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新文化运动教案平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刘波丽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更直观的再现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在互联网条件下的《新文化运动》一课。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选自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即辛亥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通过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兴起、主要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品质。教学重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影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分组讨论、启发诱导与知识竞赛相结合。教学过程:【穿越时空】提出问题:假设现在是1915年,在这一年里你会有什么样的经历?会有什么想法?并可能会采取什么行动?将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展开讨论,并选出执笔人整理同学发言,然后选出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主要观点,最后教师放映《再现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纪录片()并将要点归纳整理在黑板上:学生罢课示威;变革政治;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支持民主共和;抵抗日本侵略;学习宣传新思想;组织党团;实业救国。请同学思考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同学回答:一场思想斗争势在必行。这就是新文化运动,导入本课。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理论升华】引导同学将上述感性事实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归纳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列强加紧侵华,北洋军阀对外妥协卖国,对内残酷压迫人民,社会矛盾激化。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解2放运动奠定经济基础。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则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想的碰撞直接导致新文化运动。那么它是怎样的呢?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主要内容【自主阅读】请同学阅读课文P40,勾画出新文化运动的概况、代表人物、文化阵地、口号和活动基地。【知识竞答】同学合上书本,通过竞答的方式完成下表。时间兴起标志口号主要阵地主要活动基地主要代表人物1915年《新青年》的创办民主与科学《新青年》北京大学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教师通过互联网图片展示帮同学形成直观认识。()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其中:“德先生”: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音译)——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3请问同学下面这幅图是那所大学?请问同学下面这四幅图分别是谁?【直面历史】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再现,引导学生提取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师:材料中陈独秀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抢答:提倡民主,反对专制(=17003)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抢答: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材料:“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陈独秀材料:“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4──胡适《吴虞文录序》()师:可看出提倡?反对?抢答: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7003)师:下面我们请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给大家介绍一下!他()是谁?生:鲁迅。师:我们选择他的一部作品来感受一下。请看视频《祝福》()片断,大家思考祥林嫂是谁害死的?讨论:旧道德、旧礼教。师:对。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17003例如:“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可以说“干不了,谢谢。”师:提倡?反对?抢答: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师: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来,时代又赋予了她什么新的内容?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材料:“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5()()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唇枪舌战】怎样来评价新文化运动,教师将同学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小组1、小组2、小组3为正方,所持观点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发展有利;小组4、小组5、小组6为反方,所持观点为新文化运动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采用一分为二的历史观点来辩证的看待新文化运动。【步步登高】结合所学知识,研究鲁迅著作,出“文史学习园地”专栏。教学反思:通过本节教学,我认识到:1、互联网在历史教学中合理科学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采取一切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研究、去探索;3、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些问题的设计和要求超出了高一学生的能力要求;语言不够精练,表情不够丰富;时间布局不够合理。“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险。……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李大钊《庶民的胜利》6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