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真实、对立、统一而矛盾的文人形象——《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石公桥镇中学李俊芳摘要:马二先生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作为旧知识分子中的一员,马二先生性格复杂,体现出了很强的艺术真实性、典型性。作者通过对马二先生的精心塑造,在一定程序上折射出了他对旧读书人传统弊病的指斥,表现出了他对腐败科举制度的鞭挞和批判。关键词:《儒林外史》吴敬梓马二先生现实主义《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创作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马二先生是该小说中十分显眼的一个人物。作为旧社会的读书人代表,马二先生具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现拟对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对形象的塑造的意义等略作论述。一、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马二先生的形象刻画是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进行的。本文就其形象的真实性、就其对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进行论证。高尔基说过:“对于任何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的,谓之现实主义”。①吴敬梓正是对读书人和读书人的生活环境作了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将他自己的社会实践和亲身经历艺术地融入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所反映的,都是当时随处可见的、普遍存在的,但一般人有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的言行举止、性情心术,达到了简炼传神的境界,被奉为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吴敬梓出身名门望族,自小饱受诗书礼乐的熏陶,而且博学多览,学识丰富,对清代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腐败十分清楚,对世俗民心人情冷暖也都有深刻的了解。他在思想倾向方面受了清初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吕留良等大师的影响,对八股制与功名富贵并不热心。八股取士,对读书人的影响是巨大深刻的。在八股文网之下,读书人显得很可怜。在《儒林外史》的楔子中,他借王冕的口说:“这个法却定得不好,”“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博学多才的吴敬梓对除了经书章句和墨卷之外一无所知的干禄之徒是卑视的。“生平见才士,汲阴如不及,妒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尤嫉之。”②他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创作出《儒林外史》中的一系列艺术形象。马二先生的形象与书中其他形象一样,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就经济地位、经济状况而言,作为一个读书人,有的家财万贯,有的一贫如洗,大多数的人则可算小康之境,马二先生的收入,比上是大大不足,但比下则为有余。马静是个选家,每回的也还有几十两银子,维持生计是足够的了;匡迥头一回选书,就“寡有几两选金和几十本样书”;诸葛佑要与人合选一部文章,带了二百两银子找季恬逸和萧金铉;马二先生为蘧公孙的事,能拿出九十二两银子,资助匡迥、料理洪憨仙的后事,一出手也都是十来两银子,可见收入不菲。试看中举前的范进,住的是一间草屋,乡试归来,家里已是断炊了两三天,老母饿得“两眼睛都看不见了”。范进此时的经济状况,也就和生活在底层的平头百姓差不多。但像范进这般子穷的书生,毕竟不是多见的。封建社会中,读书的多是富贵人家的子弟,贫苦人家,请不起先生教馆,和功名富贵也是少有缘分,偶尔有哪几个穷人家子弟读书,也为的是认几个字算一算帐罢了。穷书生固然少,豪富巨室子弟也不多。《儒林外史》前半部,只写了严监生、二娄、蘧公孙、胡缜、季苇萧、赵洁、二杜等几个特别富有的读书人。他们或出身于权豪势要的官宦之家,或是出身与行商坐贾的巨室之门。更多的读书人,是中小地主家庭或是小行商出身,像张静斋、荀玫、梅玖、景兰江、杨执中、权勿用、诸葛佑、牛玉圃等等。马二先生的穿戴也是一般文人化:“戴方巾,身穿蓝直缀,脚下粉底皂靴”范进初见周学道时,是够寒怆的:“头上戴一顶破毡帽”,“穿着麻布直缀,“还“扯破了几块。”胡三公子是“头戴方巾,身穿酱色缎直缀,粉底皂靴”;尤其那一顶方巾,更是文人的特有标志,王义安因为不是生员,竟敢戴了方巾,在酒楼吃酒,给两个书生当众羞辱了一番,方巾也给人扯了。马二先生的日常饮食也是一般化。在书坊选书时,“坊里捧出先生的饭来,一碗熝青菜。”比较节俭。但他是名士,故尔也常有酒席吃,蘧铣夫在金陵更是少不了高朋宴会。范进进学时,胡屠户说过一番话:“我女孩儿。(当时胡屠户给范进拿了副大肠和一瓶酒来道贺)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赵洁就不同,冬虫夏草当菜吃,还要花几百两银子买雪虾蟆吃。王举人落宿周进的学馆,“鸡、鱼、鸭、肉堆满春台,”周进教馆时的饭则是“一碟老菜叶。”马二先生的生活待遇虽不算好,可也不算差,普普通通。就马二先生的性情心术,也是一个常人,与普通老百姓相一致。他帮助蘧来旬时,先与差人讨价还价过,最后不得已,出了九十二两银子,身上“挤”得干干净净,只留了一两银子作盘费去杭州。帮助洪憨介及匡超人时,皆是出资十来两,但给自己留着充足的底金。从这几处描写,即可看出他的“实在”来。他做为一个普通人,既要为自己考虑,又能为他人着想,诚然是个本分厚道的人。那些只为自己考虑如严贡生之流,或是一心替别人打算如杜少卿,是少有,更不是社会的主流。不为自己着想,是与人的本性相违的,有道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专为自己着想,是与人的社会属性相背,《三国》中的曹阿瞒就受尽了世人的责骂。待人处世方面,马二先生也是普通人的性情,体现了一个“常人”的特点。朋友有难,他能拔刀相助。他颇知世道,与公门中人打交道,差人说出“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的话,他就拍手说是好主意,还请差人到店里大盘大碗地吃酒商议。他本人虽不喜诗赋,但不以此待人,倒是反而欣然与一般诗赋名士交相往来。蘧公孙准备进军举业,无奈嘉兴那班考高第的朋友知他初时是个做诗的名士,不来亲近他,马二先生这个操选政的,却说在诗上见过蘧公孙的尊名,与他相交极深。马二先生的职业也足以说明,他是个普通人,一个真实的劳动者形象。在封建社会,除了少数的读书人可以衣食无忧不劳而获外,更多的读书是要自己挣饭吃,但大抵都是吃文化饭,少有亲赴农亩者。马二先生是个选家,靠给书坊选批文章,得些酬金,聊以度日。虽然比上不足免不了“劳苦”,但自在充实,自己劳动所得,亦颇可以自安。马二先生对八股制艺、功名富贵的态度和认识,更足以证明他是个普通读书人,普通的八股文人。他在蘧公孙面前称赞八股制艺“是极好的法则”,又说做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代词赋气”。又说批文章“也全是不可带词赋气。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便要坏了心术。”甚至于说:“那害病的父亲睡在床上没有东西吃,果然听见你念文章的声气,他心花开了,分明难过也好过,分明那里疼也不疼了。”马二先生对八股制艺就是如此钟爱和狂热。对于功名富贵,他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这足以说明马静对功名富贵的渴慕之情。沉迷于八股,热衷于功名,这是八股社会里读书人的“常规”表现。由于八股制艺的影响,明清时期的读书人在文化修养的历史汲取方面,比起前人,有极大的差距。明清之前的文人,都讲究通今博古,遍览诸家,而后自成,从历史遗留下的文化中吸取充足的营养。韩愈的送东阳马生的序文中,对博通遍览的作用及意义解释得很明白,他的这一宗旨也被后辈文人广为采纳。但自实施八股制艺之后,“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所最切者,惟四子一经之笺,是钻是窥,余则漫不加省。”③章学诚的《答沈枫墀论学书》中也提过,八股学子甚至把通经服古视为杂学,把诗词称为“杂作”更有甚者不知“史册名目”,、“朝代先后及“字书偏旁”,“卒而问其所未读之经,有茫然不知为何书者④。”张静斋是信口胡说,把赵普的事扯到划基头上;范进不知苏轼是何人,给别人笑话了也不自知。马二先生亦是这般,视诗词歌赋如寇仇,说词赋会坏了读书人的心术;听人求仙时,不知李清照、苏若兰、朱淑真是才女。以上种种,都说明了马二先生的形象在《儒林外史》中,是作为一个普通读书人的形象出现的。通过其言行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具体细节描写,做到了艺术地再现、表现生活的真实。同时,因为他是一个普通人,比起那些“儒林怪客”来更能充分证实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二、对立、统一的复杂性格文艺起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的复杂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也应是丰富的复杂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则更要求如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如果缺乏了复杂性,就很难说是成功的或优秀的作品。《儒林外史》如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特别是儒者文人生活的复杂性;在实践文学形象的复杂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上至皇帝、下至黎民;有人锦衣玉食,有人揭不开锅;有人红光满面,有人面黄肌瘦;有人安分守已,有人作奸犯科;有人耿直豪爽,有人奸狡圆滑……就具体人物形象而言,也都在思想性格,言行举止方面呈现出复杂性,马二先生就是如此。一方面,他饱受八股毒害,视诗赋如仇;另一方面,他又与做诗的名士交往密切,读洪憨仙的诗卷,“着实赞了一回”。一方面他安分守已,见了御书也要恭恭敬敬扬尘舞蹈一番;另一方面,又敢于以义抗法,把蘧公孙的钦案担了下来。游西湖,一方面,他胆敢看远处船上女客换衣;另一面,当那些女客上了岸,走得近了,他又低着头不敢正面去瞧。在为人与为已方面,如前所述,他一系列的言行举止也充分暴露了他的思想性格在这方面的复杂性。一方面他性情爽直,几乎没有矫情做作之处,在蘧公孙家吃饭,两碗稀烂的猪肉,他“连汤都吃完了”;另一方面,他有时显得迂腐。游西湖,他被卷进了一群女客中间,他“腆着个肚子”,“横着身子乱跑”,“女人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以上种种,足以说明他思想性格的复杂。文学形象的典型性是与文学形象的真实性紧密联系的。只有具备了真实性的形象,才可能谈得上典型性,同时,典型性是真实性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作家塑造的艺术形象,既有鲜明的独创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本质,表现了历史发展的某些必然规律,有较高的真实性,我们就称这样的作品具有典型性,这样的形象是典型形象。”⑤典型人物的三大特征:性格的丰富性、确定性、整体性。恩格斯提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马二先生可以说就是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马二先生的形象的独创性从属于《儒林外史》全书在主题、题材以及体裁等方面的独创性。《儒林外史》第一次集中反映儒者的社会生活,并且命意于讽谕。“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论,虽云长篇,颇同短剧”,⑥马二先生的形象刻画就是其中之一部短剧。他的形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的若干本质,揭示了功名富贵,八股制艺对明清读书人的巨大消极影响。如前所述,他可说是给八股功名迷了心窍;但只要不涉及举业文章,他又回复了一个真实的常人的本性。也由此表现了社会发展的某些必然规律,即八股取士对儒者的束缚,对文化的扼杀以及对社会、对人心的毒害。他在性格方面的丰富性,前文已有详述。作者在展现其性格的丰富性时,通过不断反复重述相类似的言语举止各方面的细节,说明了其性格的确定性。写他对富贵生活的喜爱就他三次在别人那里吃饭的描写中给确定下来。在蘧公孙处是“良量颇高”“吃得干干净净”,在憨仙处则是“尽力的吃了一餐”,在胡缜处亦是“极丰盛的酒馔点心……用了一饱”。至于其性格的完整性,后文有专章细论,此处暂不议。马二先生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既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好人。一方面矢志于八股制艺和举业功名,一方面诚恳热情与人为善,他在这两个方面都很有代表性,不仅是具有共性,他也同时是一个颇有个性的形象。最能体现他人的个性的,一是他在饮食时的“爽快”,不论好餐,都能欣然乐意,从容对付,不似别人或是假做斯文或是有所偏爱。另一个就是他的乐于助人与人为善。他与蘧、洪、匡三位相交,那是热心热肠,推心置腹,虽交浅而言深;你看他助匡迥时,何止是朋友之心,简直是父母之心,那真是关怀备至,世所少有。马二先生所在的典型环境塑造了他这个典型人物。他主要在文化人的圈子里活动,社会上各色人等对他的思想性格言行举止都有影响。马二先生身上所体现各种特点,在全书中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对立统一是普遍存在的,现实世界充满矛盾,矛盾又处于对立统一之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