所取得的成就。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老师收集的一段视频,同学们随后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设计意图:结合课本与视频资料,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此活动意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2、讨论:结合本课所学,你认为以西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巨变的原因是什么?国家:进行民主改革;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西部大开发)。自身: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辛勤创造、劳动。(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讨论,突破本课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这一重点内容。)3、巩固练习。(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八、板书设计:第四环节:升华民族情感请同学们先观看视频“我们是一家人”,当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玉树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的时候,我们祖国人民是如何面对的呢?观看的同时请同学们对受灾的同胞们说一句话,让他们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播放视频),(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本课的主题。)教学反思:1、本课设计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和调动,巧妙地突破了重难点。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2、本课突出了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3、不正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课堂延伸:民族团结的事业需要大家来维护,你能举出对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共同发展有贡献的人物吗?请同学们以此办一份手抄报在班上展览。(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以西藏农奴为代表,了解我国解放前少数民族生活状况。通过对视频进行提问,培养学生对种类资料的使用能力。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