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第一课时杨焕明,1952年10月6日生于浙江温州。1982年在南京铁道医学院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到法国马赛免疫中心人类分子遗传实验室进行研究。曾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洛杉矶大学加州分校攻读博士后。1997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焕明现任中科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伦理委员会委员,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秘书长,中国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杨焕明教授与于军、汪建等创立了华大基因中心,为中国争取了人类基因组测序1%的任务,并提前完成。他们对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进行测序,并在2002年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被国际生物学界认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2002年杨焕明被《科学美国人》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产生与“肿瘤基因组计划”的搁浅是分不开的。美国从70年代起启动了“肿瘤基因组计划”,但是,不惜血本的投入换来的却是令人失望的结果。人们渐渐认识到,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人类疾病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测出基因的碱基序列,是基因研究的基础。这时,科学家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零敲碎打”地从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和研究出几个肿瘤基因,要么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1986年3月,杜伯克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癌症研究的转折点:测序人类基因组》的文章,这篇短文后来被称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书”。杜伯克说:“正确的选择是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这样大的项目也应当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携手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解读的四张图:物理图、转录图、遗传图、序列图。“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解读人的基因组上的所有基因,共分析23个染色体DNA分子中的四种碱基对。30亿个碱基对是一个很长的序列,为了更好地搞清这个长序列,需要有其他辅助工作配合。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分为两个阶段:DNA序列图以前的计划和DNA序列图计划。DNA序列图以前的计划包括物理图、转录图和遗传图。1.注字音核苷酸()辜负()和谐()恐怖()艾滋病()2.释词语对症下药:无米之炊:耸人听闻:héɡānsuānɡūfùhéxiékǒnɡbùàizībìnɡ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症,病症。下药,用药。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成事。今基本定型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使人听了非常震惊。耸:使人吃惊。阅读课文,找出每段的关键词并为文章划分结构。第1段:“重大工程”、“科学计划’’第2段:“具体目标”、“基础”第3段:“意义”第4段:“第一是规模化’’第5段:“第二是序列化”第6段:“以序列为基础”“特点”文章每一段的一些关键词都有助于我们把握相应的关键信息第7段:“第三是信息化”第8段:“第四是医学化”第9段:“第五是产业化”第10段:“第六是人文化”第11段:“冲击”第12段:“共同的基因组”、“保护”、“平等”第13段:“共同财富与遗产”第14段:“隐私”第15段:“自然进化的产物’’第16段:“知情权”第17段:“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第18段:“基因安全”依照这些关键信息,文章的大致脉络是先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接着是这一计划的意义,最后是谈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2段)交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第二部分(第3—10段)从六个方面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产业发展的巨大导向性意义。第三部分(第11—18段)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之后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文章结构第三部分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第11—16段)说明人类基因组计划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明确基因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人类在遗传上是平等的,应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第二层(第17—18段)阐述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强调基因安全的重要性。第二课时1.如何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宗旨与具体目标?【提示】作者在文章的第2段利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宗旨与具体目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层次:一是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这是基因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最终揭开人体奥秘。这个目标“定时、定量、定质”,要求高,难度大,但意义非同寻常,可谓艰巨而光荣。2.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六个方面的导向性意义,请指出来,并说说这六个方面的中心意思。【提示】第一,是规模化。生物学家第一次从整个基因组的规模去认识、研究一个物种或多个物种(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全部基因。第二,是序列化。生命科学以序列为基础。第三,是信息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是借助了生物信息学,也借助于把地球变小的网络。第四,是医学化。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把它的成果医学化,已在医学方面为人类造福。第五,是产业化。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带动21世纪生物产业的发展。第六,是人文化。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人文角度来说,连同人性、人权、平等、社会结构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都将重新讨论”。3.文中说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有“自然科学的‘双刃剑’性质”,这句话对于文本来说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提示】这句话出现在第17段。所谓“双刃剑”是指它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从结构上来看,这句话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总结第3~16段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正面意义,又开启下文,总结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负面影响。从内容上来看,这句话对于全文内容起到统摄作用。文本的第3~16段,从规模化、序列化、信息化、医学化、产业化和人文化六个方面阐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导向性意义,即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文本的第17、18两段,重点谈论基因组计划可能给人类带来的不安全影响,即它可能会造成的恶果。4.文中“‘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这里讲的是人类的奥秘彻底揭开之时,人类基因组计划只是序幕),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这一句话应怎样理解?【提示】这是从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角度而言的。科学的使用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能被少数生物恐怖主义者或其他人类公敌所利用,还可能被滥用或错用。例如:克隆人、制造非人非兽的怪物,利用基因技术选择优良人种,利用基因技术制造基因武器等。基因技术一旦被滥用,人类的伦理和法律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甚至不复存在,那时人类灭亡的结果就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所以要求人类在滥用发生之前研究好其伦理、法律问题及对策,防患于未然。5.作者在文中说“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这是为什么?由此表明了对于科学研究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意识?【提示】作者认识到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担心这些信息落在生物恐怖主义者或者人类公敌手里,将导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的结果。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会在语言上给生物恐怖主义者以暗示,造成“基因原子弹”的爆炸。用“人类基因组计划”在人文性上远远超过“曼哈顿原子计划”,防患于未然。由此表明,对于科学研究,我们应该培养人文意识,科学研究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于人类,同样也会“造孽”。科学必须以人文为引导,向着有利于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努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之一。6.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实例加以说明。【提示】⑴做比较,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2)举例子,如“这些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成为第一代能识别‘敌’‘我’的种族或群体特异性生物灭绝武器。举几个例子:从人种来说,白种人中不少见的对艾滋病(AIDS)病毒的天然免疫功能,在亚洲人(黄种人)中还没有发现或极为少见”等。(3)列数字,如“而中国至今没有发现过的CF(囊泡纤维化),在白种人中的发病率却为1/400,人群中的携带者的比例为1/30—1/20”。7.结合文本相关内容,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下一个定义。【提示】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以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为科学宗旨和具体目标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8.文章有哪些写作特点?【提示】⑴全文高瞻远瞩、举重若轻,把尖端的科技项目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便于交流,便于读者接受。⑵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说明具体,便于读者对这一尖端科技知识的了解。⑶用准确的科技术语诠释科技成果,用词准确,解释全面。⑷文章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又体现了人文关怀,有很强的可读性。本文通过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导向性意义,阐明了该计划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反映了我国在基因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睿智;并号召加强国际合作,走科学良性发展的路子。本文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并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说明效果。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1)研究途径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4个字)(2)最终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答案:(1)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2)绘制成人类迁徙地图1.预习《南州六月荔枝丹》。2.请以“××的意义”为题,写一个说明性的文段,使用总分结构。(200字左右)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做出的贡献1994年:我国HGP在吴旻、强伯勤、陈竺、杨焕明的倡导下启动,最初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863”高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先后启动了“中华民族基因组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和“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结构和功能研究”。1998年:在国家科技部的领导和牵线下,在上海成立了南方基因中心。1999年:在北京成立了北方人类基因组中心。1999年7月:在国际人类基因组注册,得到完成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一个约30Mb区域的测序任务,该区域约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称之为“1%计划”。1999年9月1日:国际公共领域测序计划接纳中国,杨焕明教授领回任务。1999年11月12日: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中科院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局、“863”计划生物领域专家委员会召开“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完成1%基因组测序工作”专家讨论会,决定由“863”计划出资3000万元,中科院出资1000万元。1999年11月29日:科技部下达对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南方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拨款通知,中科院同时下达专项经费。2002年4月:我国科学家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分配的1%的测序任务。“不要小看这1%,它代表着中国科学家在这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上,已经刻上了中国人的名字。”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联系人、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杨焕明教授说。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