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第四章中国民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一、东北少数民族习俗(一)蒙古族(二)满族二、西北少数民族习俗(一)回族(二)维吾尔族(三)哈萨克族三、西南少数民族习俗(一)藏族(二)彝族(三)白族(四)傣族(五)壮族四、中南少数民族习俗(一)土家族(二)苗族一、东北少数民族习俗(一)蒙古族习俗1、建筑主要居住在蒙古包里。2、服饰蒙古人不分男女老幼都爱穿长袍,这种长袍袖长领高,纽扣在右侧,边沿常有漂亮的花边点缀。喜佩珍珠、宝石、金银装饰的首饰,四季穿蒙古靴。蒙古族族源蒙古族的核心部落乞颜部祖先系先秦时败退到大兴安岭附近的东胡,魏晋时的鲜卑宇文部,辽金时的蒙兀室韦,在呼伦贝尔草原与塔塔儿人的战争中获胜并融合,迁徙至肯特山成为蒙古高原的主人。铁木真在征战中大量吸收突厥系统的乃蛮部、克列部、汪古部人口,凝聚成了苍狼白鹿图腾和长生天信仰。自成吉思汗实行“领户分封”制以后,北方草原所有的民族都消失,统一成为一个新的民族:蒙古族。铁木真建立了地跨欧亚大陆空前辽阔的大蒙古帝国,他把东方征服的领土封给他的兄弟,称“东道诸王”,他把西方征服的领土封给他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称“西道诸王”,把蒙古本部绝大多数部民和兵力交给了幼子拖雷。后来拖雷系的后王忽必烈建立了大元帝国。元朝灭亡后,漠北蒙古分裂成鞑靼和瓦剌。长子术赤建钦察汗国,为莫斯科公国所破;次子察合台建察合台汗国,为贴木儿汗国所破;三子建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合融;忽必烈弟旭烈儿建伊儿汗国,为贴木儿汗国所破。明末清初蒙古各部再次分裂,漠东蒙古部林丹汗首先被满洲征服,形成后来的内蒙。科尔沁部落世代与满洲皇族通婚,满蒙联兵入主中原。瓦剌部分裂为准葛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史称,其中准葛尔部最为强大,史称卫特拉蒙古或漠西蒙古。噶尔丹称汗后与满清争雄,直到乾隆年间因内讧被清兵平定,统一了西北。喀尔喀蒙古又称漠北蒙古,分裂为土谢图部、札萨克图部车和车臣部,因准葛尔和沙俄入侵被迫南投满清,与康熙在多伦会盟,成为中国一部,后来演变成外蒙。3、饮食:蒙古族牧民以牛羊肉和奶酪为主食,城乡居民以米面为主食。每日早餐一般为奶茶、馍馍和酥油;午餐随便;晚餐多肉。蒙古人喜欢饮用砖茶沏泡的茶,喜欢烈酒。马奶酒酸奶疙瘩汉族多以“满杯酒半杯茶”为敬,而蒙古族却以“满杯酒满杯茶”为敬。奶茶也是牧民喜爱的饮料,多用砖茶加牛奶熬制成。来客人时,先敬茶后敬酒。敬茶时,客人一定要喝。敬酒时,主人先用手指从酒瓶口上蘸酒往客人额头上抹一下,再为客人斟酒。4、禁忌(1)给蒙古同胞送任何礼品,都要成双成对,不应用单手,更不能用左手以示尊重;(2)路过蒙古包,要轻车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门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时要走来时路线;(3)锅灶不许用脚碰,不能在火上烤脚;(4)蒙古包里有病人时,会在包前左侧缚有一条绳子,绳子一头埋地下,表明主人不能待客;(5)蒙古人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内脏和肥猪肉,也不爱吃青菜和糖、醋、辣及带汤的菜。5、节日敖包,蒙古语“土堆”,水草丰茂季节,敖包上插树枝,挂五颜六色布条和纸旗,旗上写经文,并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念咒。牧民围着敖包从左向右走3圈,祈福降福,男女青年借此谈情说爱。那达慕,蒙古语“娱乐”。那达慕主要项目是骑马摔跤、射箭拔河,并进行物资交流。(二)满族习俗1、建筑满族兴起于寒冷的东北,因此特别注意冬季保暧,东南开门,形似布袋,三面设坑,西坑供奉祖先神位,俗称“口袋房,曼子坑”。2、服饰男子长袍马褂,女子旗袍。满族族源满族是女真人的后裔。女真在先秦时称肃慎,汉晋时挹娄,南北朝时勿吉,隋唐时靺鞨。辽宋时,黑水靺鞨后裔女真又称朱里真,满语“诸申”,为女真原名。女真完颜部阿骨打建立金国。蒙古灭金后,残余在图们江附近的女真人与从岭北林中百姓迁来的蒙古人逐渐融合形成以浑河为中心到鸭绿江畔之间的建州女真。满族在民国前称满洲,为“曼珠”转音,意为“妙吉祥”,是建立清朝的主体民族。明朝中叶以后东北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其中建州女真最为强大。建州左卫指挥奴尔哈赤原为辽东总兵李成梁家丁,在李家的默许和暗助下势力坐大,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建都赫图阿拉,史称“后金”。以“七大恨”挑起反明战争,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主力,取得了在东北的绝对优势。奴尔哈赤四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为了扩大兵源,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定国号为“清”,改女真为“满洲”。在松锦会战中彻底击败明军,为满洲八旗入关创造了条件。1644年,幼子福临继位,多尔衮摄政。李自成三月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而死。四月,李自成与吴三桂在山海关一片石决战,多尔衮率军突然袭击,李自成部大败,清军入主北京,清朝正式建立中原统治。3、饮食满族传统以小米、高梁为主食,近来大米成为主食。在副食上,满人喜食猪肉、白血肉肠、白菜粉条和酸菜。点心以“萨其马”为代表。4、禁忌最主要的是不杀、不食狗及乌鸦之肉。人死后从窗户抬出去,院子西边立5米高杆,挂3米长的红布或黑布幡,出殡时抢那块幡布给孩子做衣服,认为吉利。小礼请安问候,大礼单腿跪。最隆重的礼是抱见礼,换腰接面。(一)回族习俗1、服饰回族衣着与汉族相近,仍保留自已的特色。妇女喜欢头戴撮口帽,搭盖头,少女戴绿,已婚妇女戴黑,老年戴白,服饰为右衽短上衣,长裤。男人头戴无檐小帽,着对襟短上衣,穿白裤白袜。二、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回族族源十三世纪初叶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徙到我国来。他们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的身份,散布在我国各地。他们被叫做“回回人”,成为当时“色目人”中的主要部分,后来他们也就以“回回”自称了。与其他民族不同,回族是因信奉伊斯兰教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不像其他民族之间那样在着血缘基因上的区别。因此,回族中存在大量穆斯林化的汉人。2、饮食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食,特色食品八宝茶、馓子、拉面、大卤面、牛头杂碎、臊子面。3、禁忌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4、节日(1)开斋节:在回历每年9月,从见新月到下月见新月终的一个月里,都要把斋。即从日出后到日落前,不得进食,直到回历十月一日开始为开斋,届时要欢庆3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亲友庆贺,并要做油香、馓子、油果等多达二、三十种节日食品。(2)古尔邦节:即献牲节,在回历十二月十日。节日当天不吃早点,到清真寺做过礼拜之后宰牛献牲。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3)阿述拉节:西北部回族节日,即时要选用当地的五谷杂粮,掺上牛羊杂碎煮熟食用,节日期间宴请客人必备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鸡肉做成的各种菜肴。(二)维吾尔族习俗1、建筑维吾尔人居住的房屋多是方形,开天窗,屋顶平坦,可晾瓜果和粮食。室内砌实心土炕,供起居坐卧。喜欢在墙壁上开壁龛和挂壁毯。2、服饰维吾尔族一般穿棉布衣,男子穿长袍“袷袢”,右衽斜领,无纽扣。女子连衣裙,外套西式上装,喜戴四棱小花帽“尕巴”。少女以长发为美,梳成十几条小辫,婚后两条。维吾尔族族源维吾尔人主要居住在天山南麓,其先民即先秦时的狄历,汉时的丁零,魏晋时的高车,南北朝时敕勒、铁勒,隋时袁纥、韦纥,唐时回纥、回鹘,元明时畏兀儿。民国时正式更名为:维吾尔,意为联合、同盟、凝结。铁勒是突厥汗国统治下的奴隶族群,铁勒人兴起于贝加尔湖,突厥人兴起于阿尔泰山,两者没有血缘上的亲属关系。唐末回鹘汗国崩溃后,西迁的高昌回鹘与南疆绿洲土著融合,形成现代维吾尔人的直系祖先,人种主要来源于由西伯利亚人和中亚人混血。十八世纪中叶准葛尔汗国覆灭后,漠西蒙古人在新疆的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维吾尔人在新疆取得了优势地位。维吾尔人突破1000万占全疆人口45%,汉人占40%,哈萨克+回族+蒙古13%。2、饮食面粉、玉米、大米是维吾尔人的日常主食。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和干鲜瓜果等。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3、禁忌就坐时要跪坐,禁伸直双腿或脚底对人,吃饭时不要拨弄盘中食物,不要随便到灶台去,不要剩余食物。与维吾尔人交谈时不要吐痰、擤鼻涕、打哈欠。维吾尔人穿衣忌短小,一般要求过膝,讨厌短裤在外。忌肯德基觉头东脚西或四肢平伸直仰,忌讳进入新婚房,忌讳门口挂红条。(三)哈萨克族习俗1、建筑哈萨克牧民春夏秋三季都住在可拆卸和携带的圆形毡房里,冬季搬进“冬窝子”的平顶木房里。2、服饰哈萨克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为了便于上、下马,裤子用羊皮缝制成大裆裤,因此宽大结实,经久耐磨。衬衣多为高领,上绣花边。皮大衣带布面的叫“衣什克”,不带布面的叫“桶翁”,絮有骆驼毛或绵羊毛的大衣叫“库普”,下雨天可以当雨衣用。未婚少女喜爱在发辫上别上发带。若是成婚新娘则从结婚那天起要穿一年的“结列克”。“结列克”为红绸制作,帽子和衣服连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识别出来。一年后,可以换上套头的盖巾。哈萨克族族源哈萨克意为:自由人、战士、脱离者。十五世纪末脱离乌兹别克汗国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民族成份主要来源于历史上的突厥人,与塞种、乌孙、康居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十八世纪中叶,准葛尔汗国覆灭,原臣服于准葛尔的哈萨克人又面临着沙俄的入侵。十九世纪中叶,部分哈萨克人内迁到现在新疆境内。3、饮食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果子)。特别喜欢马奶子,马奶子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白天两餐主要喝茶,伴之馕式炒面或炒小麦。4、禁忌年轻人不准当着老年人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不准跨越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忌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骑马进入羊群;忌别人当面赞美孩子,不能说胖。(一)藏族习俗1、建筑藏族居住于向阳高地、靠近水源处,房屋平顶立体、墙厚、窗小,这是因为藏区昼夜温差大,多风雪。三、西南少数民族习俗藏族族源“藏”为汉语称谓,自称“番”,(藏语音为“博巴”)。藏族:唐宋时称“吐蕃”,元代称“西蕃”,明代称“乌斯藏”。藏族祖先起源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部落,首领称赞普,七世纪初开始强大,统一了吐蕃各部,并吸收了羌人和西南夷成分。九世纪末吐蕃瓦解,喇嘛教传入。清朝建立后,正式策封了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宗教精神领袖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1959年,达赖叛逃印度。2、服饰藏族男子穿开襟长袍,袒右臂,发辫盘于头顶;女子发辫披肩,身穿无袖长袍,内着长衫。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哈达越长越宽,礼节越重。对尊者长辈,哈达要双手举过头顶;对平辈,哈达送到对方手中或腕上;对小辈,则系在他们颈上。不鞠躬或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3、饮食藏族以糌粑(zan)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还有奶制品、酥油和青稞酒。主人敬青稞酒三杯,无论客人会不会喝,都要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客人酒量小,可喝一口,就让添酒,再连喝两口,由主人添满,一饮而尽。主人敬献酥油茶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喝三碗,越多越好。4、禁忌1)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2)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以点头吐舌表示问侯,受礼者应微笑点头示意。3)进入寺庙,忌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鼓。4)男坐左,女坐右,不能坐错或混坐。5、节日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而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食习俗“雪顿节”在每年藏历七月一日,原意为“酸奶宴”,届时家家都要制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后来又增加了演藏戏的内容“望果节”在每年秋收以前,过望果节时要互相宴请并进行各种野餐活动,以迎接秋收(二)彝

1 / 1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