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教学大纲》临床本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Lemology(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前言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属内科学的一个专业,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和儿科学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其重点在于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防治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打下基础,有助于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兰娟、任红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版《传染病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讲课、自学、实习、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教学。本大纲确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医学本科专业传染病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每章的“目的要求”项目中,指出掌握、熟悉与了解三级要求;要求“掌握”的要讲深、讲透;要求“熟悉”的要重点讲解;要求“了解”的只作概括性介绍。各章节内容以“深入讲解”,或“全面讲”,或“一般介绍”加以区别。必需掌握和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能融会贯通,用横线标示予以强调。必须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课程的基本内容,在每一章节的目的和要求中加以叙述。总学时为45学时,其中理论学习39学时,见习6学时。本课程为考试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平时考核或作业占40%。教学时间分配内容理论课实验学时数总论4病毒性肝炎53病毒感染性腹泻0脊髓灰质炎0流行性感冒(禽流感)1麻疹1水痘和带状疱疹0流行性腮腺炎1肾综合征出血热2流行性乙型脑炎2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0巨细胞病毒感染0狂犬病1艾滋病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0手足口病1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0立克次体病0伤寒2细菌性食物中毒1细菌感染性腹泻0霍乱1细菌性痢疾1布氏菌病0鼠疫0炭疽0白喉0百日咳0猩红热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结核病0人感染猪链球菌病0败血症1深部真菌病0钩端螺旋体病1梅毒0回归热0莱姆病0阿米巴病1疟疾1黑热病0弓形虫病0隐孢子虫病0日本血吸虫病1并殖吸虫病0华支睾吸虫病0姜片虫病0丝虫病0钩虫病0蛔虫病0蛲虫病0旋毛虫病0肠绦虫病0囊尾蚴病0棘球蚴病0蠕虫蚴移行病0朊粒病0医院感染0感染性休克1感染微生态学简介0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0人工肝脏0感染性发热的诊断思维3复习答疑3消毒隔离制度3合计396总计45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感染(传染)的概念、感染性疾病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性疾病诊断方法、处理原则、病原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方法。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及其意义。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综合预防措施的重要性。2.熟悉感染性疾病的范围、学习感染性疾病的目的、感染过程中生物病原体和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及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类型。3.了解感染性疾病的性质和危害、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和流行因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检疫的概念、适应范围。教学内容感染病的性质及其危害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概念,以及相互关系。新发传染病及其种类。感染性疾病是有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其中容易传播并在人群中引起流行的感染病特称传染病。传染病是感染病中特定的一类,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对这些疾病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称为法定传染病。传染病学定义。学习传染病学的目的。第一节感染与免疫1、感染的概念:构成感染三大要素。传染与感染概念认识。感染病与传染病的关系。2、感染过程的表现形式: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显性感染。3、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耐药性及其发生机制。4、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变态反应。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1、传染病发生与发展:入侵门户及原发感染灶、定位、排出途径。2、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免疫机制。3、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各种代谢的改变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1、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第四节传染病的特征1、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后免疫。2、临床特点:⑴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⑵常见症状与体征。①发热: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等)、热度。②发疹:分布,顺序,形态,发疹日期,皮疹,粘膜疹。③毒血症状:表现及特殊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中毒性脑病)。④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⑤多器官功能损害,感染性休克。⑶临床类型,病情,病程。第五节传染病的诊断1、临床特点。2、流行病学资料3、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影象学检查。4、病原学诊断:病原分离培养、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动物接种等综合分析的重要性。第六节传染病的治疗1、治疗原则:早期治疗,防治结合。2、治疗方法:⑴一般治疗:隔离、护理、饮食等。⑵病原治疗或特效治疗:化学疗法,抗感染疗法(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病原体对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性),免疫血清疗法等。⑶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药物治疗,调整人体反应性的治疗。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和实施。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疫情概念。综合防治重要性。1、管理传染源:严格的报告制度,电话报告,填报疫情卡。病人接触者与病原携带者处理。治疗在控制传染病中的重要性。动物性传染源的处理。2、切断传播途径:良好公共卫生习惯、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公共场所消毒与杀虫。3、保护易感人群:增强身体素质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人工接种以提高特异性免疫力。药物预防。第二章病毒感染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目的要求1.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定义、肝炎病毒的种类及特点、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及其意义、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特点、肝功能检查及血清学诊断在肝炎诊断中的意义、各型肝炎的诊断依据、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2.熟悉肝炎的传染源、病理生理改变特点及病理解剖特点,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的选择及评价,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及药物选择,切断传播途径在病毒性肝炎预防中的重要性。3.了解肝炎危害性、并发症、后遗症、鉴别诊断及预后。管理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危害性。新发现的病毒性肝炎。2、病原学: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病原学特征。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乙肝和丙肝病毒的变异性、HBsAg亚型及临床意义。3、流行病学:⑴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隐性感染和病原携带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⑵传播途径: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及其意义。⑶易感性:普遍易感。⑷流行特征:季节,人群分布等。4、发病机制:免疫反应在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中的重要性。5、病理改变:临床各型主要病理变化。慢性轻、中、重度肝炎病理特点6、病理生理:黄疸、肝性脑病、急性肾功不全、出血、腹水、继发感染等。7、临床表现:潜伏期。急性、慢性、重型、淤胆型肝炎的主要表现特点。甲、乙两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小儿、老人、孕妇肝炎的特点。8、并发症和后遗症。9、实验室检查:⑴肝功能检查:胆红素、酶学、蛋白质功能测定。肝储备功能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测定。⑵病原体检测: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各种检测方法的评价。分子生物学检测的意义。⑶其它常规项目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10、诊断:⑴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⑵诊断内容:包括临床诊断(各型肝炎的诊断依据)、病原学诊断(甲、乙、丙、丁、戍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病理学诊断。⑶并发症:肝硬化、肝性脑病、出血等。11、鉴别诊断: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自身免疫性肝炎。12、预后:各类型肝炎的预后。肝炎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13、治疗:病人的休息及饮食原则。肝炎治疗药物种类及评价。抗病毒药物的种类和特点。抗病毒治疗适应症。免疫调节药物的种类和应用。重型肝炎与合并症后遗症的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14、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尤其是献血员的筛选和管理。保护易感人群,阻断母婴传播,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应用,核酸疫苗。第二节病毒感染性腹泻(自学)目的要求1、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2、熟悉本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教学内容1、病原学:轮状病毒、诺罗病毒和肠腺病毒2、流行病学:传染源为隐性感染者、患者,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人群普遍易感3、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轮状病毒主要侵袭小肠,主要为侵袭性腹泻;诺罗病毒主要侵袭空肠上段,主要为侵袭性腹泻;肠腺病毒主要感染空肠、回肠,主要为渗透性腹泻。4、临床表现: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特征为起病急,有恶心、呕吐、腹泻、厌食或腹部不适等症状,多数先吐后泻,粪便多为水样或黄绿色稀便,无粘液、脓血;诺罗病毒性胃肠炎以腹泻、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排黄色稀水便或水样便,有时腹痛呈绞痛,一般持续1-3天自愈;肠腺病毒性腹泻与轮状病毒胃肠炎相似,但病情较轻,病程较长,粪便稀水样,3-30次/日。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病原学检查、血清抗体的检测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针对脱水和腹泻对症和支持治疗8、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第三节脊髓灰质炎(自学)目的要求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2、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及免疫预防。教学内容1、病原学病毒的特点。2、流行病学传染源,经飞沫与粪便传播,人群易感性与免疫力,流行特征。3、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毒入侵部位,局部组织中增殖复制,病毒血症,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病变为主,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害最显著。4、临床表现各期的主要表现,各型的临床特点。5、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IgM抗体升高的意义。6、诊断与鉴别诊断与其他病毒性脑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麻痹症等相鉴别。7、治疗各期的治疗。8、预防减毒活疫苗的应用,传染源的隔离和排泄物的处理,个人卫生。第四节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一、流行性感冒目的要求1.掌握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2.熟悉重症流感的处理措施、流行性感冒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3.了解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其变异。教学内容1、病原学: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其变异。2、流行病学: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流感经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3、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病毒的入侵引起局部的病变及毒血症。单纯流感与流感病毒肺炎的病变。4、临床表现:其临床特征为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与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典型流感的临床表现。轻型流感、流感病毒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5、诊断:流感的疫情,临床表现,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等。6、鉴别诊断:其他病原体所致呼吸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等。7、治疗:对症治疗。抗菌素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8、预防:隔离病人,减少集会,接种疫苗。二、人禽流感目的要求1.掌握人禽流感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熟悉病原学特性、流行规律、实验室检查方法。3.了解并发症、预后及预防方法。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2、病原学:禽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分型与亚型,抵抗力。3、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人普遍易感,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流行特征。4、发病机制与病变:与流感发病机制相似。肺实变发生过程。病理改变:肺部炎症与多器官病变。5、临床表现:潜伏期。全身症状,呼吸道表现。重症多器官受损表现。6、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毒抗原及亚型抗原检测,亚型基因检测。病毒分离。X线胸片检查适应证。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的意义。7、并发症8、诊断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