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1984、信息意识、获取文献信息2、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3、自然、社会、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扩充性、转换性4、知识性、传递性、针对性5、知识内容、信息符号、载体材料、记录方式6、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电子型、零次、一次、二次、三次7、ISBN、10、-、组号、出版社号、书序号、检验位二、名词解释1、P4情报:就是指为了解决一个特定问题从一定文献资料中提取或经过传递获得的知识。2、P4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概括,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和系统化了的信息,是信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3、P5文献:信息本身是看不见的,要使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信息保留下来并加以传播和利用,就必须使信息依附在某种载体上,文献就是这种载体的主要表现形式。4、P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现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5、P2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6、P6一次文献:依据作者本人的研究或研制成果创作的文献,即通常所说的“原始文献”、“第一手资料”。7、P7教科书:系统归纳和阐述某学科现有知识和成果的教学用书。8、P7工具书:供查找和检索信息和知识用的图书。9、P9期刊:指采用统一名称,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汇集许多个某著者论文的连续出版物。三、简答题1、P1信息意识的评价内容:(1)对信息科学的认识;(2)对信息的社会作用、经济价值的认识(3)对特定信息需求的自我识别;(4)能充分、准确地表达出对特定信息的需求。P3信息道德的评价内容:(1)了解国家在信息及信息技术方面制定的相关政策、法律、道德规范;(2)在获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遵守法规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3)了解知识产权中的“合理使用”的规定,尊重原作;(4)了解影响信息资源的社会和政治问题。2、P4从信息、知识和情报的定义可以看出,信息无处不在,信息的范围最大,信息中被人们认识的部分成为知识,而知识中被人们用来解决问题的部分成为情报。因此信息、知识和情报的关系是前者包含后者的关系。3、P7零次和一次文献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像;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者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在功效上具有参考性。4、P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量激增,信息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趋势。信息检索能力已成为新时代人才的一项必备技能,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这一能力尤为重要。早在1984年国家教委就要求各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并作为必修课,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文献信息的技能。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进程加剧,信息、物资、能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财富,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财富,信息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谁掌握了最新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信息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信息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的作用也日益重要。第2章文献检索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信息组织、文献检索、控制语言、分类语言、主题语言、描述规范2、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3、图书在版编目数据4、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5、选择质量较高的检索系统、提高检索者的检索水平6、查全率、查准率二、名词解释1、P12文献检索:是指把文献按一定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针对用户的需求找出所需文献的过程。2、P14信息描述: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文献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3、P17在版编目:是指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制有限的书目数据工作。4、P19检索语言:指文献检索中用来描述文献特征和表达信息提问内容的一种专门化的人工语言,是信息组织和文献检索共同使用的语言。5、P31查全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数与检索系统中与该提问相关的实有信息资源总数之比6、P31查准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数与检出的信息资源总数之比。三、简答题1、P14信息检索系统:是指一套完整的检索工具一般构成一个检索系统。根据检索工具的不同,分为手工检索系统和机器检索系统。手工检索系统主要是指二次文献所组成的检索性工具或卡片柜等,机器检索系统可分为机械检索系统和计算机检索系统,目前我国机器检索系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2、P14文献描述标准,即文献著录标准,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随着计算机在文献领域中的应用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在国际文献界实施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工程,为文献信息的描述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为国际文献描述的统一和标准化创造了条件。我国于1979年经国家标准局批准正式成立“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文献著录标准的工作。网络信息资源描述问题是近些年讨论最多的问题,是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十多年来,一系列的关于网络信息资源描述规范已推出,最著名最有的规范是《都柏林核心集》。3、P20我国历来都很注重对分类思想的研究,相关的有记载的研究文献源远流长,最早有记载的分类思想典籍可追溯至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所著的《别录》和《七略》,尤其是《七略》,历代学者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是我们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法,它首创的“七分法”对后世我国的分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大。到宋代,史学家、博物学家郑樵著《通志·艺文略》,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郑樵以其严谨、求实的态度设计了12大类、用细分的三级分类体系来类例图书与学术文化,这种分类体系在古典目录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后,我们的古典分类体系又经过多次的增补和完善,发展到清代中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体系,《四库全书》即是四部分类体系实践应用中的一个典范。到近代以后,特别是1905年清政府实施新学教育制度后,由于新学教育对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带来了极为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在整个文化教育领域尤其突出。旧的四部分类体系已经适应了新学科、新知识的发展,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出现了一些新的分类法,如皮高品的《中国十进分类法》等。新中国建立后,分类语言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按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方针,出版了一系列的分类法。1952年出版的人大法是建国后出版的最早一部综合性分类法。中小型法也影响深远。科图法是一部针对科学院系统的综合性分类法。4、P23《中图法》的类目体系也是一个层层展开的分类体系,但不是采用的“十分法”,而是依据对知识领域里的整体认识,首先将知识门类分作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同时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和文献分类本身的需要,增设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综合性图书两大部类,构成5大部类。其中社会科学部类扩充为9个基本大类,自然科学部类扩充为10大类,这就栬了22个基本大类。5、P25关键词语言是直接选用文献中的自然语言作基本词汇,并将那些能够提示文献题名或主要意旨的关键性自然语词作为关键词进行标引的一种检索语言。所谓关键词是指那些出现在文献的标题(篇名、章节名)以至摘要、正文中、对表征文献主题内容具有实质意义的语词,亦即对揭示和描述文献主题内容来说是重要的、带关键性的(可作为检索“入口”的)那些词语。6、P27-30文献检索的方法有:常用法、追溯法、循环法检索途径:外部特征途径、内容特征途径、其他途径。文献检索的程序步骤:(1)分析待查项目,明确主题概念。(2)选择检索工具。(3)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标识。(4)查找文献线索,索取原文。7、P21麦维尔·杜威于1876年首次出版了世界上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杜威十进分类法》,他为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DDC是世界献分类法发展上一个里程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杜威在管理上形成一个稳定的管理机构,将自己的财产投资于出版社,建立基金,负责DDC修订,保证了修订的顺利继续。第二次作业第3章计算机信息检索一、填空题1、脱机检索阶段、联机检索阶段、光盘检索、网络检索2、定题信息、回溯性信息、日常3、输出格式、输出方式4、ARPANET5、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二、名词解释1、P50检索策略:是指为实现检索目标而制订的全盘计划或方案,指导整个检索过程。2、P60计算机标识语言:是电子环境下发展的一种利用特定的文本句法描述信息资源的格式成分、结构信息、特征等的语言。3、P66搜索引擎:又称搜索机,是人们对网上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标引和检索的一种工具,它是一种能够通过互联网接受用户的检索标识,并向用户返回符合其检索要求的信息资源网址的网站。三、简答题1、P34(1)速度快、效率高(2)检索范围广(3)检索不受时空的限制(4)数据更新快,可以及时获得最新信息(5)检索辅助功能完善,使用方便2、P39规定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运算符,称为布尔逻辑运算符。布尔罗辑运算符包括逻辑“或(OR)”与“(AND)”和“非(NOT)”。利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进行检索词或代码的逻辑组配,是现代计算机检索的基本技术。3、P55扩检是指设置的检索范围太小,命中文献不多,需要扩大检索范围的方法。缩检:是指设置的检索范围太大,命中文献太多,需要缩小检索范围的方法。如果属于需要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文献查全率,调整检索策略的方法有:(1)减少“与(AND)”运算符,增加同义或同族相关词,并使用逻辑“或(OR)”运算符将它们连接起来;(2)在词干相同的单词后使用截词符“?”;(3)去除已有的字段限制、位置运算符限制(或者改用限制程度较小的位置运算符)。如果属于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文献查准率的,调整检索策略的方法有:(1)减少同义词或同族相关词;(2)增加限制概念,用逻辑“与(AND)”将它们连接起来;(3)使用字段限制,限定检索词在指定的基本字段或者批定的辅助字体出现,限制检索结果的文献类型、语种、出版国家、时间等;(4)使用适当的位置算符;(5)使用“非(NOT)”运算符,排除无关概念。4、P63IP地址是如何分类的?为了适应不同的网络规模和需求,IPV4地址被分成五类,A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其中前三类地址被用来作为全球唯一的单播地址,后两类地址作为组播和试验目的而保留。A类网络是大型网,B类网络是中型网,C类网络是小型网。5、P71根据搜索引擎产生的时间顺序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搜索引擎。根据搜索方法和服务提供方式可分为目录式搜索引擎、机器人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根据搜索引擎对搜索的网络资源集中情况分为集中式搜索引擎和分布式搜索引擎。根据搜索引擎搜集网络资源的不同类型可分为万维网搜索和非万维网搜索引擎。P76搜索引擎工作原理:首先是通过网络机器人搜集信息,并对网页中的每一个词(即关键词)进行索引,建立网页索引数据库,当用户提交关键词后,所有网页索引数据库中的相关的关键词都将作为搜索结果检索出来,再经过搜索引擎网站特定的算法——通常根据网页中关键词的匹配程度、出现的位置/频次、链接质量等进行排序后,按照与关键词的相关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返回给用户。6、P77一个搜索引擎一般由搜索器、索引器与索引数据库、检索器和用户接口等四个部分组成。7、P84一是选好关键词:(1)高频词法,(2)善用“搜索提示”,(3)巧用“相关搜索”,(4)根据网页特征选择关键,(5)搜索语法的灵活运用。二是使用搜索的基本语法:(1)布尔逻辑,(2)范畴检索,(3)短语检索。8、P79(1)网页覆盖率,提高查全率,是保证查准率的基础。。(2)返回结果的准确性,主要是第一页结果的准确性。(3)重复信息返回的过滤,返回结果应该尽可能不出现重复、类似的结果。(4)网页更新速度,取决于新网页的发现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